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一线治疗:单药还是联合

周彩存 吴凤英
上海市肺科医院

近年来,针对免疫检查点CTLA-4和PD-1的免疫治疗在抗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疗效,彻底颠覆了多年来免疫治疗“不温不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局面。目前免疫治疗在各大肿瘤内也是遍地开花,几乎所有的实体瘤中都有抗PD-1/PD-L1或抗CTLA-4相关的临床研究,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检查点治带来的高的持久应答率和可控的安全性。

在肺癌中,免疫治疗的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以往晚期肺癌只有化疗、靶向的武器,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低,5年生存率2%左右,针对PD-1/PD-L1免疫治疗的应用可以将晚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延长到16%,一下子颠覆了对晚期肺癌治疗的认知,也使得免疫治疗异常火热。但目前临床实际情况有一点小尴尬:临床中有多种PD-1或PD-L1单抗:Pembroilzumab、Nivolumab、Atezolizumab、Duvalumab等,不同的药物有着不同的Biomarker。在治疗策略上,我们可以用单药免疫治疗,或者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不同免疫药物的联合。究竟如何选择药物和Biomarker,如何选择治疗策略:单药还是联合?这个在临床决策种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来回答。因此,笔者对目前NSCLC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一线治疗是选择单药还是联合进行综述。

一、一线免疫治疗:单药

单药免疫治疗也是不断在摸索中进行,二线单药治疗的CheckMate 017,CheckMate 057、KEYNOTE-010、OAK研究证实了单药Nivolumab、Pembrolizumab和Atezolizumab相对于化疗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优势,进一步预测标志物分析发现Nivolumab在非鳞NSCLC中OS的获益与PD-L1表达相关,而在鳞癌中的疗效与PD-L1无明显相关,对Pembrolizumab来说,PD-L1的表达与疗效呈正相关。因此,单药免疫治疗进一步拓展到一线,CheckMate-026和Keynote-021,基于2线的研究标志物的探索,在一线研究中CheckMate-026纳入PD-L1≥1%的人群,KEYNOTE-024纳入的PD-L1≥50%的人群,相似的设计得出的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结果,KEYNOTE-024中患者PFS、OS显著延长(PFS:HR=0.5,OS:HR=0.6),而CheckMate-026中PFS和OS没有显著的改善(PFS:HR=1.15,OS:HR=1.02),从这2个单药研究中,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若干急需解决的关键临床问题。

1.有效率的问题

KEYNOTE-024研究中,PD-L1≥50%的高选择人群单药Pembrolizumab的有效率为45.5%(95%CI 37.4~53.7),化疗组为29.8%。再看Checkmate-026研究中,即便探索性分析证实TMB作为Nivolumab的一个标志物,在TMB高的患者Nivolumab的ORR为32%,仅PD-L1≥50%的患者Nivolumab的ORR为34%,这个总体ORR为30%~50%之间的有效率与化疗相比只有少许的优势,与我们靶向治疗70%~90%的有效率相比相差甚远,远不够达我们临床治疗的目标。

2.适用人群范围的问题

在KEYNOTE-024研究中,纳入的人群为PD-L1高表达患者,其中PD-L1≥50%的患者在整体人群中比例为30%,再汇总看KEYNOTE系列(024、001、010)的研究,PD-L1≥50%人群在所有的NSCLC中占28%,也就是1/3的整体NSCLC人群可选择一线单药Pembrolizumab治疗,30%×45.5%约14%的整体NSCLC人群从一线Pembrolizumab中获益。再看CheckMate-026研究中,30%的患者为高TMB的,也就意味着30%×34%约10%的NSCLC患者可从一线Nivolumab中获益,在我们对免疫治疗如此的今天,绝不会满足于如此少比率的患者获益。

3.标志物的问题

不像靶向治疗,驱动基因突变是明确的疗效预测标志物,对PD-1/PD-L1抑制剂来说,不同的抑制剂所用的疗效标志物不一样,Pembrolizumab与PD-L1表达有关,Nivolumab与PD-L1表达没有明确相关性,却与TMB有关。这不禁让人疑惑,针对同一个靶点的治疗,疗效标志物到底应该与靶点相关还是与药物相关?作为多步骤得免疫过程,是否说应该说多个标志物的联合更为合理?

