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评估、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 心理评估

有效的评估是异常心理研究与治疗的基础,是对可能表现出异常心理的求助者,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与测量。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访谈、身体检查、行为评估、心理测量等。

一、临床访谈

就目前而言,心理障碍尚缺乏足够的可靠的实验室方面的证据,因此,临床访谈是进行异常心理评估,做出正确诊断及其治疗方案的主要手段。临床访谈的实施者包括临床医生、心理健康工作人员,通过访谈来收集求助者目前与过去的行为、态度、情感、生活经历和当前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等信息。同时还要了解个人成长史,教育、职业、婚姻、宗教、社交、生活现状、价值观等方面内容。其中,心理状态检查是临床访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心理状态检查是指对一个人行为的系统考察,是描述对求助者的观察及评价后的印象,包括求助者一般状态,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内容。即使是会谈当中的沉默、敌意、攻击通过医生的检查及判断也会得出有意义的信息。

(一)一般状态描述

1.外表

外表描述包括体格、体质状况、发型、装束、衣饰、卫生状况等。通过外表医生会对来访者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严重的外表污秽可能提示精神分裂症或是酒精及药物信赖,严重的消瘦出现在一个年轻女性身上可能提示该求助者存在神经性厌食。

2.面部表情

外在的表情变化可以推测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状态,比如眉头紧锁提示处于抑郁状态;游移的目光提示求助者内心的怀疑和不安。

3.行为及活动

主要注意运动行为的量和质的两方面内容。包括作态、抽搐、手势、刻板动作、模仿动作、重复动作。是否有活动过多或过少,求助者是如何表现自己的,他在会谈中表现如何,有无离奇的表情和动作,有无重复性“神经质”的动作,他的姿势怎样,是否避免与人对视,活动缓慢还是不停地乱动,整体的行为是否协调。

4.社交性行为

是否关心周围的事物,接触如何,合作程度如何。可以用合作、友好、自我保护、回避、防卫、被动来形容。

(二)言语和思维过程

言语过程的评估主要描述求助者的言语特点,包括语速、语调、流畅性、清晰度、及感情色彩等方面。思维过程主要评估思维进程和思维内容两个方面的内容。临床医生会注意求助者说话的声调、语速以及谈话的连贯性,即他表达的内容是通顺合理,还是缺乏关联性。就思维进程而言,求助者可能不能回忆刚才正在说什么或是想要说什么,是否存在思维目的性的丧失,即在叙述某一事件时,引入了许多无关内容和附加评论,是否存在叙述偏离主题。例如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谈话时往往明显缺乏组织性。此外还应重点注意其谈话内容有没有对现实的歪曲认知、推理及判断,即有无妄想成分。典型的妄想包括:被害妄想,认为有人在跟踪自己,并随时准备加害于他;夸大妄想,坚定地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非常强大;关系妄想:此外还有的求助者坚信配偶对已不忠诚,有的认为自己罪大恶极,罪该万死。此外,求助者是否存在偏执观念、强迫观念、恐惧、疑病、特殊的反社会冲动也是思维内容的组成部分。

(三)心境与情感

心境是一个人主导的情绪状态。临床上可以注意考察求助者的情绪是低落还是持续高涨,他说话的方式是否会表现出抑郁或无助?这样的心境是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境中出现,还是持续地普遍存在着?情感则是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感觉。情感和心境可能协调,也可能不协调。通常,人们的情感表露与环境相一致。说到令人愉悦的事时我们高兴,谈到不幸的事情时面露悲伤。但是,假如一个来访者告诉你,他的母亲去世了而他却在笑,我们称之为情感倒错。而有的求助者情感表达强度和范围明显降低,根据其深度我们可以称他们情感抑制、迟钝和淡漠。例如求助者在讲述任何开心的或是悲伤的事情都没有情感表露。

(四)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在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定向力

自我定向是指对自己姓名、年龄、性别的判断能力。时间空间定向是指对时间、时段的估计、地点、人物及周围环境的定向。一般的规律是:时间定向的损害早于地点定向障碍,病情改善时,按相反顺序恢复。

2.注意力

评定是否存在注意减退或注意分散,有无注意力集中方面的困难。

3.意识状态

判断其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

4.记忆力

评估瞬间记忆,近时记忆和远时记忆的完好程度,是否存在遗忘、错构、虚构等问题。

5.智能

根据患者的文化教育水平对求助者或患者的智力功能进行粗略评估。包括一般常识、专业知识、计算力、理解力、分析综合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比如一个人的智能偏离正常水平时,判断他的智能是超出或是低于平均水平?他是否存在精神发育迟滞?或存在某些智能障碍呢?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进行专门的智能测查。

