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海人生:横尾忠则自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为我自己做广告

ぼくなりの遊び方、行き方

对我创作活动有利的条件

澡堂

富士山

国贞国贞(1786—1865):指歌川国贞,日本江户时期浮世绘画家,又称三代歌川丰国。师承歌川丰国(丰国初代),以色情画闻名,画中女性多颓废好色、忧郁疲惫。他的《原柳桥雪的景象》广为人知。画风自成一格,号称歌川派,是日本浮世绘派别影响力最大的一派。

色情影片(blue film)

SEX

二十几岁

金田正一金田正一(1933—):前日本职棒投手、总监、球评、企业家,是日本职棒界唯一的400胜投手(298败),并投出4490次三振纪录,也是一名强打者,生涯击出36支全垒打,是所有日本投手之最。

朴拙原始(primitive)

性感(glamour)

阿兰·罗伯-格里耶

红豆汤

意大利民谣(Canzone)

现在

偷窃

戈达尔

精神病院

个体

黑暗

对我创作活动不利的条件

SOAP LANDSOAP LAND:ソープランド,土耳其浴。源自土耳其的一种洗浴方式,主要在公共浴场进行,浴者首先在暖间内放松休息,利用室内的高温使身体发汗,然后用温水或冷水冲洗身体,并搓洗全身(或做全身按摩、修须、修指甲,等等),最后在温室中擦干身体,结束洗浴。

高速公路

歌麿歌麿(1753—1806):指浮世绘大师喜多川歌麿。日本浮世绘最著名的大师之一,擅长画美人画。生于江户(今东京)农家,是“大首绘”的创始人,也就是有脸部特写的半身胸像。他对处于社会底层的歌舞伎、大阪贫妓充满同情,并且以纤细高雅的笔触绘制了许多以头部为主的美人画,竭力探究女性内心深处的特有之美。

好莱坞电影

政治

三十几岁

野村克也野村克也(1935—):前日本职棒捕手、总监、棒球解说员、评论家。职棒退休后曾担任养乐多燕子队、阪神虎队及东北乐天金鹰队的总教练。

现代(modern)

胸毛

松本清张松本清张(1909—1992):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他的创作打破了早年日本侦探小说界本格派和变格派的固定模式,开创了社会推理派小说的领域,著有《砂之器》《零的焦点》等书。

现代爵士

未来

赌博

安娜·卡里娜(Anna Karina)

养老院

集团

朝阳中浮现的垃圾

对我创作活动有利的条件

拉洋片拉洋片:原文“纸芝居”(かみしばい),是一种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使用的道具为四周装有镜头的木箱。箱内装备数张图片,并使用灯具照明。表演时表演者在箱外拉动拉绳,操作图片的卷动。观者通过镜头观察到画面的变化。通常内置的图片是完整的故事或者相关的内容。表演者同时配以演唱、演讲,解释图片的内容。

照相馆

朝日图案

设计学生

从各个角度来看都很新潮

一柳慧一柳慧(1933—):生于神户,日本作曲家、钢琴演奏家。1954年赴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The Juilliard School)就读,1956年与小野洋子结婚,1959年听了凯奇的讲座后思想大受启发,开始研究音乐的图形乐谱和不确定性。1961年回国,在同年8月的第四届现代音乐节上演奏自己的前卫音乐作品,评论家吉田秀认为他的演出对日本音乐界形成颇大的冲击。

恶魔

日常的

原始时代

不成熟

费德里科·费里尼费德里科·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1920—1993):意大利著名导演,同时也是演员及作家。生于意大利的里米尼市,并在意大利电影导演罗伯托·罗塞里尼帮助下,开始参与电影制作。先后以《大路》《卡比利亚之夜》《八部半》《阿玛柯德》《卡萨诺瓦》五摘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铁人28号铁人28号:是横山光辉1958年出版的同名漫画作品,于1959年制作成广播剧,1960年后陆续拍摄真人特摄版、动画及真人版电影的日本机器人科幻作品,动画版则是日本动画史上的首部巨大机器人动画。2006年,《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和《侦探学园Q》的作者佐藤文也再画新版铁人28号,名为《铁人夺还作战》,在日本讲谈社的《Magazine Special》连载。

