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疑难病例荟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专家点评

教训、何种情况下需怀疑嗜铬细胞瘤
高血压发作时的心悸、头痛、多汗三联征对嗜铬细胞瘤诊断有很大意义。大量的儿茶酚胺间歇地进入血液循环,使血管收缩,末梢阻力增加,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导致血压阵发性骤然升高,收缩压可达200mmHg以上,舒张压也明显升高。发作时可伴有心悸、气短、胸部压抑、头痛、面色苍白、大量出汗、视力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脑出血或肺水肿等高血压危象。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并不与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常出现胸痛、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可伴多种心律失常。1958年,Szakas提出儿茶酚胺心肌病这一概念,特点是由于儿茶酚胺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使心肌肥厚、水肿、灶性出血、内膜肥厚及炎症细胞浸润等。临床表现似心肌炎,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本病例提示:①在初次获得该患者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时临床医生应注意遵循合理的临床思维,老年患者在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前应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继发因素,完善相关检查;②对于新出现的临床症状,应提高警惕,进一步排查有无患有之前未诊断出的疾病;③对已诊断或怀疑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患者,必须在α受体阻断药起作用以后方能使用β受体阻断药;④加强对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视,在高血压的诊断中,重视对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对老年患者血压波动大,伴随症状多,血压波动失去原有规律,且降压药物应用效果差时,要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存在,进一步完善必要的医技检查。该患者所患的肥厚型心肌病和嗜铬细胞瘤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肥厚型心肌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好发于青少年,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该患者为老年女性,应警惕潜在继发心脏肥厚的原因。回顾该患者病史,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入院后检查提示心脏肥厚,给予美托洛尔和地尔硫 治疗、行双腔植入性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开始出现血压波动大,反复晕厥。用一元论观点来解释,考虑嗜铬细胞瘤持续释放儿茶酚胺,导致心脏肥厚。手术刺激诱发了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的发作,而且,在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后,阻断了β受体所介导的骨骼肌血管舒张作用,导致血压升高,并诱发高血压危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