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权衡邪正,活用攻补
一、病机入手,善用攻补
有关致病论,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是正气虚弱;二是邪气过盛。《素问》中提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古代医家有“万病不出乎虚实两端,万方不越乎补泻二法”的说法。肿瘤的成因受到两种致病论的影响,治疗上形成了攻与补两种对立方法。攻是攻邪,即祛邪,指祛除病邪对机体的不良影响;补是补正,即扶正,是指补益或扶助人体正气,抵御外邪侵袭。支持攻法的理论依据是,肿瘤在中医名为“癥积”,其成因为热积、气滞、血瘀、痰凝,故治疗上以攻法为主;主张补法的理论依据为肿瘤的成因为正气虚弱、气血不足,故治以补法为主。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医宗必读》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外证医案》指出:“正气虚则成岩”。贾师认为,肿瘤的发生与正气虚损,邪气乘袭,蕴结于脏腑,气机受阻,血行不畅,痰瘀毒结有关,病机为整体虚而局部实,治疗上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但杜绝将攻法与补法截然分开,提倡整体辨证,攻补兼施,最终达到“以平为期”,即追求患者在“带瘤生存”情况下,机体达到平衡状态。贾师强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属因虚致实之证,病理性质以虚实夹杂为特点,总病机为本虚标实,但由于癌毒阻滞部位、肿块大小、患者禀赋不同,虚实夹杂中又有差异,故辨识机体正气多少,灵活运用攻补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关键,切忌只顾癌肿,忽略正气,只用攻法,不涉补法的偏见治法。
二、分清虚实,酌情攻补
贾师认为肿瘤病初起多见标实之象,病久则显露本虚之候。中医认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气本”。《景岳全书·积聚》对攻补法的应用做了概括,“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治疗时,应结合肿瘤所处时期及机体邪正盛衰情况,分清标本缓急轻重,从而活用攻补,始终坚持祛邪而不伤正的原则。《医宗必读》根据病程分期特点,提出“初期者攻,中期者且攻且补,晚期者补”。肿瘤初期,正气尚盛,虚实夹杂,应以攻法为主,兼顾正气,佐以补法,祛邪存正;中期,正气渐虚,邪气深入,邪正相持,治应考虑攻补兼重,扶正祛邪;到了后期,毒邪严重耗伤人体气血及精微物质,正气大虚,而邪气留恋不去,此时提倡在补的大法上,恰当采用攻药,补正退邪。将攻法与补法完美结合运用,既能改善因攻邪使机体正气削减的情况,也不会因过度扶正而助邪碍邪,从而发挥抑制肿瘤与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双重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症状,延长患者寿命的目的。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攻法包括手术、化疗及放疗等西医中能直接杀伤癌细胞的治疗手段及中医使人体正气耗损的治疗方法。多数癌症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癌细胞周围有大量纤维蛋白的堆集和血小板的凝集,中医采用攻法(包括汗、吐、下、清、消等)的作用,主要在于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凝集,加速毒物排泄,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功能的改善。补法包括能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及抗癌能力的治疗方法,如免疫疗法、生物疗法和中医补法。中医补法的作用在于改善和恢复机体的调节和免疫功能,加强机体的抗病反应,从而遏制肿瘤的发展,促进疾病的好转。
三、条分缕析,活用攻补
当正气已虚,邪留不解,攻补两难时,更应条分缕析,分清应扶正兼以祛邪,或者当祛邪兼以扶正,或为先扶正而后祛邪,或为先祛邪而后扶正等。贾师根据肿瘤所处分期,分析机体状态,建议采用的治疗方法及中药用药原则总结如下:
肿瘤前期向早期发展过程中,属于围术期,支持手术治疗,手术虽然会给机体带来损伤,但“邪去则正安”,手术对早期实体瘤五年生存率已达90%以上,该期间结合中药调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手术前,中药考虑扶正祛邪,手术后,因“峻攻”为害,则中药调理提倡先扶正为主,待机体恢复到一定程度,继续兼顾扶正与祛邪。
