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对病人进行疾病知识教育,调动其主动参与各项治疗。
2.帮助病人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并指导病人正确用药。
3.站立时尽可能保持挺胸、收腹和双眼平视的姿势,坐位亦应保持胸部直立位;睡硬板床,仰卧位,避免促进屈曲畸形的体位;枕头要低,出现上胸椎及颈椎受累,应停用枕头。
4.保持精神愉快,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5.调整饮食,忌食辛辣之品,戒烟酒,多食易消化食物,同时可根据病情配合食疗。
二、中医治疗
1.邪痹督脉
腰脊强硬疼痛,遇寒受风加重,肢体困痛或游走痛,下肢关节肿痛发凉或顽麻,得热则舒,阴雨天加重,身困重着,纳少便溏,或泄泻,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弦滑。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强脊宁一号汤(《娄多峰论治风湿病》)。独活12g,威灵仙、千年健、钻地风、川牛膝各10g,木瓜15g,白芍、生地、薏苡仁、丹参各20g,香附15g,甘草9g。若寒邪较重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9g,制附子6g,桂枝 12g,淫羊藿、巴戟天各 20g;湿邪较重者,加白术 20g,菝葜25g。
本证见于AS早期,多由汗出当风,久居湿地,风寒湿之邪侵袭督脉所致。外邪侵袭,痹阻督脉,而出现腰脊僵痛,遇风寒加重等。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曰:“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冲头痛,乃足太阳经不行也。”本证风寒湿之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畅,故肢体游走疼痛,身重;腰脊部位脉络循行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腰脊疼痛,难以转侧。此时以邪实为主,治当祛邪通络,及时祛邪外出,以免外邪内陷,侵蚀骨质。
2.湿热痹阻
腰背、双髋关节酸困疼痛,下肢关节肿胀沉重,灼热疼痛,动则痛甚,身热不扬,头身困重,低热,汗出,咽痛,口干苦多饮或渴不欲饮,口黏腻,小便不利,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濡数。
清热利湿通络。
四妙散(《丹溪心法》)合宣痹汤(《温病条辨》)加减。牛膝、苍术、白术、防己各15g,黄柏、连翘、半夏、栀子各12g,薏苡仁、滑石、老鹳草各20g。若关节肿胀明显者,加茯苓、泽泻各15g;热盛伴发热者,加石膏30g,知母、金银花各20g,蒲公英15g;湿邪胜者,加土茯苓30g,萆薢20g;局部沉困,肿胀突出红热者,加肿节风20g,大黄9g。
本证多见于AS活动期。多由久居湿热之地,或于潮湿、闷热之环境中长期工作,湿热之邪侵袭,或感风寒湿等邪郁久化热所致。治疗清热利湿为主,一般下肢的外周关节肿痛明显,加用引经药。
3.热邪痹阻
腰背僵痛,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动则痛甚,高热皮疹,面赤咽痛,口渴心烦,口干苦,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或紫,苔黄厚,脉洪数。
清热通络。
清痹汤(《娄多峰论治风湿病》)加减。忍冬藤60g,败酱草、青风藤、老鹳草、生黄芪、丹参各30g,香附、怀生地、石斛、知母各20g,络石藤18g,山栀子12g。若兼风热者,加连翘12g,葛根15g;气分热胜者,加生石膏、知母各20g;热入营血者,加生地30g,丹皮20g,元参18g;湿热胜者,加防己15g,白花蛇舌草25g;心烦口渴者,加生石膏15g,淡竹叶、天花粉各12g。
本证多见于AS急性活动期。多由感受热邪,或感受风寒湿邪从阳化热,或郁久化热所致。患者热象明显,疼痛加重,此时可配合清开灵注射液等清热解毒之针剂,必要时加用西药以“急则治其标”,病情稳定后,中药巩固治疗。
4.肝肾亏虚
腰背僵痛,颈项强直,关节功能受限,头晕目眩、耳鸣,形体消瘦,腰膝酸软,目涩,失眠多梦,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质红或淡红,少苔或薄黄苔,脉细数或弦细。
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肾痹汤(《娄多峰论治风湿病》)。熟地、首乌、淫羊藿、桑寄生、川断、丹参各20g,杜仲、地龙各15g,川芎、红花各12g,菝葜、金毛狗脊各30g。若舌红少苔脉数者,加生地、元参各20g;遇冷加重、得温则减者,加制附片5g,桂枝15g;髋、膝、踝关节肿痛者,加川牛膝、木瓜各15g;肩及颈项部疼痛者,加威灵仙、羌活各12g,葛根20g,姜黄10g。