(五)感知觉

描述求助者感知方面的体验,涉及至各个感觉通路。比如,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错觉和幻觉。除了描述错觉和幻觉的内容外,而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情绪状态更有意义,因为正常人在应激状态下可出现一过性的不稳定的错觉甚至是幻觉。而人格解体、非真实感也是感知觉出现问题时的常见表现形式。

(六)自知力

是指求助者对其存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度及程度。自知力受损的程度包括:完全否认自己有病;部分地认为自己有病,但拒绝帮助;认识到自己有病,但归因于外界因素或器质性因素;完全明白自己的心理状态。

有了上述访谈所获得的信息,在一般情况下,临床医生或心理治疗师都能判断求助者在哪些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或许会选择某些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果精神障碍未被排除,他们会猜测其可能存在哪些障碍,为下一步的评估和诊断提出需要进一步关注的目标。

为了使临床访谈顺利进行,访谈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修养,比如坦诚接纳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自省能力,丰富的经验和学识、得体的仪表和态度。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是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保证,包括倾听、接受、肯定、澄清、提问、鼓励、代述等方面的技巧。

二、身体检查

精神病性症状缺乏特异性,可以提示心理疾病,当然也很有可能是身体疾病导致的,而大量的证据表明,精神病性症状常常出现在明确的躯体症状之前。尤其是求助者出现幻视、视物变形、错觉,更应该引起医生的重视。大部分求助者在访问心理门诊之前,往往做过全面系统的身体检查,而且这种检查可能已经排除了某些身体疾病的可能。如果来访者过去一年中未做过身体检查,心理医生应建议他去做身体检查,并特别注意与心理相关的身体健康情况。许多表现为行为、认知、心境障碍的问题,经过仔细的身体检查后,会发现一些生物学原因,比如性欲减退,可以是抑郁症的一个症状,但也是垂体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某些精神病性症状,包括妄想与幻觉,可能与脑瘤有关。如果身体检查发现求助者同时存在异常心理方面的症状和躯体疾病,还要进一步做出判断:这与他的问题仅是同时存在呢,还是有因果关系?如果一个患者过去长期存在严重的抑郁,而服用了降压药只是近来才有的事,那么降压药就不会是其抑郁的原因。如果抑郁的发生与降压药的服用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而且其抑郁随停药有明显减弱,那我们就很容易地将该抑郁看作是由药物引起的心理障碍的一部分。

三、行为评估

行为评估是指直接观察对个体在某些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感觉、行为进行评估的过程。这种方法对于年龄较小或言语表述有障碍的人来讲更合适。更重要的是,言语内容可能不是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所以需要通过行为去进一步验证。比如,年幼的孩子或由于某种身心障碍而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人,就不合适用临床访谈方法。有时人们会故意隐瞒一些令人丢脸的信息,或者来访者并未意识到有报告某些信息的必要性。除了在诊室里谈话,有些医生还到患者家中、工作场所甚至社区直接观察患者和他的问题;另一些则在诊室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以观察在日常生活的类似场合中,患者是如何表现的。

观察要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在一定的时间里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收集被试在一定条件下的言行变化,并做出详细的记录,然后分析处理,从而判断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比如,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对自己孩子从出生到3岁的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观察、记录,后来根据全部的资料形成了儿童心理学方面的名著《儿童心理》。

根据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描述异常心理现象时,常见有以下三种方式:自然观察、参与式观察和策划性观察。

自然观察是研究者在自然背景下,对研究对象的行为不加任何干预而进行观察和记录。例如,儿童在教室中的行为、临床患者的行为、咨询门诊来访者的行为等,因此自然观察法的优点是有较强的真实性,但是自然观察存在一个明显的局限是,我们只能被动地等待某种行为的出现,而不允许我们故意制造出某种条件而激发我们要看见的行为。此外,我们观察到的行为都是表面的,有时和事实可能是相反的,我们要结合其他的信息才能最后做出判断。

参与式观察是研究者要作为成员加入到被试的活动中去,以便近距离地对其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在这种情况下,观察者不仅要观察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还要同被试有直接的接触和交往。参与式观察能使研究者观察到一些自然观察不容易了解到的行为,并能获得一些靠自然观察无法得到的信息。但这种观察也有缺陷:一是非常耗费时间;二是资料的获得取决于观察者被接纳的程度;三是由于研究中与被试相处,投入大量情感不可避免,可能会产生同情而失去客观性。

