杏苑泽霖录: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学术访谈

(一)从神论治老年期痴呆

问:您如何理解“五脏精气虚衰、神机失用”在老年期痴呆发病中的作用?

答:痴呆与五脏密切相关,是五脏精气衰败,痰浊、瘀血阻塞脑窍,而致清窍受蒙,神机失用,脑髓不充而致。现将五脏与痴呆的关系简述如下:

1.心与痴呆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志为喜。心在五藏神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主宰着人的精神、意识、思维、记忆等活动。若心神不足、精气衰败,则必然导致神志活动的异常改变,表现为精神失常、言语不利、肢体不用等症。同时心主血脉、主神志,若心神失于心血的濡养,心气不足,血脉瘀阻,神不守舍,将出现悲哀不止、嬉笑不休、自汗不止等症。治疗之时首当安心君之位,应用养心脉、安神志之品,则心君得安。

2.肝与痴呆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志为怒。肝主疏泄,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肝体阴而用阳,为风木之脏,善动难静。若肝血不足,脑窍失荣,则出现思维、情感、语言、意识等功能减退;若肝失疏泄,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一则易化火伤阴,二则气滞血凝,阻塞脑络,清窍失灵,神情呆滞;若肝魂不安,则出现恐惧、失眠;肝气实就容易发怒,而经常发怒或惊恐,又会伤及肝魂,肝魂受伤将出现狂忘,神志不清,言行不正,阴痿筋挛等症。治疗时,安魂为主,临床应用养肝血,畅肝气,柔筋脉,则肝魂自安。

3.脾与痴呆

脾为意之处,在志为思。脾主运化、升清、统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身五脏六腑皆赖之濡养,脾胃亏虚,运化失常,日久可使气血精津亏虚,无以上荣髓海,神明失养而为痴呆,出现后天失调、大肉消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口淡乏味,四肢不温,流涎不止等本虚证候;同时脾主运化水湿,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聚而为痰,上犯清窍则为痴呆,表现为痰湿阻滞、湿热壅滞等标实证候。治疗时,本虚则健脾之阴阳,标实则泻浊兼引清。

4.肺与痴呆

肺为魄之处,在志为忧。肺为气之主,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人体内的水液由脾胃运化而来,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则需依赖肺的疏通调节及维持动态平衡。若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异常,不能正常输布水液,所盛之处便成水湿泛滥,为水肿、痰湿;所缺之处则亏虚干涸,为阴亏,阴亏火旺,炼液为痰。痰浊内蕴或痰火上扰,蒙闭清窍均引起痴呆,出现忧思气结,涕泪自流等症。治疗之时,以理气之品宣通肺气,以调水之品通调水道,应用宣肺理气化痰之品以开启清窍。

5.肾与痴呆

肾为志之居,在志为恐,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长发育及生殖,主纳气,主骨生髓。肾与脑的关系极为密切,脑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肾精所化生的脑髓。“脑为髓之海”。肾藏精,精能生髓,髓上聚于脑,故肾精充足,髓海有余,脑主智能活动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的衰老,肾中精气也日渐亏虚,髓海失充,神失所养,故见记忆力减退,智能障碍,神情淡漠发为痴呆。治疗之时,需补肾填精、开窍醒神。

问:您如何理解痰浊、瘀血在老年期痴呆发病中的作用?

