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篇 应用模式
1 应用模式分析
医疗健康+互联网是“互联网+”在医疗健康行业的新应用,其应用模式根据不同维度可以分成多种类型,具体如下:
●从面向不同服务对象,可以分为面向企业/机构的B2B,以及面向个人用户(包括患者、亚健康及健康人群)的B2C类型。
●从提供不同功能角度,可以归纳为六大类,即寻医问药类、健康管家类、流程优化类、网络诊疗类、医生工具类和资源支撑类(见表2)。
表2 医疗健康+互联网应用模式分类
(1)寻医问药类
主要面向患者/健康人群,是以患者自诊或预诊、医患沟通平台、患者互助平台等形式,为健康人群和患者提供院外的自诊、网上咨询、医患沟通等服务。这一类应用可统称为寻医问药类医疗健康+互联网应用。
(2)健康管家类
主要面向患者/健康人群,向用户提供慢病管理、院外随诊、院后康复等服务,将患者的诊前、诊中和诊后的就诊与健康管理过程形成闭环,建立患者与全科医师以及主诊医师长期稳定的联系,从而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就诊效率和患者依从性。目前常见的领域包括心血管、糖尿病、呼吸疾病、皮肤疾病、孕期保健等。
(3)流程优化类
主要通过基于智能终端的服务系统,可优化预约、挂号、支付等流程,减少现场排队次数,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4)网络诊疗类
网络诊疗类应用,是指应用互联网技术在线上提供医疗诊断服务,或者线上咨询导流与线下医疗诊断相结合的应用。根据运营主导方的不同,具体来看分为如下三类:第一类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构建基于政府核心诉求的区域卫生平台;第二类是由大医院主导的,通过互联网手段扩大其服务范围半径的单体医院医联体平台;第三类是由第三方技术提供方主导的,基于开放的互联网平台的全国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平台。
(5)医师工具类
主要为医学专业人士提供基于移动终端和云服务的信息查询、通讯、协作等辅助功能,如提供临床指南、药典、检验手册、计量工具等常用资料,通过移动终端记录、查找和管理病历资料,汇总国内外医学期刊和医学文献等。此类产品原主要面向专业人群,但也有一部分普通用户开始使用这类服务。
(6)资源支撑类
主要面向医院、药企、险企,为用户提供医药电商平台、保险支付、线下配送等服务。帮助医院、药企、险企优化已有服务流程,降低整体运营成本。
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政府“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增强政府职责”,“普惠制、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伴随着医疗健康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愈加紧密,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落实。“互联网+”不仅助力落实分级诊疗及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实现医疗机构之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第三方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而且推进综合防控慢性病,能够帮助病人突破传统医疗模式的不足,通过网上咨询、在线问诊、网上购药、院外康复指导等多种模式,让医疗健康服务由院内扩展到院外;更能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医患沟通深化至诊中环节,对原有IT系统升级,以流程优化为驱动力,通过开展智能导诊、候诊提醒、移动支付、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等,优化患者就医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医院供应链管理系统,使医药、设备、耗材、试剂供应商系统与医院系统互联互通,实现高效互动与协同,降低医院药品、物资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