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醉花窗医案》笔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醉花窗医案》原序

余于岐黄,自愧未见门户,而每遇一病,必察其脉证之合与否,参以古法,心领而意会之,时时出于法外,而投之辄效。至素习之人,不必诊脉,或但问其形证,亦或一愈。历年已久,因将所临之症,笔之以备遗忘。

忆道光辛丑壬寅间,先慈[1]梁太宜人[2],以勤劳故,膺痰疾,发则头痛寒热,必大吐痰饮[3]而后已。越年,发疟疾,继又染疫疾,卧床经年,药不离口,凡阅数十医而后痊。余时亲寝膳,见医立一方,必翻阅医书,较其药性,察其议论,其合古法者,十不四五。因私进一二方,间或中肯。然以攻举子业[4],不暇留心岐黄[5]也。而里党[6]传闻,时或有人延余诊治,义不获辞,遂有医人之目[7]。每遇一病,不敢以私心揣度,不得不搜考医书,久而积累颇多。一行作吏,同年僚属[8],亦皆知之,而此事遂不能废。因思《金匮玉函[9]而后,医书已汗牛充栋,其中专门名家者,固各有心得之妙,即兼收综蓄,分门别类诸书,虽著书者不必皆其自得,而阐发先圣之微言奥旨,亦有足备流览者。无如学者挟一家之说,懒于收罗,宗仲景者薄河间,喜东垣者辟丹溪,依门傍户,施而不效,乃归咎于命,噫!岂足与语此道哉。


[1]先慈:对过世的母亲的尊称。


[2]宜人:妇女封号,封号由高到低为夫人、宜人、孺人等。明清时期,五品官员的妻子和母亲,封为宜人,据云此制度起于宋代政和年间。由王堉此处称谓推断,其官居五品。


[3]大吐痰饮:由此症状推断,王堉母亲所罹患的,类似西医学的支气管扩张,本病易在劳累或寒温不适时急性发作。


[4]举子业:为准备科举而读书,古代通称为举子业。


[5]岐黄:代指医学,因中国医学起源于《内经》,此书以黄帝岐伯之问对行文,故后世以岐黄代指医学。


[6]里党:意同“乡党”,即今日所说的街坊邻居,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7]医人之目:倒装句,“视之为医生”的意思。


[8]一行作吏,同年僚属:一起当官的同僚以及科举考试的同学。


[9]《金匮玉函》:即《金匮玉函经》,东汉张机著,为《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

盖尝论之,庄生有言,六经者先王之陈迹也,读书者得其意而已。若泥其迹象,则荆公之周礼,适误苍生;陈涛之车战,适害唐室[1],岂书之咎哉。


[1]“荆公之周礼……”4句:荆公即宋代王安石;《周礼》相传为西周初周公所著;陈涛,为地名,全称应为陈涛斜。这4句话用的是2个典故,即王安石根据古代周礼变法,结果反害了老百姓;唐代房琯,用古代战车在陈涛斜和安禄山同叛将打仗而失败,结果害了唐朝。意思是说行医看病,决不能泥古不化、墨守成法。

余于岐黄,自愧未见门户,而每遇一病,必察其脉证之合与否,参以古法,心领而意会之,时时出于法外,而投之辄效。至素习之人,不必诊脉,或但问其形证,亦或一愈。历年已久,因将所临之症,笔之以备遗忘。偶有浅见,亦缀数语,以为之说,适见他人之良方,亦随录之,期公同好。若云问世,则吾岂敢。

咸丰辛酉夏,蓉塘氏识

【临床思维】

这篇序言,是王堉的学医自述。王堉因为侍奉生病的母亲,经常与医生和药物接触。出于学者的好奇心,他常对着医书查阅医生的脉案和处方用药。从此,王堉的医学天赋日渐显露,在医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篇自述充分显示了王堉的医学思想:其一,处方用药必有所依据,不宜师心自用;其二,对于医学典籍应多所涉猎,不宜囿于门户之见;其三,读医书不宜死于句下,临证时要灵活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