答:在五脏逐渐虚衰的基础上,人体也逐渐产生与衰老进程密切相关的气滞、血瘀、痰浊、水饮等病理因素。其中痰浊、瘀血更是导致老年痴呆的重要因素。而且痰浊、瘀血互相影响,兼夹为病,更加重五脏功能衰退,导致痴呆的发生。

(1)痰浊在老年期痴呆发病中的作用:痰浊是人体脏腑气血失和,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危害甚广的致病因素。五脏虚衰逐渐发生,势必导致气机滞涩不利,津液运行障碍,所以痰浊的产生是衰老过程中的重要变化之一。其与老年期痴呆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如张景岳首先提出了痴呆病名,并指出“痴呆症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渐致痴呆”。《石室秘录》更明确指出“痰气最盛,呆气最深”及“治呆之奇法,治痰即治呆也”。强调了痰与痴呆的关系。因此痰浊阻滞是老年期痴呆病机中的主要因素之一。痰浊蒙蔽清窍,则视、听、语言障碍,健忘,情志异常。痰浊流注经络,则肢体活动受限,困倦懒动。痰浊即因衰老而产生,又加重五神藏功能衰败,加快脑衰老进程,导致老年期痴呆的发生。

(2)瘀血在老年期痴呆发病中的作用:瘀血是与老年期痴呆关系密切的又一重要病理因素。唐容川在《血证论》指出:“又凡心有瘀血,亦令健忘……血在上则浊蔽而不明矣。凡失血家猝得健忘者,每有瘀血”。中医素有“老人多瘀”“久病必瘀”“虚久致瘀”的说法。五脏虚衰与瘀血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因虚可以致瘀,而瘀久则使虚更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表明脑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充足气血的供应。随着五脏功能减弱、失调,必然会出现血瘀脑络的病理改变,或瘀阻络内或血溢脉外均可导致脑功能衰退,甚至痴呆的发生。

问:请您明示补益五脏精气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依据。

答:生命过程的发展变化和衰老的发生,其根本原因不是源于人体的外部,而是由机体的内部变化决定的。外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不良因素虽然对衰老有影响,但只是重要的外部因素,而不是机体必然衰老的根源,内部的变化才是衰老的决定性因素。总结归纳《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对五脏虚衰或病邪侵袭所伴随的五神藏功能障碍,以及脑髓失养在老年人中的改变对于老年期痴呆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脏缓慢而持续的逐渐虚衰,进而导致人的记忆力、认知能力等智能出现障碍,表现为累及五脏的诸多临床症状。《灵枢·本脏》载“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临床出现的记忆力、认知能力等种种衰老征象,反之更表明,衰老是老年患者五脏虚衰的结果。

故五脏精气虚衰、神机失用为痴呆的核心病机,五脏功能失常、痰瘀互结、脑髓失养为痴呆的主要病机。故补益五脏精气、祛痰化瘀、开窍通络是治疗痴呆的基本治则。其中尤以补益五脏精气为治疗老年期痴呆的核心治法,从神论治痴呆的具体情况如下表(表2)所述:

表2 依据五神藏理论,从神论治痴呆一览表

问:请您剖析回神颗粒配伍规律及药物分析。

答:依据五神藏理论,并基于神机失用为痴呆的核心病机,我研制回神颗粒,回神颗粒中药物按君臣佐使理论论述如下:

(1)回神颗粒君药分析:方中君药为人参,为治疗痴呆之核心药物:①人参配菖蒲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恍惚振悸,差错谬志,喜怒无时等症;②人参配丹参、川芎,补气活血,疏通经络,气血同治,正是依据五神藏理论,以心之气血为中心,调整脉道中的气血,进而达到调整心神功能的目的;③人参配鹿角,固先天稳气血,达到心肾同治的目的。

(2)回神颗粒臣药分析:方中臣药为石菖蒲及鹿角。石菖蒲开窍豁痰,化湿和中,治神昏、痰厥、健忘、耳聋。《新编本草》云:“开心窍必须佐以人参。治善忘,非人参为君亦不能两有奇验也。”《重庆堂随笔》云:“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滋养药用之借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鹿角温补肝肾,活血消肿,《本草纲目》谓:“令人少睡,益乏力,通神明。”

(3)回神颗粒佐药分析:佐药为灵芝、丹参、五味子。灵芝滋补强壮,安神,丹参活血祛瘀,安神宁心;五味子滋阴安神,生津止汗。而且丹参的苦凉能减轻人参、鹿角、菖蒲的温燥;五味子的酸性能抑制菖蒲、川芎辛散太过之虞。

