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疾病监测与健康风险评估,是公共卫生机构的日常主要工作,是各国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之一。我国公共卫生机构对传染病、慢性疾病、肿瘤、死因、学生常见疾病、食源性疾病等的监测与健康风险评估历史悠久,上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至乡镇、街道预防保健所、站,已形成完整的监测体系,且工作成效显著,有的地区的公共卫生机构甚或已将传染病的监测指数、风险指数,像天气预报一样向社会公众公布。然而,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这一公共卫生监测与健康风险评估的子体系却相对落后,基本停留在国家、省级层面,且多为间断式、零星的专项抽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的职业病防治部门,也未将此项工作作为日常工作。
传统上,公共卫生机构的职业病防治专业人员,习惯于对某一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监督、某一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某一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检查和疑似病人的职业病诊断。这些专业工作,还是停留在个体层面,缺乏公共卫生学意义及社会公共管理意义。
公共卫生学意义的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是以日常职业病监测的大量信息为基础,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分析职业人群的健康状态与存在于职业活动中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预测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或者一定行业内发生某种职业病、职业相关性疾病(或职业健康损害)的可能性;或因为某种职业病、职业相关性疾病(或职业健康损害)导致死亡(疾病)或导致经济、社会损失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深圳市是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地区及国家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地区,编者根据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公共卫生学特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从基本理论、实践基础及常见案例三方面,编著成这本《职业病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理论与实践》。
本书1~4章是基本理论部分,分别介绍了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相关概念、职责归属、流行病学方法、国家职业病监测体系以及国内外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常见模型。5~8章从实践基础出发,代表性地介绍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职业健康素养、医疗卫生行业、职业性肿瘤的监测目的、对象、内容、方法,以及相应监测报告编写的基本框架。9~17章,介绍了国家安监总局划分的九大行业中有代表性行业的职业健康风险,以便大家在日常职业病监测中,查阅、识别其职业病危害因素。附录收录5个深圳市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案例,分别代表区域的综合监测与评估、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职业健康素养、行业的监测评估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估五个方面,供大家方便地在实践中借鉴及与数据的类比之用。
本书第一次将流行病学、疾病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理论系统地应用到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也将传统职业病监测,延展至全职业人群职业健康损害监测和风险评估,并对其法律问题、监测体系建设、监测与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编著者的见解。本书可供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作为职业卫生专业教师、研究生的专业参考书。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书的质量,以供再版时修改,因而诚恳地希望各位读者、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黄先青
2017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