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互联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分级诊疗模式分析

2.2.1 国外模式分析
在实施分级诊疗的道路上,各国都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实践。
美国用了大约十年时间探索分级诊疗,主要开展家庭医师制度。家庭医师起到初步诊断和分诊的作用,然后在需要的情况下由家庭医师将其转诊到上级医院由专科医师进一步诊疗。家庭医师除了对患者进行初步诊疗,并根据需要转诊到专科医师以外,还负责每年1~2次对受益人的体检。通过定期的体检和详细的记录,家庭医师可以掌握受益人和家庭的健康情况,在需要转诊的时候,也可以及时让专科医师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美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多以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疾病诊断相关分类)作为管理和报销的依据,国家通过起付线和共付保险来调整居民就诊的自付费份额,引导居民选择计划指定的家庭医师处就诊,同时明确规定各种疾病的住院指征和时间周期,使双向转诊合理而流畅。
英国则采取严格的社区全科诊所、综合全科医院、急救和重症的教学医院三级制度。为了使社区初级首诊广覆盖,并确保首诊不“变质”,英国《国家卫生法》规定公民或持6个月以上的签证外国公民必须注册家庭医师,并与之签约,非紧急情况,社区居民生病后必须首先去看全科医师,由全科医师决定后续治疗方案。全科医师决定患者的上转诊疗,除急诊危重症外,不经全科医师上转不予支付,只能去高消费的医院。为防止转诊不规范,英国制定出台了各类病种临床路径,转诊标准化,还建立了健康质量框架(QOF),将临床服务、机构服务、辅助服务和患者感受列入全科合同,将评估指标与全科医师的薪酬挂钩,完全分离全科医师薪酬与业务关系,以此作为主要监管手段,确保转诊准确规范。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分级诊疗就医秩序的形成,需要医疗、医保、价格、信息平台等多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欧美国家建立比较完善的全科医学终身教育体系,也为分级诊疗的推行实施提供了医师资源基础保障。
2.2.2 国内模式分析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下,随着新医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省市开始推行分级诊疗工作,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分别以政府名义或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分级诊疗工作的专门文件,从资源配置、制度建设、保障措施、考核评价等方面对分级诊疗制度做出相应规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分级诊疗的业务模式也各具特点,如上海和厦门分别以家庭医师和慢性病管理为切入点。无论哪种模式,可以按照主体不同分为两大类,以机构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模式和以患者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模式。其中以机构为主体的模式包括以政府主导依托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构建的覆盖区域内的分级诊疗体系和以区域医疗联合体为载体搭建信息平台推进分级诊疗;而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主要指以第三方主导搭建平台推进分级诊疗。
1.以机构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模式
(1)政府主导构建覆盖区域内的诊疗体系
这种模式由政府主导,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依托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以完善区域卫生资源规划为抓手,加强医疗资源的宏观调控。
首先,政府搭建的平台连接了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实现了跨区域平台有效连接,加强了医患供求双方信息共享。其次,该模式可以实现区域内转诊、预约挂号、导诊、家庭医师电子签约、随访、咨询、慢病管理等多项医疗服务信息的电子化、平台化,从而为患者在基层就诊和双向转诊提供方便。再次,在政府的主导下,区域内的医院上下联动,上级医院借助平台上的远程会诊功能向下级医院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其解决诊疗过程中遇到的医学难题。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医患双方参与分级诊疗的积极性,政府还围绕“方便基层医生问诊、群众就医”进行经济激励和行政推动,从而实现政策细化和落地服务完善。该模式借助政府的宏观控制,使诊疗信息在机构间无缝连接,打破原有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互不连通的“孤岛”现象,通过政策引导患者参与到分级诊疗中,并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患者的转诊体验,最终为分级诊疗的实施奠定基础。目前宜昌和宁波等城市均是以此种模式开展分级诊疗工作。
(2)依托医联体推进分级诊疗
这种模式以三级综合医院为龙头整合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实现了在一个区域内跨部门、跨隶属关系的诊疗服务。通过组建医联体,强化医联体内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发挥区域大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此外,在医联体内部搭建互联网平台可以帮助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更好的分工合作,如:医疗信息网络平台和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其中,医疗信息网络平台可以实现患者医嘱、诊断、社区健康档案、检验数据等信息在各个成员之间共享,方便医师在转诊过程中查询患者信息;而且,该平台上的挂号、转诊和检查“绿色通道”也提高了患者在医联体内进行分级诊疗的意愿。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则实现了医联体内的远程医疗,使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也能方便地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从而缓解核心医院的“看病难”压力;同时,该平台也帮助核心医院实现对其他成员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助力分级诊疗。目前,北京市提出将在2016年底建设50个左右的医联体,作为构建分级诊疗模式重要抓手。天津、山西、青岛、荆州等地区逐步进行该模式的试点工作。
2.以“患者为核心”模式——第三方主导搭建平台
第三方机构以互联网的方式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分级诊疗体系,并从患者和医师两个主体的角度进行推进。该模式利用平台和患者互动,增强他们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和积极性,并且通过宣教及健康知识库提升患者医学知识,实现智能自诊,从而使患者有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医院就诊;同时利用互联网重组医生资源,为患者提供“家庭医生+专科专家”的服务,很大程度地促进了分级诊疗的推广。目前微医集团、好大夫、就医160等多家互联网医疗公司都是这种模式的推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