(4)回神颗粒使药分析:使药为川芎,川芎活血行气,上行颠顶,下行血海,引诸药上通下达,归脏腑,入经络。

全方补中有泻,寒热平调,补则为静为阴,以守气血阴阳;泻为动为阳,以活气血水火。全方性平微温,补而不滞,温而不燥,归经五脏者皆有之,共成补益五脏精气、开窍通络、化瘀祛痰之良药。

(二)从神论治失眠

问:请您讲解“从神论治失眠”的常用治法。

答:不寐与五脏皆相关,治疗失眠的精髓就是:通过各种治疗手段,使五脏和谐及阴阳平衡。我临床中拟定多种从神论治失眠的方法,具体内容简述如下:

1.滋阴养神法治疗阴虚型失眠

阴虚火旺,虚火扰神,神魂不安则不寐。导致阴虚阳亢,阳不入阴的病因包括:①先天禀赋不足;②后天失养,劳伤过度,肾阴亏耗,水不济火,心阳独亢;③忧思恼怒,耗伤肝阴,水不涵木,肝阳上亢;④情志过极,化火扰心,心肾不交。根据“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理论,治疗阴虚型失眠的常用药物为:

根据兼夹症不同,酌情调整用药,如:①偏心阴虚者可加麦冬、龙眼肉、柏子仁;②偏肝肾阴虚者龟板、鳖甲、生地、山萸肉;③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胡黄连;④自汗、盗汗者加龙骨、牡蛎。

本方用药特点:润肺滋肾,金水相生。

2.敛魂静神法治疗神魂不安型失眠

失眠,尤以噩梦纷纭为著者,多为久虚之人,复受情志所累,血不舍魂,必寐难安稳。敛魂静神法是指运用敛肝魂、养肝血的方法,佐以养心健脾,来达到肝魂归、肝血充、心神静的治疗方法。“敛魂静神法”治疗神魂不安证之失眠的常用药物为:

根据兼夹症不同,酌情调整用药,如:①心烦不眠,属肝血不足、阴虚内热甚者,加生地黄、玄参、赤芍等;②盗汗甚者,加五味子、百合、浮小麦等;③心悸怔忡较重者,加龙齿、龟板、琥珀等;④精神抑郁,心烦不眠较甚者,可合甘麦大枣汤加夜交藤、合欢皮、合欢花、佛手、香橼等。

本方用药特点:①选药多入心肝二经,达到敛肝静心、君臣归位;②辛酸并用,散收相宜。

3.疏肝御神法治疗肝郁气滞证失眠

情志因素和过度疲劳是导致失眠的两大主因。失眠源起于脑,表现于肝,常波及五脏而发病。疏肝御神法是指疏肝解郁,条畅气机,使肝之疏泄功能恢复正常,情志调畅,而使自身驾驭七情之变,不因情志过极而扰乱心神,使心神内守,处变不惊。“疏肝御神法”治疗肝郁气滞证之失眠的常用药物为:

根据兼夹症不同,酌情调整用药。①肝郁气滞明显者,可加用柴胡、薄荷、白芍;②肝郁日久,生热化火者,可加用丹皮、栀子、龙胆草等;③肝气犯胃,胃脘胀满,反酸烧心者,可加用香橼、木香、槟榔、瓦楞子等;④女性月经不调,痛经,乳腺增生者,可加用香附、益母草、乌药、荔枝核等。

本方用药特点:①治失眠以疏肝健脾药为主;②疏肝解郁不忘滋补肝肾;③疏肝不忘固护脾胃;④相须药对的使用。如女贞子配旱莲草;石菖蒲配远志。

4.和胃安神法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

和胃安神法,是指运用调和脾胃,使脾胃气机升降恢复如常,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濡养心神,使心神得安,从而治疗失眠的方法。

