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文化自信与国家形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提升对外传播能力

王惠王惠:原北京市政府发言人。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们,非常高兴应清华大学的邀请出席今天文化自信与国家形象论坛。作为一名多年在国际文化交流一线实践的工作者,谈文化自信与国家形象这个主题,要说的其实很多。因时间关系,我在这里讲四点感受。

一、文化自信的来源是我们的文化优势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自信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自信?各位都知道世界上有两大文化,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核心,这支文化一脉相承,五千年没有间断过。而西方文化中很多元素因为战争、宗教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断裂多次。几千年来,中国人之所以矢志不渝地传承着我们的文化,是因为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们的文化优势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孔子、老子、庄子等先贤思想一直渗透在每个人的思想行为中,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

文化优势还体现在文化符号上,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符号就像一个人没有姓名。中国文化的鲜明符号不仅被传承,而且还被传播。春节吃饺子、清明节祭祀先人、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七夕看灯对诗、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这些文化符号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对文化符号的坚守形成了我们的文化传承力。

文化优势需要文化传播来延续。汉朝张骞西行是文化传播,明朝郑和下西洋也是文化传播,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文化传播。“一带一路”共有三条线,海上一条,陆地两条。文化交流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文化传承在今天仍然方兴未艾,靠谁?靠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

二、推动文化走出去,开展文化交流

文化走出去的第一步是文化交流,我们每年都会出国举办中国文化节、文化周、文化年,这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方式之一。

传播重在效果。在传播过程中,受众是否能理解、接受、喜欢?这些环节必须重视,必须用心把握。2012年春节我们举办中德文化节,开幕就是一场中国京剧的大戏。登台的都是国家一级演员,为了让当地人看懂,我们在演出前作了认真的铺垫。

先是举办京剧讲座,向观众讲解中国京剧与西方歌剧的差异,说明中国京剧角色生、旦、净、末、丑各自的特点和表演技巧等。然后举办工作坊,给观众化妆,再让观众扮上京剧的各种角色拍照。观众感觉自己走进了京剧剧情,爱上了自己扮的角色,等到大戏开场时,他们比演员还兴奋,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现场的剧情介绍被一抢而空,观众顿时变成了京剧迷。

第二种方式是电影展映。电影是传播国家形象非常好的手段。现在,世界各国的电影节都有中国电影参加。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界很受关注,但是没有发挥好传播中国形象的作用,缺少润物无声地传播中国文化的好电影,更没有通过电影让世界各国观众认同中国文化、喜爱中国文化元素。

文物展览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物大国,但我们需要提高策展水平。2010年中国是欧罗巴利亚文化交流年的主宾国,我们文化交流的主要项目是文物展。北京也参与了,我们在比利时举办了“古代文人用品”的小型展览,带去了109件古人用的文房四宝。我们把展品交给了当地的策展人,由他们进行策展。当地策展人为了做好这个展览,请了一批汉学家阐释中国古代文人的含义,他们认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质可以用梅花、兰花和菊花这三种花卉表达,于是把我们的文物放在了梅花、兰花和菊花中,配以范仲淹、王羲之的古诗句。我们走进展厅,听到的是古琴的旋律。他们调动了所有的元素表达展览所赋有的含义,这个不大的文物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走出去举办展览,先要学会如何将我们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得更精准到位,更易于传播。

文化贸易也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中国的文化贸易还在起步阶段,大家在北京能看到俄罗斯的芭蕾舞、美国的音乐剧都是要花钱买票的,这叫文化贸易。中国有哪些是在国外上演卖票的呢?还很少。如何开展文化贸易,取得经济效益?这个目前做得还不够。

三、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升文化交流水平和对外传播的能力早有明确要求。他要求我们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这是我们对外传播信息、传播中国文化的核心。对外传播中国文化首先要研究传播的核心内容;其次,要选择受众愿意接受的表达方式;同时,还要评估传播效果。

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我理解这四个力的关系是:没有传播力就没有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国际传播的检验效果就是影响力,影响力的扩大又取决于传播力。传播力要用影响力检验,什么是检验的标准?这是我们大家要研究的重点。

要想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扩大影响力,就要学会国际表达,用国际语言讲中国故事。光用自己的话说我们为了什么、做了什么,有隔膜,被接受程度不高,不会被认同。不认同就不会被喜欢,不喜欢就不会被接受,不接受就不会被跟随,不跟随就不会被传播。我们应该追求被传播。

怎么用国际的语言讲中国的故事呢?方法很多,通用的有三种:第一种是比较的方法。可以用地理位置比较、人数比较、发展水平比较,比如,我们中国一个县好几百万人,相当于国外的哪些小国家。第二种是讲故事。没有人不爱听故事,中国有意思、吸引人的故事太多了,怎么讲了让人爱听,听了能记住,记住能传播?这些都有提升空间。第三种是交流个人看法。请不同的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观点远比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效果好得多。

申办冬奥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选择不同的人群从个人的角度表达冬奥会在中国举办的意义,这样做更有感染力。

对外传播应该追求和鼓励创新,现在走出去的方法很老套,必须更新观念、注重效果。不仅知道自己想说什么,还要知道受众想听什么;不仅要有官方信息,还要传播非官方的声音;不仅自说自话,还要让第三方帮我们说话。

四、人人都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在外国人眼里,每个中国人都代表着中国国家的形象。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经济发展了,世界都认同我们了吗?大量中国游客走出国门受欢迎吗?这些都提示我们教育国人用自己的行为展示国家良好形象还要走很长的路。我们应该从青年人的教育开始,一个国家明天的形象取决于今天的年轻人,你们什么样,国家就什么样。如果每个青年人每个在国外留学的学生都给国家形象贡献一个好故事、一个好形象,每个走出国门的游客都用自己的行为维护国家形象就太好了,因为每个人都是中国文化的窗口,你的言谈举止、你的衣着表情、文明程度,都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今天,中国的国防力量强大了,科技水平提高了,昨天LOL在国际电子竞技比赛中得了冠军,年轻人一定要知道中国国家形象就在你们手中。只有加大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度,才能提升国家形象的影响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