另外,即便是同一个标志物在检测方法上也缺乏标准,对于PD-L1的检测:已经获批或正在研究中的抗PD-1治疗,不同公司都有自己配套的PD-L1检测。但问题是,每种检测所用到的抗体和具体技术都不同,导致PD-L1阳性的定义只对应于药企自己的标准,不同检测方法间是否具有可比性、是否可以通用?目前尚缺乏证据。此外瘤间及瘤内异质性,干预治疗影响表达,以及细胞类型、染色部位等,不同的检测抗体和平台,不同的阈值,不同组织类型,原发部位与转移灶,细胞学标本,标本质量等。这些可能会干扰PD-L1的检测结果,需要大量临床研究进行证实。对于TMB来说,分析技术要求高和时间密集,NGS(如全外显子组测序)价格昂贵,医保挑战,数据复杂需要生物信息学专家解读,石蜡包埋组织DNA/RNA降解,TMB作为潜在的biomarker,cut-off值得定义等等问题,尚待大量的研究去逐步解决。

二、一线免疫治疗:联合

鉴于一线单药免疫治疗带来的困境,如何去提高一线治疗的有效率,如何扩大获益人群,如何不依赖于某一标志物?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是个多环节、多因素的过程,多数患者可能都是多个环节的异常导致免疫逃避,只有少数患者可能仅仅是一个环节导致的免疫耐受。因此,多重阻断、强强联合,才能够获益最大化。目前免疫联合治疗的方式有:化疗、抗血管、免疫、靶向等。

1.免疫联合化疗

此联合治疗的理论依据最为充分,化疗药物可以杀伤肿瘤细胞,导致肿瘤抗原的暴露和释放,同时化疗药物可以活化DC细胞、激活NK细胞,重塑TAMs细胞,降低Treg细胞活性,理论上达到1+1>2的效果。KEYNOTE-021G研究队列中,化疗培美曲塞/卡铂联合Pembrolizumab现对单用化疗组,ORR显著提高(56.7% vs 31.7%,P=0.0029),更为惊人的PFS的显著延长,联合组中位PFS达19.0个月。随后的大样本Ⅲ期KEYNOTE-189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联合化疗的优势,截至2017年11月数据,无论是PFS(8.8 vs 4.9个月,P<0.000 01)还是OS(NR vs 11.3个月,P<0.000 01)都显著延长,亚组分析数据无论是PD-L1高表达、还是低表达的患者都能从联合治疗中获益。今年ASCO上报道鳞癌中一线联合治疗的KEYNOTE-407研究,再次验证了一线Pembrolizumab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卡铂化疗带来的PFS(6.4个月vs 4.8个月,HR=0.56)、OS(15.9个月vs 11.3个月,HR=0.64)的生存获益。联合化疗的模式扩大了获益人群、提高了有效率,并且早期即可将生存曲线分开,解决免疫治疗起效慢的问题。似乎是未来比较合理的治疗模式。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更想知道:那个化疗药物最适合联合?Impower131研究试图回答部分问题,但今年ASCO上只报道了ArmB和ArmC的结果,我们仍等待相关数据给我们更多的答案。另外,联合化疗是单药好还是双药好?化疗联合最佳剂量是多少?是否有更合适的标志物?单药免疫的标志物就已经不统一,联合治疗似乎更为错综复杂,用单因素单个指标似乎更不合适,如何组合应用标志物图谱?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提供证据。

2.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

作为肿瘤微环境的2个重要主体:免疫和血管生成是密不可分的,肿瘤内异常的血管微环境造成的乏氧状态会导致免疫效应细胞减少、免疫抑制细胞增多,造成免疫抑制状态,联合免疫与抗血管可以重塑肿瘤微环境、增加抗原识别、促进免疫细胞募集、促进免疫功能恢复,达到协同作用。IMPower 150研究探索了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抗血管、化疗联合免疫与化疗联合抗血管的疗效,目前只报道了ArmB(化疗+抗血管+免疫)与ArmC组(化疗+抗血管组)的数据,我们看到免疫+抗血管联合组的PFS延长(8.3个月vs 6.8个月,HR=0.617),并且此研究中纳入了靶向治疗失败后EGFR、ALK突变的患者,亚组分析中我们看到驱动基因阳性患者可以从免疫+抗血管联合中获益,EGFR突变患者尤为明显。我们中心使用了低剂量抗血管药物阿帕替尼联合PD-1单抗SHR-1210的Ⅱ期、单中心、单臂的临床研究,取得了ORR为41%的疗效。