脾胃不和型的病因为:①脾胃虚弱,运化失职,精微化生无源,则余四脏皆失其养,心肝血虚,神失所养,不寐由生;②气滞或湿(痰)阻,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胃不和则卧不安;③痰湿郁久化热,扰动心神,心神不宁而不寐;④饮食不节或不良嗜好,均可伤及脾胃,如嗜食肥甘,酿生痰湿;贪凉饮冷,过食寒凉;烟酒过度,湿热蕴藏。脾胃一伤,津液运化失常,聚而为痰为湿为饮,扰及心神,失眠乃生。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常用药物为:

根据兼夹症不同,酌情调整用药。①脾虚痰阻,症见头昏沉重,嗳气纳呆,胸闷痰多,可加茯苓、陈皮、川朴、化橘红等;②痰郁化热扰神,症见心烦不宁,心悸易惊,可加黄连、天竺黄、胆星、浙贝母等;③宿食停滞,心神不安,症见夜寐不宁,胃脘胀满,嗳腐吞酸,辗转反侧等,可加焦三仙、莱菔子、鸡内金、瓦楞子等;④因情感因素者,症见心烦急躁,喜太息,胁肋部胀痛,情绪波动则失眠加重者,可加合欢皮、合欢花、百合、柴胡等;⑤劳累过度则失眠加重,或久病体虚者。可加党参、山药、红景天、黄精等。

本方用药特点:①化痰、理气、补脾并重;②阴阳同补、气血同调;③动静相宜。三者有机结合,既能健脾和胃,使气血化生有源;又能养心安神,神能守舍,故睡眠改善。

我从神论治失眠的治法、证型、治疗重点及常用药物如下表所示(表3):

表3 依据五神藏理论,从神论治失眠一览表

问:请讲解您治疗失眠常用药对及配伍应用规律。

答:1.女贞子—旱莲草、仙灵脾—五味子

阳不入阴,阴阳不相顺接是导致失眠的重要病机之一。临证之时,我常把女贞子、旱莲草、五味子与仙灵脾共用治疗失眠,疗效卓著,四味药中,三味为养阴药,一味为助阳之品,取其阴中求阳之意,阴阳互生之意。上述四药为我研制的国家发明专利药物,主治失眠的补肾安神胶囊的核心药物。

(1)女贞子—旱莲草:二药相须为用可增强疗效,两药合用即二至丸。常用于肝肾阴虚之失眠多梦、疲乏无力、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腰膝酸软、耳鸣健忘等症,具有养阴而不滋腻碍胃的特点。

(2)仙灵脾—五味子:仙灵脾乃动药,五味子乃静药,二药相伍,一酸一辛,一收一散,一阴一阳,收散并用,阴阳共济,联合起到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使散中有收,补阳不致伤阴。临证应用时尤其应注意二者的用药比例:仙灵脾∶五味子=3∶1,取散中有收、动静结合之意。且五味子用量不可过大,以不超过5g为佳。

2.石菖蒲—远志

心肾不交也是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阴衰于下,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火盛神动,夹痰浊上扰于心,心肾失交,神不安宅,故而不寐。因此石菖蒲—远志是我治疗心肾不交之失眠的常用药对。二药均入心经,合用既开窍醒神,又交通心肾,具宁心安神、开窍化痰之功,可使心肾相交,故失眠、心悸、烦躁可除,但须注意远志的用量要小于石菖蒲:石菖蒲用量范围为15~30g,多用30g,远志用量不超过5g。

问:请讲解您依据五神藏理论,脏腑辨证治失眠的理论及常用药物

答:依据“五神藏”理论,我在上述分型论治失眠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患者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再分别调整用药种类。依据五神藏理论,脏腑辨证治疗失眠的经验总结如下表(表4):

表4 依据五神藏理论,脏腑辨证治失眠用药一览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