策划性观察不是在自然情境下进行观察,而是由观察者创设一定的情境,这样就不必等待行为的自然出现也能对其进行观察。策划性观察的目的是促使那些存在的、但不经常出现的行为发生,以便对其进行更及时的研究。这些研究经常是在实验室中进行。与自然观察和参与式观察相比,策划性观察更加积极主动,可以通过人为设定条件促使行为产生。策划性研究的缺点在于实验环境过多的人为性,因而造成被试行为的不太自然。

四、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的方法。心理测量是进行心理诊断的重要手段,在心理诊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把几种有用的测验有机地联合施行,对于迅速、准确诊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很有益的。心理测量有较高的可信度,测验可能对心理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进行系统评定,并且测验一般采用标准化、数量化的原则,所得到的结果可以参照常模进行比较,避免了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结果更为客观。不过,心理测量的结果只能作为心理评估,特别是临床诊断的依据之一。

(一)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是评估个人一般能力的方法,它是根据智力概念和智力理论经标准化过程编制而成。智力测验在临床上用途很广,不仅在研究智力水平,而且在研究其他病理情况时都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异常心理评估多用个别智力测验,教育和某些研究也用团体智力测验。智力单位是在智力测验中衡量智力高低的尺度,最常用的量化单位是人们较为熟悉的智商。目前常用的智力测验有:比奈智力测验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斯坦弗—比奈量表、儿童发展量表、适应行为量表等。

(二)人格测验

这是异常心理研究中最常见的测验,根据学派的不同,其分类各有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客观性测验和投射性测验两类。

1.客观化测验

这类测验主要采用问卷法,测验由一些问题或命题组成,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在标准答题纸上做出选择结果,按标准套板计分或由专业的心理测量软件评分,这类测验也可采用团体测验方式进行。常用的客观测验有以下几种: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简称MMPI)、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简称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EPQ)等。

(1)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问卷(minnesota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

该问卷由美国S.R.Hathaway及J.C,McKingley于1943年编制出版,1989年修改推出第二版(MMPI-2)。MMPI最初是为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而产生的,因而它的分量表中采用了很多精神病学的术语,如抑郁症及癔症。各国测验结果表明,此调查表在人格测定及精神病临床上均有一定应用价值,已经成为精神科、内科以及心理卫生界良好的筛选工具。

MMPI是自我报告问卷,适合16岁以上具有相当于小学毕业文化程度的人。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个条目作出“是”与“否”的回答。测试时可回答566个条目,也可只回答前399个条目。MMPI有14个分量表,其中10个临床量表,4个效度量表。

效度量表分别为:

1)空项量表(Q):表示受试者不作是否回答或是否均作回答的总数。若566题中原始分超过30,或前399题原始分超过22分,则提示临床量表不可信或答卷无效。

2)谎言量表(L):共15个题目,高L分提示受试者对症状汇报不真实,因而使测验的效度不可靠。

3)诈病量表(F):共64个题目,多为一些比较古怪或荒唐的题目,其中有些题目还包括在精神分裂症量表内。正常人亦有高得分者,如不了解题意或漫不经心的随便回答和试图装病者,都可导致得分增高。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得分亦会出现明显的高分。

4)校度量表(K):也称防御量表,是对测验态度的一种衡量,共30个题目。高得分者是对测验持防卫性态度的表现。此量表的原始分数还用于修正临床量表的分值,所以也称校正量表。

临床量表分别为:

1)Hs(hypochondriasis)疑病量表:本量表由表现受试者对自己的身体功能异常关注的项目所组成,提示受试者有许多叙述不清的身体上的不适。主要测量受试的疑病倾向或对健康和身体的关怀程度。高分表示受试有许多身体上的不适,不愉快,自我中心、敌意、需求、寻求注意等。如23题“恶心和呕吐的毛病使我苦恼。”

2)D(depresstion)抑郁量表:本量表由表现受试者对个人幸福和个人价值的否定,失望感和自我厌恶的情感,过分悲伤、无望、精神运动性迟滞、对周围缺乏关心,还包括与身体有关的诉说、焦虑紧张等项目所组成。高分表示受试情绪抑郁,缺乏自信、不合群、兴趣狭窄等。如67题“我希望我能像别人那样快乐。”

3)Hy(hysteria)癔症量表:本量表由表现受试者对心身症状过度关注和敏感的项目(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和心理问题)所组成。主要测定受试者是否存在依赖、天真、外露、幼稚、自我中心及自我陶醉的个性特点。高分提示受试倾向于用否认和压抑来处理困难冲突的特点。如17题“每星期至少一、二次,我突然觉得无缘无故地全身发热。”