本证为AS的常见证型,多见于AS的中后期。多为肝肾不足,精髓亏损所致。肾在体主骨,藏真阴而寓元阳,为先天之本。肝在体为筋,体阴而用阳,司全身筋骨关节之屈伸。痹久伤阴,而致肾水亏虚,水不涵木,木火消灼阴津,督脉失养,则见脊部酸痛;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则见腰膝酸软;肝肾亏虚,脉络不荣,血脉不通,气血凝聚,则关节肿胀变形;昼为阳,夜为阴,邪入于阴,正邪相争,故昼轻夜重;肝肾阴虚则生内热,故潮热盗汗,关节烦疼,精神不振;肾水亏损,精髓不充,水不涵木,故见头晕目眩。治疗当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抑制骨质破坏。娄多峰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研制的舒督丸治疗本证AS,疗效显著。舒督丸由桑寄生、狗脊、怀牛膝、骨碎补、络石藤、三七、乳香等组成。口服,每次3~5g,每日3次。功用滋补肝肾,舒筋壮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研究证实了虚邪瘀理论指导下的治痹组方原则的科学性:如果把舒督丸的抗炎镇痛作用看作祛邪、通络的话,那么舒督丸具有滋补肝肾扶正为主的同时,还兼有祛邪通络的作用。证实了本方具有“扶正勿碍祛邪,祛邪勿伤正气”的功能。
5.肾虚督寒
颈强,腰背僵痛,酸困不适,畏冷肢凉,四肢不温,得热则舒,面色白,倦怠乏力,食少或纳呆,腹部冷痛,便溏或泄泻或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或浮肿少尿,阳痿带下,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温脾肾,壮督脉,通经络。
强脊宁二号汤(《娄多峰论治风湿病》)。淫羊藿、何首乌、桑寄生、川牛膝、独活、丹参、鸡血藤、白芍各30g,当归、木瓜、威灵仙各20g,甘草10g,黑豆60g,黄酒100ml。若寒邪偏胜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9g;湿邪偏胜者,加萆薢15g,白术20g;热邪胜者,去独活、川断,加败酱草、忍冬藤各30g,知母20g;瘀血痛剧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各9g,醋元胡15g。
本证多见于AS的中后期。多为素体亏虚,肾阳不足累及督脉。督脉与足太阳经在风门交会,辅助太阳经起卫外作用。督脉通,卫阳振,腠理致密,邪不能犯。肾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郁而不化,致督脉气血凝滞,经脉痹阻,故脊督冷痛,畏寒肢冷;寒主收引,气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怕冷恶寒,晨起僵痛;督寒则遇温痛减,酸楚重着。治疗以补肾壮督为主。方中黑豆、黄酒为补肾之良品,可单独长期服用。娄多峰教授研制的骨痹舒片治疗本证AS,取得了显著疗效。骨痹舒片由桑寄生、骨碎补、制何首乌、田三七、络石藤、制马钱子等组成。每片0.3g,口服,每次3~8片,每日4次。功用补肾壮督蠲痹,活血通络。
6.气血两虚
腰背强直僵痛,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多梦或失眠,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经闭,舌淡,苔少或无苔,脉沉细,或细弱无力。
益气养血,滋阴通络。
黄芪桂枝青藤汤(《娄多峰论治风湿病》)。黄芪60g,桂枝15g,白芍、青风藤、鸡血藤各30g,炙甘草6g,生姜5片,大枣5枚。若阳虚畏寒者,加附子6g,淫羊藿20g,或配服鹿茸;脾虚腹满,食少便溏者,加白术、薏苡仁各30g,焦三仙各12g;肾虚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30g,杜仲、川断各15g;项颈部疼痛明显者,加葛根30g;下肢痛甚者,加川牛膝、木瓜各20g;痹久兼痰浊内阻,关节肿大,局部有结节或畸形,色淡暗者,加南星、僵蚕各9g;兼瘀血肢体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者,重用鸡血藤,加山甲珠9g,赤芍12g,丹参30g。
本证见于AS晚期,病久耗气伤血者。本方以扶正治本为主,是在黄芪桂枝五物汤基础上加味而成。临床可根据病情将药物用量加减:如黄芪90~120g,桂枝15~30g,白芍30~60g,青风藤30~45g,鸡血藤15~30g,炙甘草6~9g,大枣5~10枚。本方黄芪用量宜从30g开始,逐步加大剂量,疗效显著。
7.瘀血痹阻
腰背僵痛,关节肿胀、皮色暗淡,僵痛,尤以夜间为甚,呈针刺样疼痛,痛处不移,肌肤紫黯,面色黧黑,妇女经闭或者反复出血不止,见于手术或明显外伤后,舌质紫暗,或者有瘀斑瘀点,脉细涩弦。
活血通络,强肾壮骨。
化瘀通痹汤(《娄多峰论治风湿病》)。当归18g,丹参、透骨草各30g,鸡血藤21g,制乳香、制没药各9g,元胡、香附各12g。若偏寒者,加桂枝12g,制川乌、制草乌各9g,细辛3g,淫羊藿25g,巴戟天30g;偏热者,加败酱草30g,丹皮25g;气虚者,加黄芪30g;血虚者,加制何首乌30g,生地20g;关节畸形者,加炒山甲9g,乌梢蛇、全虫各15g。
