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善有善报
1884年(光绪十年),18岁的丁甘仁赴苏州行医。先落脚于恩师马培之家中,并侍诊于马左右,临证抄方,若遇外痈,递刀送钳。
一日,丁甘仁出游寒山寺,游完返回途中,只听得枫桥左侧的林子里传来一阵呼救,他走近一看,见一长者不省人事,躺在地上,口唇微绀,汗下淋漓,众游客围观无措。丁氏见状随即掏出携带的银针,刺扎命穴,又击胸疏络一番。少时,长者苏醒,面有血色,脱离了危险。在人们的惊叹声中,丁甘仁却悄然转身离去了。
当天傍晚,当丁甘仁回到住所的时候,病人的眷属竟已先来到马培之家中。原来病人是当地的一位姚姓富商,是马培之的熟友。在姚先生获得及时救治而生还后,眷属们寻找救命恩人却发现其已不知去向,幸好有一位在场的路人说起,他曾在名医马培之的诊所里见过这个施救的年轻郎中。就凭这一条线索,姚夫人便迫不及待地登门谢恩来了。
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姚家对丁甘仁的谢恩是极为真诚的。姚家既赞佩丁甘仁的医德和医术,又赞佩马培之名师出高徒,提议要将丁甘仁接进姚家,并拨出几间空房,让丁甘仁开设诊所。丁甘仁对这样的报偿极感意外,不愿接受。恩师马培之却极力劝道:“你在我身边,终究是老鹰翅膀下的小鹰,不容易长大。既然心存高远,就应该尽早开办独立诊所,自主创业。”恩师一席话,说动了丁甘仁。
从此他不仅居有定所,而且有了自己的诊所。身为名医马培之的高徒,又是富商姚先生的救命恩人,一位年轻医生的名望很快传遍了古城苏州。在此期间,丁甘仁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临床经验,与苏州的吴门医派弟子门人频频往来切磋,掌握了治疗上的 “轻灵”法门,医道大有进步。
几年后,姚先生夫妇对丁甘仁越来越喜爱,见他知书达礼又聪明能干,更淳厚可靠,一度劝说他弃医从商,帮姚家料理生意。对丁甘仁来说,放弃岐黄之术,完全违背了他的初衷,是断然不可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