除夕

自我

座谈会

莫尼卡·维蒂莫尼卡·维蒂(Monica Vitti,1931—):生于罗马,意大利女演员,是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的御用演员。

异端

对我创作活动不利的条件

TV

商业摄影

格纹图案

设计学校

从各个角度来看都很规矩

肖邦

天使

形而上的

宇宙时代

圆融

英格玛·伯格曼

阿童木阿童木:日本漫画界一代宗师手冢治虫的首部长篇科幻漫画连载作品,于1952年至1968年首次于光文社的《少年》漫画杂志连载。故事讲述少年仿生人阿童木在未来21世纪里为了人类的福祉而活跃。2003年,日本漫画家浦泽直树开始重新绘制原《阿童木》“地上最大机器人”一章,漫画命名为《PLUTO》(中译《冥王》《布鲁图》)。

元旦

妥协

演讲

黑柳彻子黑柳彻子(1933—):日本女演员、艺人、主持人、随笔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和平运动家。自日本电视开播以来,一直活跃在第一线超过五十年;担任“彻子的房间”节目主持人,已超过三十年,是日本电视史上最长寿的节目。自传《窗边的小豆豆》累积超过750万册,也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畅销的书籍。

道德

以上两栏对照表是根据萨尔瓦多·达利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他融合了高超的绘画技巧描绘想象中的风景,积极与各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合作,创作影像、雕塑、摄影等作品。然而他哗众取宠的怪诞行径又使得艺评家、同行和支持者对他毁誉参半。他最著名的作品形象是《记忆的坚持》(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这幅画作中的软钟。的做法将有利与不利于我创作活动的条件相互对照做成的。有些项目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不过其中也有一些项目就算利弊颠倒过来也不足为奇,此外,现在也必须再补充一些新项目。不管怎么说,大家可以将这张表视为我当时的部分想法。

接下来,我想要局部引用我在这段时间写的一篇文章《我的创造哲学》。“做设计的时候不要去理会客户的要求。与其去进行沟通,不如切断沟通做设计。做设计的时候应该要抱着一股狠劲,用广告本身的力量来压倒客户。”

虽然这篇文章批判广告行业沟通的虚伪性写得很激进,可是我的想法至今依旧没有改变。过去我从来没有写过完整的文章,可是设计杂志或艺术杂志偶尔会零零星星委托我写散文或进行对谈。对于不善言辞的我来说这种工作很棘手,可是因为我心里积压了很多想要说和想要表现的事情,不论是文章还是任何工作,只要别人委托我都会接下来。对我而言工作完全没有好坏的区别。

披头士的形象

一九六五年对我来说是变化很大的一年,同时也正好遇到时代的转折。越战增温,美国自二月开始轰炸北越,战局突然扩大,餐厅的电视播出非常骇人的影像,美军士兵手拎十七岁越南少年人头边笑边走,华盛顿的反战示威游行状况也几乎天天博得版面。然而另一方面,电视同时也播映美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美苏两国像是竞赛一般在宇宙空间成功进行太空漫步。

越战和宇宙开发——在科学同时导致破坏与进步这一自相矛盾的状况下,摇滚乐反映出时代的潜意识。这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发勋章给披头士,滚石乐团的《(I Can't Get NoSatisfaction》风靡全球,鲍勃·迪伦从民谣转向摇滚……摇滚界突然之间开始热闹起来。

就我个人而言,我只关心披头士。我是一九六二年待在日本设计中心时才第一次知道他们。公司图书馆空运来日的外国杂志彩页上刊着一张色调黯淡仿佛黑白摄影的照片,四个名为“BEATLES”、顶着马桶盖头的年轻人在利物浦的砖造平房前笑得有点腼腆。

