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 言
应该说,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重大发展中包含着精神卫生事业的长足进步,体现在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重视、常见心理问题的干预、重性精神疾病的防治、科研教学、学术交流及精神卫生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等方方面面;尤其可喜的是2013年5月我国《精神卫生法》的出台,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开展维护和增进公民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活动有了法律依据。这些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难能可贵,但精神疾病防治情况仍面临诸多问题,任务仍然沉重,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浙江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部分县(市、区)陆续开展了“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近年来,我省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纳入社区管理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社区治疗管理指导和随访服务。至2014年3月底,全省通过各种线索发现疑似精神疾病患者21.20万人,确诊精神疾病患者20.93万人,其中19.36万人确诊为6类重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等国家卫计委要求报告的6类疾病),17.81万患者信息已与国家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对接。社区随访患者17.69万人,随访率91.37%,社区治疗患者12.38万人,治疗率83.14%(已去除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社区稳定或基本稳定患者15.50万人,病情稳定率80.06%。这些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先进行列,但全省各地区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在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的防治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抑郁症具有高患病、高自杀、高致残、高复发、高负担的特点,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老年痴呆也具有高患病、高致残、高负担的特点,2012年4月WHO发布研究报告提示,全球每4秒钟增加1个新发老年期痴呆病例,201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显示,全球每3.2秒钟新增1个痴呆病例,可见来势凶猛,然而令人忧虑的是,患者的就诊率低,正确诊断率及治疗率都很低(简称“三低”),这与其高患病、高致残、高负担(简称“三高”)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其结果是导致沉重的心理、社会和经济负担,是必须及早应对的重大社会问题。面对严峻的形势,积极行动起来,政府重视,增加投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预防的自觉性,尤其是提高大众对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的识别率和预防意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就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了。
令人高兴的是,为了提高大众的整体健康水平,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浙江省科技厅出台了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成果转化重大项目,通过省级医院将适宜技术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化的途径,使基层医务人员对这些适宜技术了解并掌握,从而更好地为大众健康服务。其中包括精神卫生的内容——“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防治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资助力度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这个项目的开展,顺应当前形势,符合浙江省实际,对推进浙江省在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防治工作及精神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本项目的负责人,我和我的同道们为能有幸承担这一任务感到非常荣幸,为能在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防治方面做些有益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同时也深感压力巨大,但我们深知这既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责无旁贷,义无反顾。为了保证项目质量,我们邀请了全国著名的精神医学专家马辛院长、于欣教授、肖世富教授和王华丽教授做项目的顾问,并给技术骨干授课,他们的支持让我们深受鼓舞,非常感谢。在工作中,省卫生计生委的马伟杭副主任、科教处沈唐彪处长、朱炜主任,省科技厅的曹新安副厅长、社发处王桂良处长、金宏伟主任及原副厅长丁康生、原社发处处长钱玉红等有关领导不但关心、支持,还给予热心的指导,经常强调这是一项惠民工程,一定要做实做好。我院的黄东胜院长、童向民院长助理及科研部的何晓鹏同志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帮助,王珏、王欣慰、汪宏、陈嫣等研究生在审稿的过程中也做了很多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周宁编辑在本书的撰写及出版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她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向这些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的领导、专家、编辑、同事和学生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我们编写了这本小册子,在内容上力争有较强的操作性,但因为我们的水平所限,所做的工作还是初级的,并不精细,适宜技术的提炼、考核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细化,其他方面也可能存在不少瑕疵,敬请同道批评指正。
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防治技术
成果转化重大项目负责人
于恩彦
2016年3月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