本证多见于AS中后期。脊痹日久,督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致瘀血阻滞;或素体虚弱,突然跌仆外伤致瘀血内阻;或由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瘀血阻络,血瘀不通而痛故腰背部刺痛,痛有定处;血瘀不散,实邪聚集,故痛处不移;血瘀气滞,连及督脉,若气滞通畅则脊痛减轻,故可时轻时重。舌质暗有瘀斑,苔薄,脉涩弦皆为瘀血痹阻之征。本证可单独存在,但多与其他各证兼夹出现,所以在每个证型治疗中,都要顾及“活血化瘀”,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8.痰瘀互结
腰背僵硬疼痛,颈强,关节肿大刺痛,或肢体麻木,皮色暗淡,肌肤紫黯,面色黧黑,皮肤无泽,按之稍硬,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或腻,脉弦涩。
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腰痹汤(《娄多峰论治风湿病》)加减。当归、鸡血藤、桑寄生、地龙、白芍各30g,透骨草、老鹳草各24g,独活、川断各18g,茯苓、狗脊各20g,白芥子10g,香附、醋元胡各15g,半夏、陈皮各9g。若寒邪偏胜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9g;湿邪偏胜者,加萆薢15g,薏苡仁30g,白术20g;热邪胜者,去独活、川断,加败酱草、忍冬藤各30g,知母20g;瘀血痛剧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各9g;肾阳虚者,加淫羊藿30g,制附子12g;痰浊明显者,加制南星12g。
本证多见于AS晚期,颈强腰僵,功能受限。本病病程漫长,病久不愈,多痰多瘀,痰瘀胶结,难以祛除,又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化瘀祛痰应与扶正结合起来,痰瘀才能祛除。
以上方药,水煎服,每日1剂;重症每日可连服2剂。
1.杜仲丹参酒(《外台秘要》)
杜仲、丹参各 60g,川芎30g,白酒2000ml。将上药共捣碎末,用白夏布袋盛之,置入净器中,加白酒浸泡,封口,14日后开启,即可饮用。每日2次,每次10~15ml,亦可随时随量饮,但勿过量致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适用于本病腰脊酸困,筋骨疼痛,足膝萎弱,小便余沥者。
2.解痉舒督汤
由葛根、白芍、生黄芪、威灵仙各20g,山慈菇、鹿衔草、乌梢蛇、生甘草各10g,薏苡仁30g,蜈蚣2条等组成。柔肝舒筋,解痉止痛。水煎服,每次150ml,每日2次,餐后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应用本方治疗AS患者30例,总有效率80%。
3.理肝养筋汤
由宽筋藤、枸杞子、大枣各15g,当归、桑寄生、鸡血藤、柴胡、葛根、骨碎补、木瓜各10g,五加皮、羌活各6g等组成。养筋通络,补血理肝,兼以补肾强骨。适用于AS肝肾亏虚证。水煎服,分两次于上午、下午两餐饭之间服用,4周为1个疗程。有报道用本方治疗AS患者20例3个疗程后,在脊背疼痛、腰背晨僵、腰脊活动度等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均有显著疗效。
4.通痹汤
由金银花30g,土茯苓、独活、川牛膝、续断、白芍、赤芍各20g,杜仲12g,红花、土鳖虫各10g,水蛭6g等组成。若外感风寒重者,加羌活;关节肿痛症状明显者,加猫爪草;颈项部疼痛或活动不灵活者,加葛根。水煎2次取汁,1日2次,饭后30分钟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用本方治疗AS患者45例,总有效率93.3%。
5.阳和汤加减
由熟地20g,鹿角片、桂枝、白芥子、桑寄生、狗脊、桃仁各10g,麻黄6g,蜈蚣3条等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适用于AS寒湿痹阻证。应用本方治疗AS患者20例,连服2个疗程,在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的改善、临床症状的缓解、疼痛评分指标(VAS)等变化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6.补肾强督治偻汤(国家名老中医焦树德经验方)
由骨碎补、川续断各18g,川牛膝、淫羊藿、羌活、补骨脂各12g,熟地15g,金狗脊30g,鹿角胶6~9g,独活10g,杜仲20g,炙麻黄6g等组成。主治本病肾虚督寒证。寒甚疼重者,加制川草乌各6g,舌苔白厚腻者,去熟地,加苍术10g,炒白芥子6g,茯苓10~20g;大便溏软者,减羌活、川牛膝用量,加茯苓20g,白术12g;久病关节强直,不能行走者,可加透骨草、寻骨风各15g,自然铜6~9g(先煎)。
1.益肾通督片
由狗脊、菟丝子、骨碎补、枸杞子、生熟地、猪脊髓、牛脊骨、鹿角胶、水蛭、炒白芥子等组成。益肾通督,温阳止痛。用于肾虚督寒证。每次4片,每日3次,饭后服。
2.壮腰健肾丸
由狗脊(去毛)、金樱子、黑老虎、桑寄生、鸡血藤、千斤拔、牛大力、菟丝子、女贞子等组成。壮腰健肾,祛风活络。用于AS肾亏腰痛,风湿骨痛,膝软无力,神经衰弱,小便频数,遗精梦泄者。大蜜丸,每丸生药6g,口服,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3.5g,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3.益肾蠲痹丸
