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应用设施持续快速发展
1.3.1 数据中心布局继续保持良性发展
1.数据中心(IDC)资源总体供给规模平稳增长
中国数据中心总体规模快速增长,2011年以来年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体规模达到204.2万架,同比增长23%左右。其中,大型以上数据中心为增长主力,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在建和投产数据中心项目41个。其中,3000个机架以上的大型数据中心项目有26个,占比超过60%。
2.东部热点城市需求逐步向周边地区转移
自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以来,中国数据中心布局渐趋优化,新建数据中心,尤其是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逐渐向西部及北上广深周边城市转移。北京周边的张家口、廊坊、乌兰察布、天津等,上海周边的昆山、南通、宿迁、杭州等,广州、深圳周边的深汕合作区、东莞、中山、惠州等,都有大量新建数据中心落地建设或投产,一线城市数据中心紧张问题逐步缓解。以2018年中国在建和投产的数据中心为例,北上广深及周边地区数据中心项目数量共计24个,占总量的59%。其他区域数据中心项目有17个,占总量的41%。
3.数据中心节能管理逐步规范
中国系统加强数据中心节能的行业引导和审查管理。2019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设计、采购、施工、运维、改造等全生命周期,对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给出战略性、方向性指引。2019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2019年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计划》,对纳入重点用能单位管理的数据中心进行专项监察,按照相关国家标准核算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检查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
热点城市对数据中心的电源使用效率(PUE)进一步严格管理。北京市发布《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版)》,要求全市禁止新建和扩建互联网数据中心(PUE值在1.4以下的云数据中心除外),中心城区全面禁止新建和扩建数据中心。上海市2019年1月发布了《关于加强本市互联网数据中心统筹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新建数据中心PUE值严格控制在1.3以下,改建数据中心PUE值严格控制在1.4以下。深圳市在2019年4月发布《关于数据中心节能审查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PUE值低于1.25的数据中心可享受新增能源消费量40%以上的支持政策,PUE值高于1.4的数据中心不享有支持。
1.3.2 云计算平台融合服务能力提升
1.龙头云服务商持续打造融合多元的云计算平台
龙头云服务企业以云计算基础产品为依托,逐步推动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打造技术更加融合、平台更加开放、生态更加完善、业务体系更加多元的新一代云计算平台设施。以阿里云为例,目前已推出十余款处于公测状态的新产品,在基础产品领域推出了文件存储、智能云相册等存储类产品,以及图数据库、IPv6转换服务等数据库和网络服务产品;在物联网领域推出了物联网络管理平台、物联网边缘计算、视频边缘智能服务、智联车管理云平台等产品;在大数据领域推出了DataWorks、Dataphin等数据开发产品和数据应用产品;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布了机器翻译、人工智能众包等产品,业务形态更加丰富。
2.外资云服务提供商继续深耕国内公有云市场
2019年5月,微软智能云的第三项核心服务——Microsoft Dynamics 365在中国正式投入商用。至此,Microsoft Azure、Office 365、Dynamics 365组成的微软智能云“三驾马车”全部落地中国。目前,微软Microsoft Azure及Office 365在中国获得了超过11万个企业客户及1400多家云合作伙伴。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公布的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由光环新网代为运营的亚马逊AWS已在中国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占据了7.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位,仅次于阿里云(43%)、腾讯云(12.3%)和中国电信云(7.3%)。2019年4月,AWS Direct Connect在上海和深圳开设了两个新站点,由西云数据运营的上海Direct Connect站点登录GDS上海第三数据中心,深圳Direct Connect站点登录GDS深圳第三数据中心,专供访问由光环新网运营的AWS中国(北京)区域。
1.3.3 CDN产业持续发展
1. CDN行业市场规模扩张
随着在线直播、短视频等各类新型互联网服务的兴起,CDN市场需求持续上升,2018年中国CDN市场规模达到181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250亿元,增长率保持在39%左右。中国CDN市场参与者显著增多,截至2019年7月底,共有397家企业获得CDN牌照,包括传统CDN服务商、云计算服务商、电信运营商、共享CDN服务商以及融合CDN服务商等。其中,有44家获得全国经营范围许可。云计算企业发展CDN业务趋势明显,拥有CDN牌照的云服务企业数量达到119家。
2. CDN与边缘计算融合发展
随着5G时代的到来,VR/AR、车联网、物联网等高流量应用得以实现并逐渐走向普及,互联网接入终端设备数量和网络流量都呈指数级增长,万物互联给网络接入造成巨大压力,也对CDN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一些CDN服务商已开始推出边缘计算服务,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优势拓宽到更靠近端的边缘计算上,打造云、边、端一体化的协同计算体系。目前边缘计算已成功应用于视频直播中的弹幕分发,以及为用户自有设备提供本地计算、消息收发、缓存及同步服务等。
