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伴肾功能损害
王某某,男,65岁,退休工人。1998年9月初诊。患者于1985年被确诊2型糖尿病,1997年出现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等轻度增高。今症见面色白,面部虚浮,下肢轻度浮肿,按之凹陷,畏寒,精神疲乏,腰酸,口淡不渴、纳谷不丰,便溏,夜尿增多,脉沉细数,重按无力,舌淡胖、苔薄白。血压150/90mmHg,尿蛋白6g/24h,血肌酐189mmol/L,尿素氮20mmol/L,双肾B超检查未见异常。治拟温阳利水、化瘀泄浊。药用炙桂枝、丹皮、赤芍、白芍、桃仁各10g,茯苓皮、生黄芪各30g,炒白术、炒地龙各12g,车前草、生米仁各20g,制大黄2g。原用降糖药续服,再加用百令胶囊4片,每日3次。服28剂后,肿消、纳增、便溏除,畏寒等症好转。黄芪加至40g,制大黄加至5g,续服1月余复查:尿蛋白(+),血肌酐107mmol/L,尿素氮12.7mmol/L。再用上方去白术、车前草、米仁,加仙灵脾10g,丹参15g,萸肉12g。至1999年2月,共复查4次,血肌酐均正常,尿素氮正常或轻度偏高,尿蛋白(±~+)。
据临床观察,肾功能损害所致氮质血症之患者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阳气内虚,加以病程较长,久病多瘀,以致气虚瘀留,酿生内热,郁而成浊,从而出现血肌酐升高等指征。因此气虚与瘀血、湿浊等困阻互见是本病主要的病机特点。治疗用药,当邪正兼顾,峻缓适度为总则。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性缓而功著,祛邪而护正,李老师常取用之。基本方:炙桂枝6~10g,带皮茯苓12~30g,赤芍、白芍、桃仁、炒地龙各12g,丹皮10~12g,生黄芪20~40g,制大黄3~10g。若阳虚加仙灵脾10g,气虚加太子参12g,血虚加丹参15g,阴虚去桂枝,加首乌12g,湿重加生米仁20g,多痰加杏仁10g,厚朴12g。除配合以必要的降糖、降血压、降尿酸等西药与虫草菌丝制剂如百令胶囊以外,一般不再用其他药物。他认为,桂枝茯苓丸一方中桂枝、芍药相伍,和表里、调营卫、利气血,共为主药,辅以桃仁化瘀,茯苓利湿,丹皮与桂枝辛苦相合,增活血之功而抑辛燥之弊。再参入黄芪益气,地龙搜剔伏邪,乃补阳还五汤用法,意在增强化瘀作用。但黄芪用量不宜过大,临床中发现每剂用量若超过40g,容易恋湿壅中而致苔厚脘胀,毕竟本病与中风偏枯的病机迥异,故只宜师其法而不用其量。至于大黄一味,为公认之降低血肌酐、促进代谢物质排出之有效中药,但在具体应用时亦须变化,如内热偏重,大便易秘结者,每剂10g,甚者生用以峻下之,或佐以芒硝,这是取承气汤、桂枝大黄汤用法;若体虚较著或大便溏软者,每剂2~3g,或与养血、滋阴、温阳等药为伍这是仿大黄虫丸与黄龙汤方意。总而言之,分别按照里热邪传与真气虚弱之程度而灵活变化。
(2000年2月号,郑慧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