我从他们的表情当中看到各式各样的矛盾:男与女、统治者与劳动阶级、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自信与不安、优等生与坏学生、天使与恶魔、天才与白痴、和平与暴力……他们背后隐含的气息带着某种充满魅力的能量。我不知道“BEATLES”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跟公司里面几位对青年流行文化比较敏锐的设计师请教“BEATLES”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完全没有人能够回答。然而这四个人的形象展露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平衡,让我完全拜倒在他们面前。在没有任何人发现的情况下,我偷偷把杂志上刊载“BEATLES”(是团名吗?)四人照片这一页拆下来带回了家。

后来我感到一种骄傲,自己是在还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的时候就认识了他们,几乎想要告诉别人说披头士是我率先发现的。对我来说,我是先认识披头士的形象,音乐是后来才补的。不过这也是因为我认为形象本身就是思想的关系。三岛由纪夫、安迪·沃霍尔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美国艺术家,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代表名言为:“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名十五分钟。”早年沃霍尔是个不错的广告插画家,他在1962年首度举办艺术个展,并且开始运用广告品牌和名人肖像制作版画。这时他也成立著名的工厂工作室(The Factory)吸引各个领域的艺术家。他“大量生产、唯钱是问”的作风引发相当大的争议,作品内容也引发讨论风潮,令人质疑“什么才是艺术创作”。沃霍尔的版画以美钞广告商品等日常符号、社会新闻照片,或者明星肖像为主题,采用华丽的配色,以丝网印刷的方式大量生产。这些流行的图案博得大众的欢心,也显示出美国资本主义大众文化大量消费的气氛。他毫不掩饰自己追名逐利的企图,表示自己就是只有表面这么肤浅,把扮演公众名人形象视为重要目标。、让-吕克·戈达尔皆是如此。我非常迷恋披头士的形象,甚至会去搜集他们的照片,可是却不太能够投入他们的音乐。我没买唱片,不过这也是因为我没有唱机。透过广播听他们的歌就够了。

动画《坚坚岳夫妇庭训》

Ilfil三名成员集体在工作室共聚一堂的机会渐渐变少。原田维夫在创立工作室之初就经常往外跑,晚上好像会回自己家工作。宇野亚喜良经常和我一起行动,不过从第二年开始他接到蜜丝佛陀(Max Factor)的工作突然变忙,就几乎很少在Ilfil露面。和他们两人相比,我工作没那么多,不过亲朋好友时不时会委托工作给我,至少没有断炊之虞。由于我一如以往空闲时间很多,就花了一个月来做投稿给日宣美展的作品。我以手绘地图的风格把对欧洲旅行的印象画成工笔画,没想到五年前骨折的右手拇指竟然又痛起来。我只好一边用热水热敷一边工作,简直就像是拷问或者修行那样非常痛苦。一方面,当年日宣美展的整体评价还是和往年一样惨。从设计师普遍无知和缺乏社会关怀开始,到作品缺乏饱满生命力、呈现荒芜的景象,让人觉得没有未来走到死路……听到的都是这类的严厉批判。另一方面,设计师这边大家也异口同声表示不得不承认“自己缺乏主体性和人文关怀”,只是做一下自我批判,也完全没有做什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事情。

日宣美展结束之后,我开始制作要在十月的草月动画影展上映的作品。因为我找到愿意提供制作费的赞助者——羽仁进羽仁进(1928—):生于东京,日本电影导演,1947年毕业于自由学园,曾担任记者。那家做过电影的制作公司。我想将先前出版的《图说日本民间故事》和《坚坚岳夫妇庭训》动画化,自己改编高桥睦郎的原作写了新脚本。登场角色和原来一样,用了伊丽莎白·泰勒、理查德·伯顿、碧姬·芭铎、阿兰·德龙,还有披头士。

“本片中登场的角色全部都是伪造的知名电影明星。故事和民间传说《坚坚山》《坚坚山》:かちかち山,坚坚山是一则讲述一只兔子代替老爷爷为被狸所虐待并杀害的老婆婆复仇的日本民间故事。完全无关,完全是虚构的。我想要编一个虚构的传奇故事来描绘现实的根本样貌。由于我自己已经变得过度虚幻,真实的事物在我眼中反而看起来像是虚构一般。”(《动画影展》手册)