3.国内CDN企业加速出海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CDN服务商也持续加大海外市场建设投入,阿里云、腾讯云等企业在全球广泛建设数据中心和CDN节点。目前,阿里云在全球建立12大区,运营56个可用区,国际CDN节点超过300个;腾讯云在全球25个地理区域内运营51个可用区,国际CDN节点超过200个。国内企业重点向东南亚市场倾斜,众多服务商都在东南亚地区建设了数据中心。
1.3.4 互联网基础资源保有量提升
1.域名注册市场整体稳步增长
截至2019年6月,中国域名总数为4800万个,其中,“.CN”域名数量为2185万个,较2018年年底增长2.9%,占域名总数的45.5%,“.COM”域名数量为1456万个,占域名总数的30.3%, “.中国”域名数量为171万,占域名总数的3.6%,新通用顶级域名(New gTLD)数量为806万个,占域名总数的16.8%。截至2019年6月,中国各类域名注册数量占比情况如图1-6所示。
图1-6 截至2019年6月,中国各类域名注册数量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引入根镜像数量增加
2019年,CNNIC先后引入3个根服务器(F、K、L)镜像。据CNNIC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境内机构已拥有12个根服务器镜像,虽然镜像服务器数量和美国相比仍然偏少,但是国内相关机构引入根镜像的意愿有所增强。2019年,中国根镜像数量有望继续突破增长。
3. IPv4地址分配数量居全球第二
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已分配IPv4地址约3.4亿个,和2018年基本持平,占全球已分配IPv4地址总量的9.26%,排名全球第二,但与美国16.06亿个的地址量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从使用区域看,北京、广东、浙江位居IPv4地址使用量的前三名。中国部分省(直辖市)IPv4地址使用情况如图1-7所示。
图1-7 中国部分省(直辖市)IPv4地址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IPIP.NET
4. IPv6地址数量增加
自2017年年底《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动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中国IPv6通告率持续提升。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拥有IPv6地址总量约为50286块/32,较2018年年底增长14.3%,已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位;中国IPv6通告率达到11.35%,较2018年同期增长了近20%。
1.3.5 IPv6规模商用部署提速
1.中国IPv6规模部署进入加速阶段
自2018年以来,教育部、工信部、国资委、人民银行等部委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天津、河北、湖南、辽宁、江苏、江西、四川、陕西、云南、浙江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印发了推动IPv6规模部署的相关文件,中国IPv6规模部署整体进度加快。
2.电信运营商网络性能总体稳定
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移动宽带接入(LTE)网络均已完成端到端IPv6改造并开启IPv6业务承载功能,已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固网用户提供IPv6服务,国际出入口IPv6总带宽达到100Gb/s。13个骨干直联点已全部实现了IPv6互联互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教育网和科研网累计开通IPv6网间带宽6.39Tb/s。
中国主要电信运营商的IPv6网内、网间总体性能稳中趋优。2019年5月,中国主要电信运营商的IPv6网内平均时延和网内平均丢包率分别为34.45ms和0.08%,性能已接近IPv4; IPv6网间平均时延为43.63ms,网间平均丢包率指标为0.39%,网间时延和丢包与IPv4差距逐月减小。中国主要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网内、网间性能分别如图1-8和图1-9所示。
图1-8 中国主要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网内性能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监测与宽带测速平台
图1-9 中国主要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网间性能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监测与宽带测速平台
3. IPv6流量总体增长较慢
政府和中央企业网站的IPv6支持度快速提升。2019年6月,中国省部级政府和中央企业门户网站中可通过IPv6访问的占比分别达到91.2%和80.2%。重点互联网企业网站及其应用的IPv6升级改造进一步加快,国内用户量排名前50位的商业网站及应用中支持IPv6访问的占比达到80%。网站和应用IPv6改造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众多主流固定家庭上网终端不支持IPv6或软件升级存在风险。这些制约因素严重影响中国IPv6的发展,导致中国IPv6流量增长缓慢,整体规模和占比都较小。中国骨干直联点互联网网间IPv6流量如图1-10所示。
图1-10 中国骨干直联点互联网网间IPv6流量(Gb/s)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监测与宽带测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