肿瘤早期向中期过渡过程中,机体状态允许的前提下,可选择手术,同时重点提倡结合放、化疗,现放化疗治疗手段已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延长患者生命的疗效十分显著。放化疗期间,可结合以扶正为主的中药;放化疗之后,因其“热毒”为害,中药治疗坚持扶正与祛邪兼施。
到了肿瘤晚期,为放化疗不适合期,此期间,无限增殖的肿瘤组织大量耗损人体营养物质,机体会出现正气虚弱、气血津液衰竭之证候,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生存率很低,放化疗治疗不但疗效低,而且具有明显对骨髓抑制、免疫功能紊乱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从而迫使治疗停止,同时也成为促进肿瘤转移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晚期治疗时以先扶正为主,可选择免疫疗法或生物疗法,结合中药治以扶正兼祛邪,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发挥机体正气的抗癌作用,养正以祛邪。
四、结合临床,解析攻补
贾师认为本虚标实之标实者不外乎气阻、痰湿、瘀血、热毒,本虚者则有气血、阴阳、脏腑之分,在治疗中,遵从辨病辨证相结合、对症施药的原则。
攻药主要包括行气解郁、燥湿化痰、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之品。对于毒邪,提倡解毒,而忌讳盲目运用以毒攻毒法。补药则以益气补血、滋阴养血、温阳补肾、健脾和胃之品为主。贾师多年致力于肿瘤疾病研究,认为补药在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补益正气时,还有助邪碍邪之嫌,而攻药可以攻邪同时也会伤正,故将攻法与补法恰当结合,方可取得显著疗效。
关于攻药与补药,贾师认为应辨证看待,不能拘泥于每一味中药的功效而认为其只具有攻或者补的作用,实际用药时,“攻药”中会蕴有“补效”,“补药”中也能寓有“攻意”;中药配伍、炮制、用量的不同,攻与补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上,中药治疗肿瘤也很难定论为攻法或补法,临床用药的实际功效也多体现为攻补兼施。中药中的某些药物自身就同时具有攻与补的双重作用。如鳖甲具有滋阴的作用,同时具有软坚散结之功效;生地黄清热凉血,也可养阴生津。连翘,与金银花相配伍时,则偏向为攻药,发挥清热解毒的作用,而在保和散中,连翘的主要功效是和胃健脾,发挥补的作用,即药物的攻与补随方剂配伍而改变。此外,中药的炮制也会影响药性、归经和功效。生栀子走气分而泻火,焦栀子入血分而凉血止血;薏苡仁,清热利湿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古代有种说法“一斤人参能杀人,一两大黄能救人”。清代医家徐大椿提出“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
药物攻与补的相对统一性,还体现在最终达到的治疗效果上,如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的清热解毒、攻邪作用显著,但与化疗药物的攻效又明显不同。中药抑制癌细胞生长,从而达到改善机体免疫的作用,治疗上通过祛邪以扶正,虽不属于补益药,却达到了补的效果。对于毒性较大的蛇虫类药物,如蜈蚣、斑蝥、全蝎之类,虽然攻效强大,但认为应尽量避免。若针对放疗后,患者出现血管瘀滞的症状,会应用少量全虫,但主要发挥其活血功能,属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症选药,而非以毒攻毒。贾师治疗晚期肿瘤时,运用活血化瘀药时十分慎重,因肿瘤组织血管丰富,活血药如三棱、水蛭等,活血破血作用显著,长期使用活血药物极易诱发血管破裂,引起出血,故应当慎用。
五、“攻”与“补”贯穿肿瘤治疗全过程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始终存在着正虚与邪实,攻法与补法的应用贯穿治疗本病的全过程。揣度虚实消长变化,攻法与补法的实施也不断变化。贾师认为,虽然肿瘤属邪毒,但“攻邪”并非为治疗本病的主导,那种“正气实时主要攻其邪气,正气虚时攻邪兼以补益正气”的思维是片面的,辨证分清虚实轻重才是治疗的关键。因肿瘤实为人体正常细胞异常增生,如果纯补不攻,增强人体免疫力时,也会促进肿瘤生长;如果纯攻不补,又会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消耗正气,使免疫力低下,反而会营造适宜肿瘤生长的环境,促进病情进展。权衡机体邪正情况及个体差异,明辨虚实,攻其邪实补其正虚,掌握各种疗法的时机和强度,攻其邪实时尽量避免损伤人体正气,补其正虚时不会资助肿瘤的发展,既不能不及,也不可太过,灵活运用攻补,最终控制或减小病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无症状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贾师30余年从事临床抗癌实践研究,已经充分证实权衡正邪,活用攻补是治疗肿瘤的关键。
(王金秀 张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