舞台大幕左右揭开,手持死神大镰的伯顿(谐仿伯格曼《第七封印》)和手持沙漏的泰勒露出贼贼的笑容站在场上。场景转换,阿兰·德龙不知为何口衔万元纸钞在开车。伯顿和芭铎在亲热。德龙现身,从伯顿手里抢走芭铎,驾马逃往美国西部(一柳慧替这场景做的音乐真是太棒了)。伯顿和披头士骑马紧追其后。远方可以看到坚坚山和烧烧山。脱逃的两人开始开飞机。然而追兵开着飞机编队追上来(模仿《007》)。两人的飞机被追兵击落。两人打开降落伞坠落。两人掉到海上搭着橡皮艇在太平洋漂流。伯顿和披头士搭乘潜水艇(戏仿披头士的《黄色潜水艇》)用潜望镜锁定两人。发射搭载核子弹头的鱼雷击沉两人的救生艇。即使如此,命硬的两人还是被浪潮冲上岸,而且终于逃离追兵的魔掌,在新干线的车里优哉地下将棋(戏仿伯格曼《第七封印》),背后流泻广重广重(1797—1858):指歌川广重,日本浮世绘画家。出身于江户的消防员家庭,1811年他在江户成为浮世绘大师歌川丰广的学生。1833至1834期间的《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风景画确立了他的浮世绘画家地位。的风景。新干线像毛毛虫一样跑上富士山(模仿《魔斯拉》[モスラ])。德龙和芭铎开始在富士山山顶做爱。背景悠悠响起高桥睦郎的梵歌,“END”字幕出现。


九月四日——我看了威廉·惠勒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1902—1981):美国电影导演,执导了《罗马假期》《宾虚》等69部电影,曾12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1976年获颁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导演的《蝴蝶春梦》(The Collector)。我小时候就会想象订下姻缘的女性被别人抢走或者兄妹结婚之类的情境。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就是保留我童年那种感性长大的大人。他囚禁女性的房间看起来像子宫一样,青年蹲坐在里面的小小身影看起来和胎儿如出一辙。佐藤重臣佐藤重臣(1932—1988):日本电影评论家。写了篇影评(回归母体的思想),然而种村季弘种村季弘(1933—2004):日本德国文学家、评论家。除了翻译德国文学,还对幻想小说、美术、戏剧有精彩的评论,有关神秘学的思想研究也颇为知名。严厉抨击了那篇文章。

九月五日——我连续熬夜两天进行动画《坚坚岳夫妇庭训》的拍摄。头疼欲裂,感觉好像有根铅棍在头顶和脖子之间进行活塞运动。和吉冈康弘吉冈康弘(1934—2002):生于日本冈山县,电影摄影总监、摄影家。一起跑去看德·西卡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1902—1974):意大利演员,也是电影史上一位相当重要的导演,电影作品有《偷自行车的人》(Ladri di biciclette)、《昨日、今日、明日》(Ieri, oggi, domani)、《费尼兹花园》(Il giardino dei Finzi-Contini)等。的《意大利式结婚》(Matrimonio all'italiana),可是一下子就睡着了。完全不记得电影内容。

九月六日——在高桥睦郎家和一柳慧讨论《坚坚岳夫妇庭训》配乐。

九月七日——这个月为了制作动画,完全没有和任何设计师伙伴碰面。晚上参加完“激流派”激流派: Fluxus(フルックス),这个词是从拉丁文演化而来,意为(河水)流动,是指1960年代一群艺术家、作曲家、设计师混合各种不同艺术创作媒介和方式而闻名于世的流派。他们在新达达主义、喧闹的音乐、视觉艺术、文学、市政规划、建筑和设计等领域都非常活跃。其中有相当多行为艺术的做法,如乘火车故意不买票、保持一天的沉默、吃饭、把身上所有的毛发剃光,等等。因此这个组织基本上被看成从事行为艺术的组织,它同时也出版刊物,举办音乐会、艺术展,展览自己成员的作品,这些作品五花八门,但精神是比较一致的——把艺术弄得不像艺术。活动回家路上,和草森绅一草森绅一(1938—2008):日本评论家。以漫画、广告为始,有关摄影等周边文化的论述著作很多,可说是漫画和电视广告等评论的先锋者。讨论戏仿的概念。非常开心。

