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医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校注说明

《医读》,凡七卷,是一本学习中医的入门书。原作者是明代新安医家汪机,成书年代不详,未见刊行,仅以手抄形式流传,抄本名《汪石山先生医读》。今所存两种清代抄本《汪石山先生医读》均不分卷。清代康熙年间,程应旄因授徒之需,将汪机之作补辑为7卷,于康熙八年己酉(1669)作序,付诸刊行。

一、作者生平简介

汪机,字省之,号石山,明代南直隶徽州府祁门县(今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人。生于1463年,卒于1540年,享年77岁。出生于世医之家,年轻时曾考中秀才,后屡试不利,遂放弃科举仕途,在家乡行医。医术高超,《明史》卷二百九十九说:“又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大可、常熟缪希雍,皆精通医术,治病多奇中。”行医之余,编著的医籍共有《读素问抄》3卷、《脉诀刊误集解》4卷、《运气易览》3卷、《针灸问对》3卷、《外科理例》8卷、《本草会编》20卷、《痘治理辨》2卷、《伤寒选录》8卷、《医学原理》13卷、《医读》不分卷、《推求师意》2卷、《石山医案》4卷。

程应旄,字郊倩,清代安徽省徽州府休宁县草市村(今属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人。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明末清初,卒于康熙年间。年少时取得秀才功名,后因未考取举人,遂以行医谋生。撰有《伤寒论后条辨》15卷、《读伤寒论赘余》1卷、《医径句测》2卷。又有增订《名医类编》(又名《医学分法类编》)不分卷、补辑《医读》7卷、校订《刘河间伤寒三书》。此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藏有程应旄编《伤寒秘解》2卷。其中《伤寒论后条辨》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伤寒错简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二、校注方案

(一)版本选择

本次校注整理《医读》,以中华书局2016年版《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影印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江户时期覆刊本《汪石山先生医读》(简称江户覆刊本)为底本,以南京图书馆藏康熙初刊本《医读》(简称初刊本)、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康熙修订本《医读》(简称修订本)、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汪石山先生医读》(简称南图抄本)、苏州图书馆藏清抄本《汪石山先生医读》(简称苏图抄本)为对校本。

(二)校注原则

1.遵循《中医药古籍整理工作细则(修订稿)》,对原书内容不删节、不增补。

2.将底本各卷内的“医读卷之某”改作“卷之某”,删去各卷卷目之下的“新安汪机省之著,后学程应旄郊倩参阅”。

3.底本内有“医读总目”及分卷目录两种,现将两种目录整合为统一的新目录。

4.底本各种病机后的“著方”,与南图抄本、苏图抄本的文字有较多的差异,如果排入脚注位置,会显得版面呆板,因此将“著方”与南图抄本、苏图抄本的差异置于正文各种病机的“著方”之后,用仿宋体以示区别。

5.校勘时主要采用对校法,注重记录各本异同,能判定是非时则判定是非。

6.将底本原有的繁体字转化为规范简化字,文字排列为横排,加现代标点。

7.底本中字形属一般笔画之误,如属日、曰混淆,己、已、巳不分者,径改,不出校。

8.底本中的异体字、俗字、古字、借字,保留原字,出注释之。

9.对生僻词语及常见词语的生僻含义先用汉语拼音加直音方式注音,后加简要注释。

10.底本中的双行或单行小字,改为单行楷体字。

11.校本中的阙字或无法辨识的字,以一字一“□”号标出。

校注者:王旭光 万四妹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