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引言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能维持患者较高的生活和工作质量。STEMI的病理生理过程决定其治疗具有时间的迫切性和相关性,是机会性极强、时间有决定性意义的抢救性治疗。应特别强调,STEMI早期治疗才能挽救大片心肌,所以如何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尽早达到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STEMI救治的核心。早期正确的救治策略与方法决定STEMI的治疗效果与转归。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 nary intervention,PCI)虽然是恢复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方法,但受患者就诊医院的医疗条件、地理位置及技术能力的限制,难以在我国众多基层医院推广。基于我国国情及STEMI救治现状,对于大部分不能于120min内行直接PCI开通梗死血管的STEMI患者,早期溶栓结合转运PCI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适合我国多数基层医院作为首选的STEMI救治策略。China-PEACE研究显示,我国2001—2011年,尽管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比例由10.2%上升至27.6%,但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由45%降至27.4%,总体上看,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比例并未提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指出:2002—2015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农村地区AMI死亡率于2007年、2009年、2011年数次超过城市地区,且自2012年开始,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超过城市地区。在我国农村地区,近10年STEMI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考虑到目前基层医院STEMI溶栓治疗及整体救治欠规范化,为规范基层医院STEMI的溶栓救治流程,提高溶栓救治成功率,根据我国基层医院STEMI救治状况,结合国内外指南及共识,特别是我国基层STEMI溶栓治疗的相关经验,我们于2016年推出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规范了基层医院STEMI患者的溶栓治疗流程,供基层医生在STEMI溶栓救治中参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2年,随着本指南的推广和普及,以及第三代特异性纤溶酶的广泛应用,相较于非选择性纤溶酶如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STEMI患者的管理指南表明,STEMI发病2h内溶栓效果与直接PCI相当,且如不能在120min内行直接PCI开通梗死血管,则推荐在10min内静脉溶栓甚至院前溶栓。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救分会新颁布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也推荐在积极肝素化抗凝的基础上进行院前溶栓。根据我国相关医疗卫生政策、胸痛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及专家、读者的反馈,我们组织了国内相关专家学者、胸痛中心救治医生以及基层医院一线救治人员,对本指南进行修订,使其更能体现国内外STEMI救治的理念进展和治疗规范,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使之更加适用于我国STEMI的救治,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更为规范、详尽的指导。应强调的是,由于各地医疗条件、技术、救治水平不同,在使用本指南时可因时、因地制宜参考应用。

考虑我国基层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指南的可读性,为便于我国基层单位医务人员对本指南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本指南并未沿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推荐方式,仍继续采用以下直接表达方式,并作出显著标识,以黑体加粗格式表达,即:

应该应用:

临床获益很大,应用指征明确,必要性强,应予优先应用(相当于Ⅰ类推荐);

建议应用:

临床大多可获益,效果较好,多数情况下可常规应用(相当于Ⅱa类推荐);

考虑应用:

临床倾向于有治疗获益,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权衡应用(相当于Ⅱb类推荐);

不应应用:

临床应用可能无益或受损,为非适应证或具有反指征(相当于Ⅲ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