4)Pd(psychopathic deviation)精神病态性量表:本量表由表现受试者变态行为、漠视社会习惯、情绪反应简单并且不能吸取教训的项目所组成。高分反映受试冲动、社会适应差,无视法规和权威,敌意和攻击性等倾向。如“我深信生活对我是残酷的。”

5)Mf(masculinity-femininity)男子气或女子气量表:本量表由表现男性受试者有同性恋倾向的项目以及男性女性反应差别的项目所组成。测量男性或女性气质差异及同性恋倾向。高分男性表现为敏感、爱美、被动、女性化倾向。低分男性表现为好攻击、粗鲁、受冒险、粗心大意及兴趣狭窄等;高分女性表现为粗鲁、好攻击、自信、缺乏情感、不敏感等。低分女性多为被动、屈服、诉苦、吹毛求疵、理想主义、敏感等特点。如“我想我会喜欢图书管理员的工作。”

6)Pa(paranoia)妄想量表:本量表由表现受试者异常猜疑、夸大或被害妄想的项目所组成。测量异常思维特征。高分常与多疑、过度敏感、孤独、敌意、愤怒、指责有关,甚至与妄想有关。如“似乎没有一个人理解我。”

7)Pt(psychasthenia)精神衰弱量表:本量表是为识别精神衰弱、强迫状态、恐怖症或高度焦虑者而设计的,高分者提示有强迫观念,非常焦虑,高度紧张等反应。如“我似乎比别人更难于集中注意力”。

8)Sc(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量表:量表由表现受试者稀奇古怪的思想或行为,以及幻觉妄想的项目所组成。测量受试是否存在怪异的思维和行为等精神分裂症的特点。高分反映退缩,情感不稳,思维怪异,幻觉和妄想。如“有时我会哭一阵笑一阵,连自己也不能控制”。

9)Ma(mania)躁狂量表:本量表由表现受试者情绪激动、精力充沛、过于兴奋和思维奔逸等躁狂特征的项目所组成,反映过分兴奋、夸大等轻躁狂症的特点。高分反映外向、夸张、易激惹、精力过分充沛、乐观、无拘束等特点。如“我是个重要人物”。

10)Si(social introversion)社会内向量表:本量表由与社会性接触和自我控制有关的项目和与一般不适应及自我卑下有关的项目所组成。测量受试者的社会化倾向、是否胆怯、不关心人、退缩、紧张及低分反映外向。高分反映内向、羞怯、退缩、不善交际、屈服、过分自我控制等。如“但愿我不要太害羞”。

(2)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

是由卡特尔(Cattell)1974年编制的。卡特尔认为16个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内在基础因素,只要测量出16项基础因素在个体身上的表现程度,即可知道他的人格特征。

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 personality factors,16PF)共有187个题目(题例:我感到在处理多数事情上我是一个熟练的人。A.是的;B.不一定;C.否)。16PF人格因素问卷分为A、B、C、D、E、F6型,前4型适用于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16岁以上的成人,后2型适用于文化程度更低一些的或智力低下的人。16个量表中的每一量表都分有两极,最高级8~10分,最低级1~3分。表4-1列出了16个因素的名称、特质简介和得高低分所表示的人格特征。

表4-1 16PF的因素、名称、特征简介

(3)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

是由英国伦敦大学艾森克夫妇共同编制。目前含四个分量表的EPQ是1975年所形成,在国际上被广为采用,它有成人问卷和青少年问卷两种。成人问卷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国内1983年由龚耀先主持修订制定了儿童和成人两套全国常模,成人问卷(适用于16岁以上)和儿童问卷(适用于7~15岁儿童)均为88个项目。与此同时,北京大学的陈仲庚也建立了EPQ的成人北京常模,其修订的EPQ为85个项目附于下文。这些条目分属于四个分量表,E、N、P、L量表,可根据被试回答是与否,再用四个量表的计分标准登记分数。E、N、P分别代表艾森克人格理论中关于人格结构的三个维度。被试对每个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然后可将被试回答结果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统计。

E量表:外向—内向。分数高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分数低表示人格内向,如好静,富于内省,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

N量表:神经质(又称情绪性)。反映的是正常行为,与病症无关。分数高表示焦虑、忧心忡忡、常郁郁不乐,有强烈情绪反应,甚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P量表:精神质(又称倔强)。并非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但如某人表现出明显程度,则易发展成行为异常。分数高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

L量表:测定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朴实、幼稚水平。L量表与其他量表的功能有联系,但它本身也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

