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海外行医日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写下这本书有三个缘由:

第一,我是见证者,这本书是回忆。

45年前,中国医疗队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非洲的坦桑尼亚,由此,中国医疗队、中医和非洲有了不解之缘。1987年,坦桑尼亚与中国政府达成意向,希望中方派出中医药专家赴坦应用中药治疗艾滋病,此刻是整整30年。

2008年刚刚踏上非洲大陆,就听到一个新闻:中国援非医疗队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这50年来,已向非洲派出1.6万人次的医疗队员,使2.6亿非洲人民得到无偿医疗援助的中国援非医疗队,近日获得由凤凰卫视等海内外十余家知名华语媒体机构推选的“200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15年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中国援非医疗队的颁奖词这样说到:医者仁心,为了患者的需要,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同样冒着被感染的危险,飞过半个地球,奉献了自己的医术和爱心。在最危难的时刻,中国医生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患难与共,风雨同舟。这是中非友谊的真情体现。在埃博拉疫情中,世界看到了中国医生的使命,也看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这些荣誉都是中国援非医疗队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晶,作为其中的一份子,2008——2010年,受命于国家的派遣,我也踏上了这方热土。诚惶诚恐,用文字留下自己的足迹。

第二,我是参与者,这本书是记录。

在非洲的500多个日夜,每天写下病历的记录以及生活的感悟,交错在中国和非洲之间,对比着不同的文化,碰撞着内心的思考。不同的不仅仅是肤色,也有生活的细节和面对疾病的态度。我参与了在非洲医疗活动的每一天,如实记录在我的书中,让我们可以感受到非洲的真实的一面。

第三,我是传承者,这本书是教材。

无论中西医,个案教学和传承都是最重要的学习过程,本书真实再现了非洲诊疗的过程,病历都有非洲特色,同时也有中国元素。现在,我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春播”和“五行”以及“精耕华韵”工程的专家组成员,在国内的基层进行诊疗和医疗技术的传播,就像是从国外到国内的回归一样,非洲坦桑尼亚就像中国的基层医疗,而我在非洲诊疗的经验和面对疾病的治疗,完全可以借鉴。

读本书,可以看到实实在在的临床诊疗方法,从真实的非洲走到国内,穿越万里时空,不变的是,我们对健康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内心。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医生来到非洲50年,中坦传统医学中心建立30年,献给我们共同在非洲奋斗的所有医生,以及“春播”“五行”“精耕华韵”工程在国内的基层医生们。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一直在路上。

李博(甫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