由骨碎补、熟地黄、当归、延胡索、寻骨风、仙灵脾、鹿衔草、肉苁蓉、蜂房、蜈蚣、蕲蛇、广地龙、甘草、鸡血藤、地鳖虫、僵蚕、蜣螂、炮山甲、全蝎等组成。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用于AS肾虚督寒证。水丸,袋装,每袋8g。口服,1次8g,疼痛剧烈可加至12g,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4.雷公藤多苷
雷公藤制剂,是疗效肯定的、独特的抗风湿药,单独或者联合其他药物治疗AS有效。片剂,20mg,每日3次,病情控制后减至每次10mg,每日3次维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症状,白细胞降低,女性闭经(个别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皮疹或色素沉着等。由于本品对生殖细胞的影响,拟生育者宜暂缓使用。
5.白芍总苷胶囊
主要成分是白芍干燥根中的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花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具有生理功效成分的混合物,总称白芍总苷。其中,芍药苷的含量占总苷的90%以上。本品能改善AS患者的病情,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口服,1次0.6g(2粒),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不良反应为大便次数增多。
6.正清风痛宁
主要成分是盐酸青藤碱。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用于AS风寒湿痹证,症见肌肉酸痛,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麻木僵硬等。片剂:黄色肠溶衣片,每片含盐酸青藤碱20mg,初服每次1~2片,每日3次,若无不良反应,三天后增至3~4片;针剂:每支2ml,含盐酸青藤碱50mg,开始每次25mg,每日2~3次,若无不良反应,改为50mg,可用肌注、局部压痛点、关节穴位、离子导入等方法给药。如出现皮疹,或少数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时,停药后即可消失。
7.黄芪注射液
主要成分黄芪。20~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1个疗程。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用于AS气虚、阳虚者。本药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8.香丹注射液
主要成分丹参、降香。20~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1个疗程。扩张血管,增进冠状动脉血流量。用于AS血瘀血热者。
9.生脉注射液
主要成分红参、麦冬、五味子。20~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1个疗程。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用于AS气阴两虚者。
1.毫针
(1)辨证取穴:①邪痹督脉:主穴:肾俞、三焦、关元、命门、气海、阴陵泉、三阴交;②湿热痹阻:风池、肺俞、脾俞、阴陵泉、三阴交、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③热邪痹阻:肺俞、大椎、曲池、合谷、太冲、三阴交、局部点刺放血;④肝肾亏虚:肝俞、脾俞、肾俞、太溪、关元、命门、足三里、三阴交、照海;⑤肾虚督寒:脾俞、肾俞、关元、命门、太溪、三阴交、阴陵泉;⑥气血两虚:太溪、膈俞、气海、膻中、血海、脾俞、胃俞、足三里、合谷;⑦瘀血痹阻:膈俞、血海、气海、膻中、合谷、太冲、足三里;⑧痰瘀互结:肝俞、脾俞、肾俞、丰隆、阴陵泉、三阴交、合谷、足三里(双)。
风胜者,加风池、膈俞;寒重者,加命门、关元;湿重者,加阴陵泉、足三里、丰隆;热重者,加曲池、合谷;腰背僵硬明显者,配合火罐、推拿;腰背痛甚者,可用透针法;若患者体位不可兼顾者,可用配合穴位埋线治疗。
(2)按部位取穴:①颈肩部,风池、颈夹脊、大椎、肩井、肩三针、外关、四五穴等;②脊背部,督脉、膀胱经、华佗夹脊循经取穴:身柱、筋缩、腰阳关、肝俞、脾俞、肾俞、大椎、命门;③腰髋部,环跳、秩边、委中、承扶、命门、腰阳关等;④髀部疼痛:环跳、环跳上、居髎、悬钟、秩边、承扶、阴陵泉;⑤膝部,血海、梁丘、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膝阳关、三阴交、犊鼻、梁丘、足三里。
(3)按症状取穴:①游走疼痛加风门、膈俞、肝俞;②肿胀:加脾俞、阴陵泉、丰隆;③发热:加大椎、陶道、曲池;④盗汗:加阴郗、后溪;⑤失眠多梦:加神门、大陵;⑥食欲不振:加脾俞、中脘、足三里;⑦胃脘部不适:加胃俞、梁丘、足三里。
(4)背强直,人中、风府、肺俞针之。背肩酸疼,风门、肩井、中渚、支沟、后溪、腕骨、委中针之。背痛连群,五枢、昆仑、悬钟、肩井、胛缝针之。背连胛疼,昆仑、绝骨、肩井。背痛,经渠、丘墟、鱼际、昆仑。背内牵痛不得屈伸,合谷、复溜、昆仑。
