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颈部淋巴结检测基本要求
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式探头,工作频率7~14MHz或更高些为宜。有条件时,还可以结合弹性成像、声学造影及三维成像等技术进行检查,以利于颈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
结合临床需要,对浅表淋巴结所在部位进行广泛扫查,CDFI扫查时探头不应对皮肤加压,以免淋巴结的受压而致血供减少。在纵切面、横切面和斜切面扫查时,通过平行移动探头以全面了解淋巴结病变及血管的分布特征。
记录颈部淋巴结的分布区域,观察淋巴结大小、形状、边缘、淋巴门、回声类型、钙化、血供情况等。
颈部淋巴结分区对于其判断病变的来源及其良恶性有重要的意义。按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根据颈部淋巴结肿瘤转移累及的范围和区域,将颈部淋巴结分为7个区,如图4-1。
见图4-2,颏下和下颌下淋巴结,Ⅰ区分界标志为双侧二腹肌前腹之间舌骨体之上发现的淋巴结为Ⅰa区淋巴结;下颌下腺后缘之前舌骨体之上为Ⅰb区淋巴结。
见图4-3,颈内静脉上组淋巴结(下颌下腺后缘之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前、颈总动脉分叉及舌骨水平以上,颈内静脉后缘作为Ⅱa和Ⅱb的分界)。
见图4-4,颈内静脉中组淋巴结(颈总动脉分叉处之下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分别为胸锁乳头肌前缘、后缘)。
见图4-5,颈内静脉下组淋巴结(上界为甲状软骨,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或胸锁乳突肌前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主要指颈内静脉及锁骨下动脉交角处、颈总动脉外侧的淋巴结)。
见图4-6,副神经淋巴结和颈横淋巴结(上界为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交界处,下界为锁骨,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Ⅴa 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Ⅴb区(锁骨上区)。
见图4-7,颈前淋巴结(上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上窝。两侧界为颈总动脉内侧缘之内)。
见图4-1,上纵隔淋巴结。附:颈部淋巴结分区声像图标志(图 4-8)。
周围皮质呈低回声(淋巴小结构成);中间淋巴结门呈强回声(由淋巴结动脉、静脉、脂肪及淋巴窦构成),个别Ⅲ区淋巴结或长径小于0.4cm的淋巴结淋巴门结构不可显示。淋巴结门可分3类:①宽阔型:淋巴结门呈椭圆形;②狭窄型:淋巴结门呈裂缝样改变;③缺少型:淋巴结门中心的高回声消失。
Ⅰ、Ⅱ、Ⅲ区淋巴结检出率高于其他区淋巴结;Ⅱ区淋巴结较其他区域淋巴结大,这可能与口腔反复炎症刺激引起的反应性增生有关;Ⅲ区淋巴结长/短径比值最大;各区淋巴结大都为对称性分布。
颈部非特异性感染的淋巴结受累一般在同一解剖区域,特异性感染的淋巴结结核及恶性淋巴瘤多累及整个解剖区域及相邻解剖区域。颈部Ⅱ区淋巴结厚径一般小于0.8cm,其他区小于0.5cm。多发的淋巴结横径大于1cm时,应考虑淋巴瘤。
为4型(图4-9):①Ⅰ型(淋巴门型或中央型):血流信号从淋巴门血管主干放射状发出;或血流信号多分布在淋巴结中央处,呈规则或欠规则。②Ⅱ型(周围型):血流信号位于淋巴结的周边,多呈环状包绕,有或无分支进入结内。③Ⅲ型(混合型):同时显示上述2种血流类型。④Ⅳ型(无或少血流型):淋巴结内无血流信号,或仅见零星点状血流信号,不能持续显示血流信号。
两者内部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及分布不同。良性肿大淋巴结内血流多呈根枝状规则分布;而恶性淋巴结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形状为条状弧形、半圆形或间断半圆形,呈环状包绕淋巴结,并随着淋巴结的增大,血流信号增多,故将血供分型中的Ⅰ型作为良性淋巴结的诊断标准。淋巴结血流速度测量临床意义不大,RI、PI值在淋巴结疾病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正常淋巴结PI﹤1.6,RI﹤0.8。
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号、设备名称、体位标识(病灶位置、探头切面标识)。
至少记录2个以上有特征的不同方位的切面并记录淋巴结大小,并尽可能显示出淋巴结血供类型。
着重记录颈部淋巴结分区、大小、数量、形状、边缘、淋巴门、回声类型、钙化及血供情况。
报告结论应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应明确淋巴结病变的分区。
(2)CLNI-RADS风险评估分类。
(3)尽可能做出良恶性病变的推断,怀疑恶性者可建议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