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科临床的应用
第一节 概 述
显微外科是在手术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应用精细的手术器械进行各项手术操作的一种外科技术。由于这一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外科领域的修复重建开创了新的里程碑。1921年瑞士的Nylen和Hoimgrem第一次应用手术显微镜为耳硬化患者施行内耳手术,由于耳道手术空间的限制而发展缓慢,1950年Barraquer和Pertt等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角膜缝合使显微外科手术进入缝合操作阶段,1960年Jacobson和Suarez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精密的小血管吻合器械对直径为1.6~3.2mm动物小血管进行缝合,获得成功,使显微外科进入了一新的发展阶段。以后Lee(1961)、Gonzales(1962)及Abbott等先后进行动物门腔静脉分流,肾脏移植及心脏移植手术。1962年Malt为一例12岁儿童上臂离断获再植成功,1963年陈中伟在肉眼下用血管套接法为一例右前臂完全离断获再植成功,1964年王澍寰与卢家泽在放大镜下首先完成了第一例兔耳再植的实验研究,同年为一例儿童手指完全离断获再植成功,1965年Buncke将猴子的足趾移植到手上,重建拇指获得成功。1966年杨东岳、汤剑猷首先应用第二趾移植再造拇指获得成功,为我国及国际显微外科技术的开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随着这项技术应用和发展在断指再植,足趾组织移植拇、手指再造,各种游离组织移植进行修复与重建及淋巴管道的修复等外科领域获得不断发展并使这一技术深入到骨科、手外科、五官科、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脑外科、眼科等,使过去或难以修复与重建获得了理想的修复与重建,它改变了外科的历史进程,并改善了外形,增进了功能,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显微外科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临床应用,并获得了迅速发展和提高。尤其在骨科领域中应用,涉及的范围和病例量应属最大,临床效果最显著。尤其是断肢、断指再植应用范围最广,病例量最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断肢、断指再植接近5万余例,不仅成活率与功能明显提高,而且普及面不断扩大,并已深入人心。离断的肢体与手指要求再植已形成人门的常识;拇手指缺损或缺如,选用足趾组织移植施行拇手指再造已成为骨科、手外科及成形再造外科中的时尚,成功率高达95%~98%;各种游离皮瓣、肌皮瓣、带血管神经蒂的岛状皮瓣、筋膜瓣的临床应用,为四肢创伤的修复与重建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使过去长期得不到理想治疗,甚至不得不寻求截肢的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减轻了患者长期多次手术的痛苦,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疗效果;显微外科技术采用腓骨、髂骨、肩胛骨、肋骨及骨膜等移植使患者重建了骨的连续性,恢复了肢体功能;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改变了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进程和理论基础,它使神经获得理想的对合,促进了神经再生,提高了治疗效果;臂丛神经损伤采用各种神经移位的方法,使部分肌肉恢复了功能,增强了患者生活的勇气。
随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显微外科技术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开展的实验外科、移植外科、胎儿外科与高新技术、生物技术的结合,必将改变医学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