艾森克认为人格是多维结构,以E维为X轴,N维为Y轴。一个人的E量分和N量分在平面上可构成交点,即代表其特定的个性;其所处的象限则属于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个气质类型中的一种。

2.投射性测验

投射性测验与精神分析的理论有关。该项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一事物的感知、联想或反应有时是由潜意识或内心深处矛盾冲突所决定的。测验的方法是把一些模糊的云状墨迹或无一定意义的图像或不完整的句子呈现给被试,让受试者根据自己的认知和体验来解释和联想,以诱导出受试者的经验,使他的人格特点能通过这些测验材料反映出来。例如,常用的洛夏墨迹测验是将10张模糊、无确定形状的墨迹图片,呈现给受试者,让其看这些墨迹像什么。记录回答的时间及受试者所指出形状、部位、说出的内容、颜色及根据。再按照一定的记分原则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则可得出有价值的资料。另一种主题统觉测验(TAT)则是用一些有一定主题的图片。这些图片具有特定意义,测验时让受试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每一张图画讲一个故事。故事不能太短,要有对事件、人物的描述、评论及结局等。以此来反映受试的人格特征(包括能力、情绪等)。

(三)神经心理学测验

神经心理学测验通常包括个别能力测验,如Kohs积木图案测验、Seguin形板测验、Benton视觉保持测验等、记忆测验、思维测验和成套的神经心理学测验。H-R儿童神经心理成套测验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套测验。我国龚耀先教授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对幼儿本和少年本进行了修订和标准化。例如少年本其目的是用于测查多方面的心理功能或能力状态,包括感知、运动、注意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言语功能等。其内容由10个分测验组成。①侧性优势检查;②失语甄别测验;③握力测验;④触摸操作测验;⑤连线测验;⑥节律测验;⑦手指敲击测验;⑧语音知觉测验;⑨范畴测验;⑩感知觉检查。该测验在临床上将其与韦氏智力量表等结合使用,可取得更全面、准确的评估结果。但该测验也有重点不突出、费时较长的缺点。

(四)评定量表

评定量表(rating scale)是异常心理评估和研究的常用工具,也是心理卫生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心理测验的特征,在形式上又有所区别。目前这类量表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门诊心理咨询和治疗、心身疾病的调查以及科研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评定量表中量表一词的“scale”这个词,可以用作“尺度”“标度”“刻度”“等级”和“比例尺”等。换句话说,是表示数量的概念。例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时,我们会把这个具体的人,和一般的人比较,并分成若干等级:最好、很好、比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和最差等。这便是从好——差系列的7级评定法。把这样的方法规范化,应用于精神症状或其他医学心理情况的评定,便成为精神科的评定量表。

按其内容可以分为诊断量表、症状量表和其他量表;按其评定的方式可以分为自评量表与他评量表;按其适用病种不同可分为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躁狂量表等。现在,世界上常用的精神科量表有上百种,单是症状量表,便有几十种。还有许多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不断编制出新的量表。在医学心理学中常用的评定量表主要是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常用的精神症状评定量表有: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由Parloff等编制。标准版本因有90题而命名。测查9个范畴的内容: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和神经质,每一个症状由轻至重分5个等级。

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是Zung分别于1965年和1971年编制的。量表各包含20个项目,分四级评分。此外还有应激和应对相关量表,主要包括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

(五)其他

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是测量心理社会刺激强度的定量性量表。在生活事件的定量研究中,Holmes的贡献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为了编制适合我国情况的生活事件量表,1987年张明园等参考了国外Holmes及国内的杨德森、郑延平等人的量表和调查表,编制了生活事件量表。LES共65个项目,包括婚姻、恋爱、家庭、子女、学习、职业、经济、司法、人际关系等方面常见的生活事件。评定时,要注意调查的时间范围(3个月或半年或1年内),即只记录调查所定的时间范围内发生的生活事件。每一项的评分以我国正常人(常模)的调查均值计,根据被试的年龄组别可取相应的生活事件单位(Life event unit,LEU)纳入统计。

应对量表用于测量一个人的应对水平,有助于了解其抗应激的能力。应对是应激源与应激心身反应之间的一个重要中介调节因素。当遭遇应激事件时,恰当的应对有利于解决生活事件,减轻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因此,九十年代我国不少心理学家开始进行应对的定量研究,姜乾金编制的特质应对问卷即是其中一例。此问卷自1987年开始应用以来,证明有一定效度和信度。此外还有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

此外还有社会支持量表也常应用于探索变态心理产生的环境因素通过了解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可以利用的外部资源的程度来评估患者可能的病因及预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