(5)脊背强痛,取华佗夹脊穴。治疗时先从华佗夹脊穴的起点(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半寸),用拇指向下按压滑动,找出敏感点,然后用1.5~2寸毫针向脊椎方向斜刺,待出现电击样或胀麻感时停止进针,施手法加强针感。然后在对侧敏感点用上法针刺,再在两针刺穴位上拔火罐20分钟。
2.梅花针
取穴:阿是穴周围,腰骶部膀胱经线。方法:轻叩,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宜。叩后可拔火罐。适于用AS腰背僵硬明显者。
3.耳针
取穴:腰椎、骶椎、肾、内分泌、肾上腺。处方可根据具体病变部位加减。方法:①每次选2~3穴,用中强刺激捻转数秒钟后,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 10分钟捻转 1次,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②耳穴压豆,每次取6~7穴,用磁珠或者王不留行贴压,每次48个小时,双耳交替取穴,10次为1个疗程。
4.埋针
取穴:阿是穴。常规消毒局部皮肤,用镊子镊取皮内针,垂直肌纤维方向45°斜刺,活动无痛感,胶布固定,留针1~2天,2个小时揉按1分钟,取下后隔日再埋,3次为1个疗程。本法主要治疗AS的肌腱端炎引起的局部疼痛。
5.水针刀(小针刀)
先配制强痛液(利多卡因4ml,维丁胶钙注射液20ml,马钱子注射液2ml,骨宁注射液10ml,维生素B1 1000μg,混合后备用)。结合X线片或CT所示,让病人俯卧治疗床上,在驼背的最高点旁开脊柱顶线1.5cm左右,两个椎体的间隙处选择两点,取马蹄水针刀与扁圆刃水针刀,按水针刀斜行进针刀法,先和人体纵轴平行进针,深度到达横突骨面时,转动刀锋,使刀口方向和横突平行,进行摸索性切开横突间肌和横突间小韧带,手术时要注意病人的反应,如出现酸、胀感时,注入强痛液3~5ml,继续手术,直至针下有切开松动感时出针刀,压迫针孔片刻,待不出血为止。水针刀松解术,每隔2天进行1次,每次可选择4~6个松解点,从最高驼峰向上下脊柱两端延伸松解。如此方法,隔3天施术1次,一般8~12次手术松解完毕。本法常用于AS引起的肌腱韧带的挛缩、肌腱端炎引起的疼痛,亦可用于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6.穴位埋线
取穴同针灸,并可与针灸联合应用,若主穴与配穴因体位等原因不能兼顾者,可用穴位埋线治疗主穴,针刺配穴随症状加减。方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1~2cm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腰椎穿刺针(一次性埋线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所需的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覆盖创可贴。穴位分2组,交替取穴,10日1次,2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AS腰背僵痛者。
7.灸法
(1)取穴同毫针:
常用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温灸器灸。每次选3~5穴,灸10~20分钟或5~7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2~3天行第2疗程。适用于肾虚督寒证、寒湿痹阻证等怕冷畏寒者。
(2)隔姜蒜督灸:
治疗前准备:①督灸粉3g,由斑蝥、丁香、麝香、肉桂等组成。②制作姜蒜泥:购买新鲜生姜、大蒜各500g,洗净,切丁,粉碎机打碎为泥待用。③制作艾炷:将艾绒搓成39个三棱锥形艾炷,艾炷直径如病人的中指中节直径,长如病人的小指指节。④其他:桑皮纸(宽10cm、长40cm),75%酒精棉球等。操作步骤:①体位:令患者裸背俯卧于治疗床上;②取穴:大椎穴至腰俞穴的督脉端,医者用拇指指甲沿脊柱(督脉)凸处按压“十”字痕迹;③消毒:75%酒精棉球自上而下沿脊柱常规消毒3遍;④涂汁:沿脊柱凸部“十”字痕迹涂抹姜蒜汁;⑤撒督灸粉:沿脊柱凸部“十”字痕迹撒督灸粉,呈线条状;⑥敷桑皮纸:将桑皮纸敷盖在药粉上面;⑦铺介质:把姜蒜泥牢固地铺在桑皮纸中央,压实,要求底宽3cm、高2.5cm、顶宽2.5cm、长为大椎穴至腰俞穴的长度,状如梯形;⑧放置艾炷:在姜蒜泥上面放置三棱锥形艾炷,首尾紧密相连,状如蛇形;⑨点燃艾炷:点燃艾炷的上、中、下三处;烧透第一炷换第二炷,点燃上、中、下及四分之一处;燃毕换第三炷,点法同第一炷,任其自燃自灭;⑩移去介质:灸完3壮后取下姜蒜泥,用湿热毛巾轻轻擦净灸后药泥及艾灰。适用于AS寒湿痹阻证。
8.“伏九贴”配合针刺
取大椎、膈俞(双)、脾俞(双)、肾俞(双)、腰阳关、关元、筋缩穴。自制伏九贴药粉,以鲜姜汁调和为糊,外敷于上述穴位,以医用粘膏固定。嘱患者第1、第2次贴敷后6小时(儿童2小时)左右,如感皮肤灼热疼痛,即刻取下药贴,以免发泡影响下次治疗;第3次贴敷后,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如能接受发泡则效果更佳。贴敷后,嘱患者禁烟酒,忌食生冷、辛辣、鱼虾、羊肉等发物。针刺取夹脊穴,从第1胸椎至第5腰椎,隔日左右交替取穴,针尖刺向椎体,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施以高频捻转手法,隔日1次。三伏的初伏、中伏、末伏和三九的一九、二九、三九各进行贴敷1次。