九月八日——为了复制我在三岛由纪夫书房那张画,我和《美术手帖》的编辑一起造访三岛公馆。深夜,和寺山修司电话讨论工作。

Ilfil解散的冲击

某天,和田诚带着一位名为矢崎泰久、理个流氓头、形迹可疑的男子出现。然而他的姿态却和外形不合,一直低着头。后来我才听这位矢崎泰久说,当时和田好像认真告诉他:“等一下我们要见的横尾忠则是非常难搞的插画家,你要表现得非常有礼貌。”和田脸上还残留着少年的痕迹,但是这个乍看之下有点危险的男子相当敬重他。他委托工作给我的时候屡屡窥探和田的表情,让人感觉很怪。他们要为了《LL》(エル·エル)这本休闲杂志创刊做一本宣传用的试阅本,想要请我画封面插画。我正愁没有工作,接到这个案子非常开心。然而女编辑把图带回去的路上却把它忘在出租车里,就这样丢了。

不是我在说,那么可疑的男子,真的是很怪,结果不出我所料。后来他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结果杂志也没出刊就胎死腹中。当然我也没有拿到稿费。原本还以为接到定期的工作觉得很开心,结果真是令人失望。可是更让人丧气的是耗费时间精雕细琢的图就这样丢了。

总而言之,我当时很想接案,不管什么工作都好,所以拜托日本设计中心一位文案朋友帮我找工作,结果他找了《周刊女性》卷首彩页的版面构成(layout)给我做。一般女性周刊杂志的版面构成都很恐怖且丑陋不堪。因此它的设计需要反过来用现代主义的风格来编排。在我接管设计的同时,《周刊女性》的卷首彩页出现令人震惊的转变。照片后制编辑简直就像是美国《VOGUE》或《BAZAAR》的风格。可是最可怕的还是编辑部收进来的照片都让人怀疑,这真的达到专业摄影水平了吗?这些照片和设计非常不搭,根本合不起来。编辑部的成员一点审美都没有,不管照片再怎么烂用起来都面不改色。他们做事的神经很粗鲁,只要来得及截稿就够了。这样下去做什么都是白搭,所以在拍摄之前我就跑去指挥摄影师。虽然质量因此稍微有所提升,可是他们拍的照片还是没有办法符合我的需求。

周刊杂志的工作没日没夜。有时候留给我的时间连一天都不到,必须整天待在编辑部等原稿进来,所以越来越难在Ilfil露面这也是理所当然。这个当口,宇野突然打电话来编辑部说想要离开。他在蜜丝佛陀的工作变忙,变得必须要在其他地方找工作室才行。这真是晴天霹雳。然而我却以惊人的镇定接受了这个事实。不过,我完全没有自信可以在宇野亚喜良退出之后让Ilfil继续营运下去,而且觉得这样没有什么意义。总之,必须通知原田让他知道这件事,打电话给他之后,他非常惊讶又慌张。

“啊?真的吗?那怎么办?”

“宇野退出之后,Ilfil只好解散,没有其他办法啦。”

“等一下,这样就糟了,你设法劝劝宇野先生不要退出嘛。”

“宇野先生只要开口说要走,就会离开啦。”

“那,我们就两个人继续嘛。”

“两个人不够啊。就趁这个机会解散吧,反正Ilfil这个名字没有什么用处,我们三个人也没有真的一起完成过什么作品,最近大家也都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啦。”

因为原田和我都非常仰仗宇野亚喜良的名声,这次Ilfil解散事件确实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冲击。然而就如同往常一样,我自己内心某处似乎也期待着某一天状况会如此演变。说起来我们彼此有些部分相互依赖,因此也放弃了主动好好去凝视自己,这个解散事件说不定正是一个让我们学会独立的机会。

