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历史人物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齐国的富强

鲁君知道齐国拜管仲为相,大怒:“真后悔没听施伯的话,反而被小孩子骗了。”

于是,鲁君打算伐齐。

桓公知道了,对管仲说:“我即位不久,不想大动干戈,我们先伐鲁如何?”

管仲说:“军政未定,不可以用兵。”

桓公不听。就拜鲍叔牙为将,进兵犯鲁。

鲁君问施伯说:“齐欺人太甚,怎样防御他?”

施伯说:“臣荐一个人,可以御敌。”

鲁君说:“你想推荐什么人?”

施伯说:“臣认识一个人,姓曹,名字叫作刿。隐居在东平之乡,从来没有做过官。但他是将相之才。”

鲁君叫施伯去请曹刿。

曹刿笑着说:“吃肉的人没有计谋,反而要我这样吃菜的人来出谋划策吗?”

施伯说:“吃菜的人有本事,不久就要吃上肉了。”

二人一同去见鲁君。鲁君问:“怎样同齐国打仗?”

曹刿说:“用兵在随机应变,不能预言。请给臣一驾马车,臣可以参与机密。”

鲁君很欢喜,同曹刿一同到前线。

鲍叔牙听见鲁侯引兵而来,就下令击鼓进兵,先陷阵的兵有赏。齐兵四面围来。

鲁君闻鼓声震天,想鸣鼓对敌。

曹刿止住他,说:“齐兵势锐,我军出击正合敌人心愿,胜利没有把握,宜静以待,不能出击。”

一会儿,对阵的鼓声又响起来了。鲁军好像听不见的样子。

鲍叔牙说:“看来鲁军怕打仗,再击鼓吧,一会他们就要跑了。”

曹刿说:“打败齐兵的时候到了。”

于是,鲁君也下令击鼓进兵。

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惧战,都不在意。哪里知道,鲁兵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齐兵四散逃避。

鲁君下令追赶。

曹刿说:“不行!让臣看看再说。”于是下车,把四面看了一遍,再登车远望,说,“可以追赶了!”

鲁军立刻驱车追赶,追子几十里才回来,得了无数战利品。

鲁君回来,问曹刿说:“你一鼓而胜三鼓,是什么道理?”

曹刿说:“打仗,以气为主。气勇则胜,气衰则败。鼓所以是作气的。一鼓气盛,再鼓气衰,三鼓则气竭。我军不鼓,所以养三军的气。他们三鼓而气竭,我们一鼓而气盛,以盛遇竭,哪有不胜的道理。”

鲁君说:“齐军已经战败。起初,何以不追?后来,又何以追?”

曹刿说:“齐人多诈,恐怕有伏兵,我不相信他们。后来,我看见他们四处逃避,旌旗已倒,知道他们军心已乱,所以才下令追赶。”

鲁君说:“你很会用兵!”

于是拜曹刿为大夫,并且厚赏了施伯。

桓公见兵败回来,深愧不听管仲的话,之后便更加注重练兵。


有一天,桓公与妻子宋夫人在船中饮酒。夫人荡船,故意吓桓公。

桓公大怒,休了宋夫人,宋国则把宋夫人再嫁给蔡侯。

第二年,桓公怒,想伐宋。问管仲,管仲老实地说:“不可以。臣闻内政不修明,外攻是无结果的。”

桓公不听,还是出兵伐宋。

诸侯兴兵救宋,齐兵大败。

桓公更怒,说:“诸侯竟然帮助我的仇人,是因为我的战士没有训练、兵力又不足的缘故,所以要加强军备。”

管仲说:“不可以,这样齐国就危险了。国内夺取民用,鼓励兵士打仗,这是乱国的根源。国外侵犯诸侯,各国人民多怨。行义之士,不肯到齐国来,国家还能没有危险?”

桓公经历了两次失败以后,深悔用兵,就把国政一一委托给管仲了。


管仲认为齐国靠海滨,于是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周釐王元年春,桓公上朝说:“现在国中兵精粮足,百姓安居乐业,寡人意想立盟定霸,大家觉得怎么样?”

管仲说:“如今诸侯之中,比齐强的也不少。如楚、秦、晋,都是自逞其雄,不知道尊重周王,所以不能成霸。周朝虽然衰微了,但还是大家共同的天子。东迁以来,诸侯不朝。方今之计莫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内尊王室,外攘四夷。列国之中,衰弱的扶他,强横的抑他,昏乱失政的讨伐他。海内诸侯,知道我们没有私心,必定都会朝向齐国。这样我们不动兵马,霸业就可以成了。”

桓公听完,非常高兴,遣使到洛阳朝贺周釐王,并请命大会天下诸侯。

釐王听了,也非常高兴。“伯舅不忘周室,朕的幸事呀!泗上诸侯,望伯舅左右好了。”

于是桓公以王命布告宋、鲁、陈、蔡、卫、郑、邾诸国,共同赴会。

到了那天,宋、陈、蔡、邾四国诸侯都到了。

桓公说:“王政久废,叛乱连年。我奉周天子之命,召集大家共同匡扶周王室。今天要推荐一人为主,然后政令可以施行于天下。”

于是大家共推齐侯为盟主,宣言:“济弱扶倾,共匡王室。有败约者,列国共征伐他。”

之后,他们开始伐鲁。鲁君非常害怕。

施伯劝鲁君勿战,修书请盟。

鲁君要去拜会桓公,问:“谁愿意同去?”

曹沫将军说:“我愿意同去。”

鲁君说:“你三次被齐人打败,不怕齐人笑吗?”

曹沫说:“正因为三次被齐人打败,所以要去,要一雪前耻。”

鲁君说:“如何可以雪耻?”

曹沫说:“君当其君,臣当其臣。”

鲁君说:“寡人越境求和,已经是失败了。你如果能够雪耻,可以让你随便行事。”

于是鲁君和曹沫一起到了柯地。

桓公下令:“鲁君一到,只许一君一臣来会,其余的人,都不准来。”鲁君无奈,只得听令。

曹沫手拿利剑,紧随鲁君。鲁君怕得不得了,但曹沫全无惧色。

两君相见,原本是各叙通好的意思。齐臣将盂盛血,跪而请盟。

曹沫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的袖,怒形于色,仿佛时刻准备动手。

管仲急忙将身体挡在桓公面前,问道:“将军想要怎样?”

曹沫说:“鲁国连年受兵,国家变得很弱。桓公以济弱扶倾为会,为什么要欺负鲁国?”

管仲说:“那么将军想要怎样?”

曹沫说:“齐国以强欺弱,夺了我们汶上的田。现在都还给我们,然后再结盟吧。”

管仲对桓公说:“君可以答应他。”

桓公答应了。

曹沫放下剑,齐臣捧盂,两君结盟。

曹沫说:“管仲是主管齐国政治的人,我愿意同管仲为盟。”

桓公说:“何必找仲父呢!寡人也可以同你立誓。”说完指着天上的太阳说,“太阳在天上看着,我一定把鲁汶上的田归还鲁国。”

曹沫听说,高兴得很,再三称谢。

齐国许多臣子,多愤愤不平。他们想用武力对付鲁侯,以报曹沫的羞辱之仇。

桓公说:“寡人已经答应曹沫了。匹夫的约言,尚且不可以失信,何况一国的国君呢!”

大家也就罢了。

次日,桓公置酒,与鲁君相会,尽欢而别。并且,还把汝上的田归还给了鲁国。

诸侯得知这个消息,都佩服桓公的信义。卫、曹两国也马上派人请求加入盟约。

这样,桓公自然成了诸侯的霸主了。

大家都因此称赞管仲的外交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