1.药袋热敷
山柰、羌活、独活、川芎、白芷、徐长卿、青木香、苏木、桂枝、当归、制乳香、制没药、细辛各等分,冰片少许。上药共研细末,与淘洗干净的细砂2份拌匀,在锅内炒热或加热,装入布袋内。放在病患处,留置0.5~1小时,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适用于AS肾虚督寒者。
2.敷脐疗法
乌桂散:制川乌、制草乌各6g,桂枝、山茱萸、干姜、公丁香各9g,藿香、白芷各12g,细辛5g,麝香0.3g。上药共研粗末,用醋拌湿,敷于脐部,每次6~10g,根据情况2~3天更换1次。祛风寒,通络止痛。适用于AS背部僵硬,疼痛剧烈,活动困难者。
3.温经通络膏(《中医伤科学讲义》)
乳香、没药、麻黄、马钱子各250g。上药共为细末,饴糖调敷背部痛处。适用于AS寒湿伤筋,胸椎骨节酸困疼痛,筋脉不利者。
1.拔罐疗法
(1)一般拔罐法:
取穴: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至肾俞,督脉的大椎至命门,阿是穴、委中。根据病人的体型,选择大小适当的火罐,在背部涂适量润滑油,用闪火法将罐拔于背部,沿着膀胱经和督脉的穴位,轻轻地来回推拉火罐,至皮肤出现红色瘀血现象为止,重点在背部压痛点处走罐。然后在委中穴拔火罐,留罐10~20分钟,以局部出现瘀血为止。每周治疗1次,8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AS腰背僵痛、瘀血痹阻者。
(2)拔罐配合局部针刺:
取穴:华佗夹脊穴、背俞穴、阿是穴。根据病人的疼痛部位,选择相应节段的华佗夹脊穴或背俞穴及阿是穴,用1~1.5寸的毫针刺之(注意背部的穴位不宜针刺过深,以免造成气胸),施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取得针感后,加电脉冲刺激20分钟,起针后,在背部疼痛部位拔火罐数个,留罐10~15分钟,待皮肤出现红色瘀血为止。每周治疗3次,12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AS痰瘀互结,腰背僵痛者。
(3)拔罐配合放血法:
取穴:阿是穴。患者取俯卧位,在背部疼痛最明显处寻找压痛点及阳性点(皮下按之有结节或索条状物),用三棱针在压痛点处点刺,或用小针刀迅速刺入阳性点,顺着肌肉的走行拨离阳性结节及索条状物1~3下,然后用闪火拔火罐,拔出血量1~3ml,起罐后擦净皮肤上的血迹,每个阳性点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2ml。每次选择3~5个穴位,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AS热邪痹阻、痰瘀互结等腰背僵痛者。
(4)药物拔罐法:
取穴:病变局部。防风、防己、川椒、秦艽、穿山甲、乳香、没药、独活、桑寄生、青风藤、海风藤、透骨草各30g。用纱布包好,放入锅内,加水3000ml,文火煎30分钟至药性煎出。将竹罐放入药中,煮5~10分钟,用镊子夹出竹罐,甩去药液,迅速用干毛巾捂住罐口,以便吸去罐口的药液,降低罐口的温度,保持罐内的热气,然后趁热立即将竹罐扣于疼痛部位,手持竹罐稍加按压1分钟,待竹罐吸牢于皮肤即可。留罐10~20分钟,至皮肤出现瘀血现象为止。每日1次,10次为 1个疗程。适用于AS寒湿痹阻所致腰背僵痛者。
2.推拿疗法
推拿常配合中药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保护脊柱功能。对晚期发生畸形和脊柱僵硬,骨质疏松的患者,治疗时严防手法粗暴,以免发生骨折。
(1)一般推拿方法:
本法治疗AS,早期以和营通络,滑利关节为原则,后期骨性强直者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为原则。具体操如下。①患者俯卧,上胸部及大腿前分别垫2~3个枕头,使前胸及腹部悬空,两手臂屈肘置于头前。医者站于旁,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两侧,用法上下往返治疗,同时另一手掌在背部沿脊柱按压,按压时要配合病人呼吸,当呼气时向下按压,吸气时放松。②接上势,用指按法按压脊柱两侧膀胱经及臀部秩边、环跳、居髎等穴。③患者仰卧,用法治疗髋关节前部,配合髋关节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再拿大腿内侧肌肉和搓大腿。④患者坐势,医者站于后方,用法施于颈项两侧及肩胛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仰活动,然后按揉或一指禅推颈椎两侧,上下往返数次,再拿风池及颈椎两侧到肩井。⑤接上势,嘱患者两肘屈曲,抱于后脑枕部,两手指交叉握紧。医者站于背后,以膝部抵住患者背部,再以两手握住患者两肘,做向后牵引及向前俯的扩胸俯仰动作。在进行这种被动活动时,患者要配合呼吸运动(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俯仰5~8次。⑥患者坐势。将腰背暴露,上身前俯,医者站于旁,用肘压法施于脊椎两旁。再直擦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横擦骶部,均以透热为度,可加用热敷。