土方巽的海报让我建立自信

Ilfil的解散让我产生一种紧张或者说是危机意识。突然之间感觉自己被迫和社会直接碰撞,必须面对严酷的环境。况且工作一个接一个,负担突然越来越重,让我觉得自己内在的熔炉开始增温。总而言之,我正全力投入眼前《周刊女性》的工作,我越全心全意投入,和编辑部之间的意见冲突就越多。后来做不到两个月,这个差事就被人家收回去了。

我又再次丢掉了工作。不过还是必须要找一个可以代替的工作空间。这次没办法像之前那样大家分摊三分之一的房租,负担变得很重。加上我连一个常态的长期工作都没有。就在这种完全没有目标的状况下,先在千驮谷鸠森神社附近的牙医诊所二楼借了一间和室。我没钱装电话也没经济能力雇助手,就这样开始了心惊胆战的自由接案生活。

就在我觉得自己又遭受挫折的时候,出现了一道曙光。土方巽土方巽(1928—1986):日本舞踏家,本名元藤九日生。1960年代,舞蹈界在一片西化浪潮下尊崇芭蕾及西方的现代舞,他认为这种表现方式会让身体有如囚禁牢笼中,虚情并且矫饰,同时为了对文化制约表现出有意识的抗拒,也不愿从日本能剧或歌舞伎传统中找寻动作元素,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跳出他自己的“黑暗之舞”。强调对内心身体深处能量的探索,与西方追求的外显美感全然不同。内省的精神加上压抑、缓慢的肢体动作,与西方现代舞解放身体的自由奔放呈现明显对比。委托田中一光帮忙设计舞蹈海报,不过一光先生说:“这个工作横尾比我更适合。”就把这个工作让给我。像是一光先生这样的设计师应该没有什么题目可以难倒他,我觉得这是他的好意,让没工作坐困愁城的我重拾勇气与自信。

然而这个工作对于我从事平面设计师这个行业来说却成为决定性的转折点,所以说人类的命运真的是让人搞不懂。我内心中长久以来酝酿成熟的概念在这次和土方巽相遇之后,一口气具体成形。

我和土方先生是在他目黑的排练场石棉馆石棉馆:アスベスト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舞踏家元藤烨子在麻风病医院基地上兴建了这栋建筑。起初聚集邦正美、江口隆哉、津田信敏等战后舞蹈界的前卫先锋,后来元藤和土方结婚,土方将其命名为石棉馆,又齐集大野一雄、若松美黄等男女舞者,奠定这里舞踏界前卫圣地的地位。自1960年代起,日本有文学家三岛由纪夫、泷口修造、埴谷雄高、森茉莉、石原慎太郎、种村季弘、涩泽龙彦、吉冈实、三好丰一朗、大冈信等;艺术家池田满寿夫、赤濑川原平、小野洋子、田中一光、横尾忠则、中西夏之等;剧场艺术家寺山修司、唐十郎;音乐家约翰·凯奇、黛敏郎、武满彻、小杉武久、刀根康尚等;导演大岛渚;摄影师细江英公、东松照明、奈良原一高等VIVO集团成员;国外则有诺贝尔奖诗人帕斯(Octavio Paz)、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等曾齐集此地。1974年,这栋建筑从师生们的排练场改装为可以容纳五十人的石棉馆剧场开始举办公演。由于在地居民发起反对运动指称这些地下演出活动违反东京都条例以及消防法规,剧场从1976年“封印”近十年。1986土方过世之后,元藤又在原处重建新石棉馆,设立土方巽纪念资料馆、排练场及剧场继续经营。然而由于泡沫经济崩溃,施工贷款成为银行坏账等原因,2003年遭到银行拍卖。碰面。和他第一次会面的经过我写成了下面这段文字。