3.免疫联合免疫

PD-1单抗联合CTLA-4的单抗早有研究,CTLA-4介导了早期阶段的T细胞活化受阻,PD-1的抑制处于效应阶段,将两者联合可能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CheckMate 012研究比较一线Nivolumab+Ipilimumab与单用Nivolumab的疗效,结果提示双药联合的PFS更长,多见于PD-L1阳性的患者,但治疗相关的3级以上的AE在联合治疗组明显增加。CheckMate 227研究中,高TMB患者中,联合Nivolumab+Ipilimumab的PFS、OS和ORR相对于单用化疗显著提高。

4.联合放疗

早些时候人们就看到了放疗的“远隔效应”:局部放射治疗,可以消灭或缩小远处转移部位的肿瘤。其理论在于,局部放疗可以杀死肿瘤细胞起到原位抗肿瘤疫苗的作用,放疗可以破坏肿瘤基质,增强免疫识别,从理论上来说放疗和免疫的联合能取得很好的疗效。那么免疫与放疗联合,远隔效应发生率是多少,研究发现Pembrolizumab与SBRT联合,若将远隔效应定义为非照射病灶直径总和缩小30%时,远隔效应率为13.5%,当远隔效应定义为任意单个非照射病灶缩小30%,远隔效应率为26.9%。但免疫与放疗的联合仍有很多问题悬而未决,放疗和免疫治疗顺序如何安排:同步?先放疗后免疫?放疗的剂量问题,总剂量多少?单次分割加量多大可以最佳产生远隔效应?仍期待相关临床数据证据。

三、单药与联合:孰优孰劣?

单药免疫治疗与联合治疗,各有优势和缺点,但从目前数据来看:单药是基础,联合治疗是趋势。联合治疗的副反应、联合的时机、适用的人群、最佳联合模式以及联合治疗的标志物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挑战。免疫疗法在肿瘤领域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实验数据日趋成熟,仍任重而道远。今天我们在这讨论着标志物、讨论着联合,说不定数个月以后,讨论的是另外一个新的免疫靶点和药物,新的治疗策略,免疫2.0的时代会很快更新到2.1、2.2或更高阶段。

参考文献

1.Carbone DP,Reck M,Paz-Ares L,et al.First-Line Nivolumab in Stage Ⅳ or Recurren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 Engl J Med 376:2415-2426,2017

2.Comstock DE,Nishino M,Giardino AA:Headache in the Setting of Immunotherapy Treatment for Metastatic Melanoma.JAMA Oncol 3:703-704,2017

3.Emens LA,Ascierto PA,Darcy PK,et al.Cancer immunotherapy: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rapidly evolving clinical landscape.Eur J Cancer 81:116-129,2017

4.Galluzzi L,Zitvogel L,Kroemer G:Immun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neath the Efficacy of Cancer Therapy.Cancer Immunol Res 4:895-902,2016

5.Gandhi L,Rodriguez-Abreu D,Gadgeel S,et al.Pembr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 Engl J Med 378:2078-2092,2018

6.Garon EB,Rizvi NA,Hui R,et al.Pembroliz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 Engl J Med 372:2018-28,2015

7.Hellmann MD,Ciuleanu TE,Pluzanski A,et al.Nivolumab plus Ipilimumab in Lung Cancer with a High Tumor Mutational Burden.N Engl J Med 378:2093-2104,2018

8.Joyce JA,Fearon DT:T cell exclusion,immune privilege,and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Science 348:74-80,2015

9.Kabouridis PS,Pachnis V:Emerging roles of gut microbiota and the immune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J Clin Invest 125:956-64,2015

10.Langer CJ,Gadgeel SM,Borghaei H,et al.Carboplatin and pemetrexed with or without pembrolizumab for advanced,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a randomised,phase 2 cohort of the open-label KEYNOTE-021 study.Lancet Oncol 17:1497-1508,2016

11.Manegold C,Dingemans AC,Gray JE,et al.The Potential of Combined Immunotherapy and Antiangiogenesis for the Synergistic Treatment of Advanced NSCLC.J Thorac Oncol 12:194-207,2017

12.Reck M,Rodriguez-Abreu D,Robinson AG,et al.Pembro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for PD-L1-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 Engl J Med 375:1823-1833,2016

13.Rotte A,Jin JY,Lemaire V:Mechanistic overview of immune checkpoints to support the rational design of their combination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Ann Oncol 29:71-83,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