(2)特殊推拿手法:
又分以下几种:①麻醉手法:术者用拇指或食、中指位于支配肢体、关节的神经和穴位处,给予适当的力量在神经根支及穴位处进行按揉,每次10~30秒,当患者肢体感到有酸麻胀为度,起到麻醉止痛作用。②缓解疏筋:根据患者的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法,术者用拇指、手掌及前臂位于患处施术。其力量由小到大(病人能接受),结束时由大到小。其顺序由肌肉、韧带的走行自上而下反复数遍即可。达到缓解肌痉挛、消肿止痛、改善血液循环之效。③拨离伸展:术者拇指或食中指位于肢体和关节粘连处,用适当力量在患部进行拨离,自上而下反复进行数遍,达到拨离粘连,松解肌纤维和活血化瘀的目的。④转动:术者用双手分别持握患肢上下关节,用适当的力量和范围进行屈伸及旋转运动,旋转的范围由小逐渐加大,结束时由大到小,反复数次即可。此目的在于剥离组织间的粘连,松解关节,加强肌力,扩大关节间隙,促进功能恢复。
(3)推拿配合点穴法:
具体如下:①推拿法:患者俯卧,先将脊柱拔伸,再自肩部起循脊柱两旁自上而下揉按,过承扶穴则改用揉捏,下至殷门、委中、承山穴,重复3次。然后提腿扳动,摇晃拔伸数次,再在脊柱两旁自上而下推拿揉捏,轻轻叩击腰部并揉按数次。按摩后腰部适当制动,卧硬板床,待症状减轻后再进行腰肌锻炼。②点穴法:按摩的同时可用分筋手法点按肾俞、志室、大肠俞、命门、阳关、委中、环跳等穴,以及寻找局部压痛点由上往下逐个进行点穴按摩。
3.石蜡疗法
将医用石蜡装在蜡疗机内,使蜡完全熔化,然后盛到托盘内,让它冷却。为了使蜡块表层与底层同时凝固,可以往盘内加些冷水,水比蜡重,沉入盘底。等到表层与底层的蜡差不多凝固后,把水倒掉擦干,在桌上或床上铺一块塑料或橡皮布,把蜡块倒在布上,并裹住放在病变部位;外用毛毯保温,30~60分钟,然后把石蜡剥下可反复使用。每日1次,每次4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AS寒湿痹阻、脾肾阳虚、瘀血痹阻等证颈腰背僵痛者。本法的透热作用可深达皮下组织0.2~1cm,具有促进小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代谢和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随着局部涂敷石蜡温度的下降,体积可逐渐缩小10%。因此,蜡疗对局部又有柔和的机械压迫作用,从而防止组织内淋巴液和血液渗出,对关节具有消炎、止痛和消肿作用。
4.臭氧疗法
适用于AS髋、膝等外周关节病变的治疗。应用注射器将臭氧注入病变的关节腔,拔针后针眼医用输液贴贴敷。1周1次。臭氧被注射进关节腔后,与关节滑膜接触,减轻炎症,消除炎症,抑制关节滑膜的炎症和渗出,消除关节积液;同时还可诱导抗氧化酶的产生,使间质细胞和关节软骨合成增多,刺激软骨和纤维原细胞增殖,注射后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并抑制中间神经元的释放及脑啡肽等物质,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
5.牵引疗法
适用于AS在关节突间关节及各韧带尚未骨化、呈现中度或重度畸形,病情相对稳定时。本法分为脊柱牵引和下肢牵引,脊柱病变明显者可应用脊柱牵引法,主要是背部和腰部功能受限,在医师指导下应用牵引机床牵引;若颈部病变,在医师指导下应用颈部牵引。如髋、膝等下肢大关节功能受限时可用下肢皮肤牵引法:患者仰卧位,头颈、背部及下肢适当加垫,将床脚抬高约20cm,在其每侧下肢悬吊重量约5kg的重物,在患者可耐受前提下,每次坚持约30分钟,每日进行3次,并逐渐撤除垫物;牵引2~3周后,若无明显效果,则应停用此法。
6.运动疗法
本法治疗AS的目的是取得和维持脊柱的最佳位置,增强椎旁肌肉和增加肺活量,其重要性不亚于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包括以下3大类型:①维持胸廓活动度的运动,如深呼吸、扩胸运动等;②保持脊柱灵活性的运动,如颈、腰各个方向的运动、转动等;③肢体运动,种类繁多,最简单如散步、俯卧撑等。游泳是最好的全身锻炼,值得采用。但有些运动对AS患者不宜,例如跑步、竞技体育应避免。运动可能增加疼痛,但如经过短期休息即能缓解,应视为正常,不必终止。如运动后新增加的疼痛持续2小时以上,或运动所致疲劳、不适难以恢复,则说明运动过度,应适当调整运动量、运动类型或暂行休息。定期测量身高,保持身高记录是防止不易发现的早期脊柱弯曲的一个好措施。对疼痛或炎性关节或其他软组织选择必要的物理治疗。
7.物理疗法
本法对AS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发病后较早地和长期地进行康复理疗,有利于保持或恢复肢体功能。常用的物理疗法有:全身热水浸浴法、超刺激电疗法、短波电疗法、音频电疗法、微波电疗法、超声疗法等。要根据其病理过程及不同病期,采取不同的方法。
(1)早期急性炎症期:
临床表现为疼痛及功能受限,可选用以下物理疗法。①紫外线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3~5次。多个关节交替进行均可。②水杨酸离子导入疗法:每日1次,每次15~30分钟,20次为1个疗程。
(2)有骨质改变者:
理疗的目的要改善骨、软骨的营养,预防关节强直。①短波、微波疗法:属高频电疗法,能深部透热,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促进关节病理代谢产物消散,有利于骨与软骨营养。②音频电疗:具有消炎、镇痛、松解组织的作用,并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骨及软骨的营养。每日1次,每次20分钟,20次为1个疗程。③温泉或矿泉水浴疗法:可促进改善关节功能,预防关节强直。
(3)关节强直期:
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劳动及日常生活,可选用热水浴或热疗,水温在40℃左右,时间为20~30分钟。药浴法,加中药乳香、没药、冰片、苍术、白芷、五加皮等,加工成粗末浸溶。对全身关节可用药浴疗法,如能在水中练体操则效果更为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物理因子既可治病也可致病,因此应用理疗时应视病情、机体功能状况掌握剂量和方法。
三、西药常规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可迅速改善腰背部疼痛和僵硬,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以增加活动范围,是首选药物。虽然种类繁多,但对AS的疗效大致相当,其中吲哚美辛的疗效尤为显著,可作为首选药物:每次25mg,每日3次,饭后即服。其他可选用的药物如阿西美辛、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依托度酸、塞来昔布等。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中较多的是胃肠不适,少数可引起溃疡;其他可见肝、肾损伤,血细胞减少,水肿,高血压等。在用药过程中应始终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
2.柳氮磺吡啶(SSZ)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可改善AS的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特别适用于改善AS患者的外周关节炎。一般以每次0.25g,每日3次开始,以后每周递增0.25g,直至每日2~3g维持,或根据病情,或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调整剂量和疗程,维持1~3年。为了弥补柳氮磺吡啶起效较慢及抗炎作用欠强的缺点,通常选用一种起效快的抗炎药与其并用。本品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症状,皮疹,血细胞减少,头痛,头晕以及男性精子减少等,因此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磺胺过敏者禁用。
3.甲氨蝶呤(MTX)
活动性AS患者外周关节炎明显时可采用MTX,通常以7.5~10mg,口服或注射,每周1次,个别重症者可酌情增加剂量,疗程半年至3年不等。同时,可并用1种非甾体抗炎药。本药的不良反应是治疗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包括胃肠不适,肝损伤,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血细胞减少,脱发,头痛及头晕等,故用药前后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其他有关项目。
4.糖皮质激素
不提倡长期大量使用,只有少数病例即使用大剂量抗炎药也不能控制症状时,或外周关节病变严重、眼部受累时才考虑短期小剂量使用。
5.生物制剂
抗肿瘤坏死因子-α用于治疗活动性或对抗炎药治疗无效的AS。应用较多的有伊那西普(etanercept)、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和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均是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来达到控制炎症和病情的目的。使用本类药物时要排除肝炎、结核等活动性感染。
6.其他药物
一些男性难治性AS患者应用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反应停)后,临床症状和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改善。该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用法:50mg,睡前口服,每日1次,每1~2周增加50mg,直至150mg/d。本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口渴,血细胞下降,肝酶增高,镜下血尿及指端麻刺感等,以及对胎儿有不良反应。因此对选用此种治疗者应做严密观察,在用药初期应每周查血、尿常规,定期查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