“土方巽摆出一张像是歹徒一样的脸,我就像是在蛇面前感到畏惧的青蛙那样全身颤抖,漫不经心地靠近,好像脖子就会被扭断,全身毛发会被拔光,觉得会被他从脑袋一口吞下去,同时又被土方巽像是梵歌或者是咒语那般摸不着头绪又听不懂的语言摆弄,‘哎,哎,哎,是,是,哎,哎……’非常努力地去听。回家之后再把一个一个好像有意义又好像没意义的咒语拼凑起来又拆开,做了一张名为《A LA MAISON DE M, SIVUSAWA》加尔梅拉公司(ガルメラ商会)的海报。”

我把土方巽描述得像怪物一样,可是另一方面又像下面这样写文章赞美漂亮的土方巽。

“土方巽作为一个生存在这个世界的人来说,真的很美。不知土方巽是否已经见过来世。他的脸简直和涅槃像涅槃像:就是中文中的卧佛,呈现佛陀入灭解脱的姿态。一样漂亮。然而他的表情绝对不开朗,但也不灰暗。只能说这张脸通透的皮肤像是化蛹前夕一般泛着光芒。单纯把这张脸比喻成像耶稣一样太过简单,但不管怎么说,那都是一种非人的美。”

我依据土方先生的愿望,将中西夏之的画(引自弗拉戈纳尔弗拉戈纳尔(Jean Honore Fragonard,1731—1806):洛可可时期的法国画家,作品题材以风俗画、肖像画为主,构图大胆生动,用色明亮活泼,画风甜美轻盈,充满了享乐主义的乐观色彩。)用在加尔梅拉公司舞蹈公演的丝网印刷B全B全:即为今天的B1尺寸。——编者注海报上面当插画。这张海报与其说是舞蹈公演的海报,不如说是一些和土方巽有关的艺术家(中西夏之、加纳光于加纳光于(1933—):版画家。十九岁时在古书店偶然买到版画技法书,自学开始制作铜版画,1956年借由泷口修造的推荐于竹宫画廊举办个展,1959年于卢比安纳国际版画展获奖,1962年东京国际版画双年展获奖。、涩泽龙彦、横尾忠则)以他为首所发出的讯息。海报超越它原本传递资讯的功能,成为我第一张具备艺术性目的的作品。透过海报这种媒介,我在无意之间创作出独立自主的艺术作品。

这张海报让我彻底充满自信。借由这张作品,我运用前现代的元素抵达后现代的世界。当时还没有所谓后现代这种概念,因此大家就将它冠上现代主义的否定、前现代,或者日本的波普艺术等称呼。不管怎么说,我透过自己的方法论和技术,成功逃出整齐划一又封闭的现代主义设计。我发现一旦掌握到这种感觉,就扫除了所有的困惑,放眼望去尽是自由闪耀的宽阔草原。

参加Persona展与母亲过世

同一时间,我又遇到一个大机会。田中一光、福田繁雄福田繁雄(1932—2009):日本当代平面设计师、视觉设计大师,长于错视手法,被誉为日本平面设计教父,与冈特·兰堡、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胜井三雄胜井三雄(1931—):日本平面设计大师,毕业于东京大学教育学系,担任JAGDA(日本设计师协会)会长、武藏野美术大学名誉教授,是日本使用计算机进行视觉设计的开拓者之一。、宇野亚喜良、和田诚、永井一正、栗津洁、细谷岩、木村恒久、片山利之片山利之:应该是片山利弘,此处横尾笔误。,再加上我,集结了十一人的作品举办名为“Persona”(ペルソナ)的设计展,我有幸得以参与其中。就这时期而言,把我纳入这个日本最强平面设计师的阵容,说不定客观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再怎么说,我和其他成员相较之下还没有获得普遍性的社会认可。然而这种机会很少出现,我认为必须要趁这股风潮一口气向上爬,为了参加Persona展,我就这样在方才搬入的环堵萧然的牙医诊所二楼投入了原创海报制作。

这是完全为了自己制作的广告海报,这件事很多人都想过但没有付诸实行。这个点子是从诺曼·梅勒诺曼·梅勒(Norman Kingsley Mailer,1923—2007):美国著名作家、小说家,作品主题多挖掘剖析美国社会及政治病态问题,以描述暴力及情欲著称,代表作是他1948年出版的第一部著作、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之小说《裸者与死者》(The Naked and the Dead),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为我自己做广告》(Advertisements for Myself)这本书的书名得到的灵感。以我的注册商标朝日背景为底,我手持玫瑰花自己上吊自杀,左下方在我孩提时期的照片上标示“一又二分之一”,这是沿用自费德里科·费里尼《八部半》这部电影的标题字形,我画上这个,右侧则是将高中的班级合照搭配一个带有性意涵的猥亵手指形状的插画,再用英文标上“我在二十九岁终于到达巅峰,上吊挂了”这种发布死亡宣言的文案,做了一张名为《TADANORI YOKOO》(“横尾忠则”这个名字的罗马发音)的海报。在埋葬过去自我的同时也冀望创造未来的自我,这张海报蕴含了这样的意义,同时也是我和现代主义设计分道扬镳的告别宣言。

除了这张作品之外,还有以宝冢歌剧为主题的海报,替栗田勇栗田勇(1929—):日本的法国文学家、美术评论家、作家。《都市和设计》(都市とデザイン)画的插画、这本书的概念海报,还有高桥睦郎《睡眠、侵犯、坠落》(眠りと犯しと落下)的海报……我一张张用B全丝网印刷来制作。印刷委托给一手包办著名设计师作品的专业公司——斋藤Process。我没有自己付清四张B全海报印刷费的经济能力,可是跟对方说一旦飞黄腾达我一定会付,获得了对方的同意。

Persona展十一月在银座松屋召开,除了十一位参展者之外,还有以邀展名义邀请其他作者参加。日本有龟仓雄策,国外则是梅顿·戈拉瑟、杨·雷尼札杨·雷尼札(Jan Lenica,1928—2001):波兰平面设计师、漫画家。、保罗·戴维斯等三人。对于低迷的日宣美展及其批判来说,这个展览足以成为对它们的解答,每位作者都展出非常有个性的作品。我的作品获得相当高的评价。栗田勇在《读卖新闻》一篇名为《新艺术形式诞生》的评论中提到我的作品,大力称赞:“横尾忠则的作品透过喷发强烈的色彩来描绘现代文明的梦魇,在当今日本波普艺术当中可以说是最优秀的杰作。”我谐仿龟仓雄策奥林匹克海报的插画作品也被刊登在报上。栗田勇在此建立论述,将我的海报转换成为波普艺术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这种透过表现媒介来做价值分类的思考方式不是只有日本才这样,可是我觉得就根本上来说,将表现媒介视为问题切入点这种态度本身,就是超越既有媒体论述的某种提问,不是吗?

我把刊登这篇报道的报纸拿给病情恶化再度入院的母亲看,可是她已经出现癌症末期的症状,任何画面都没有办法投射到视网膜。即便如此,她还是用一种很难听清楚、小到像是蚊子叫的声音说:“这是神明保佑。”妈妈信仰很虔诚,这很像是她会说的话。妈妈的症状已经发展到最后的阶段,医生叮嘱我们说她可能随时会走。我想要尽可能陪伴妈妈度过最后这段共同相处的时间,在医院过夜的时候一直睡在妈妈病床旁边,可是处理Persona展和其他事情的时候偶尔还是得卸掉床位。结果妈妈跟我说她看到我在工作反而比较放心。

某天,我一定得出席去看土方巽的表演,从傍晚就出门离开。虽然在看表演,可是很在意妈妈的状况,无论如何就是静不下来,表演一结束我马上搭出租车回医院。结果看到两三位护士小姐慌慌张张在夜晚昏暗的走廊上来回奔跑。我心想“该不会出什么事了吧”,急忙跑进妈妈的病房。妈妈喘着大气非常痛苦,全身像波浪一样上下扭动。虽然感觉她有时候好像听到我叫妈妈有反应,可是实际上已经失去意识。刚觉得好像有黑色的液体从嘴巴流出来,她的头就叩的一声向右倾,就这样断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