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未来导向的文化产业
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的本质,是未来导向的产业。但是,很多人对这一特征并没有予以充分重视,商业模式的基础思维存在方向性的战略风险。例如,近几年“IP”很火,不少人购买了很多网络文学作品,计划把它们改编成电影,但是,过去几年交易的IP都是85后到95后这个年龄段喜欢的作品,这就是没有未来导向的基础思维。因为,今天电影的主流消费者是95后,而交易的IP却是95后之前的人喜欢的,相应制作的电影,谁来看呢?再过三年,主流消费者就是00后,什么样的IP才真正在市场上有生命力?如果不是立足于未来,如果不知道消费者在快速位移,那么必定非常被动。
思路决定出路,没有理论支撑的文化产业活动,是非常危险的冒险。我们必须重视方法,也就是重视商业模式,同时,要在思维上提升我们对文化产业本质的思考。例如,很多人喜欢从电影类型的角度探讨票房,事实上,美国迪士尼的电影是面向家庭的,老幼通吃,如果透过现象思考本质,就会发现“电影在为谁服务?”才是票房的本质,而不是电影的类型。
我们如何把握移动时代文化产业的本质?至少要重视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前沿性。当前文化产业的主流都在互联网上,包括微博、微信在内的新媒体非常活跃,抓住产业的前沿,才能抓住产业的机会。例如,现在很多人认为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已经过了。其实不然,从互联网前沿角度思考,作为广告载体,微信公众号这一面的红利基本上已经过去,但是,微信公众号正在变成中国最大的卖场。公众号本质是一个小平台,不仅可以做传播,它本身还是卖场入口,作为卖场的红利期才刚刚开始。文创电商型网红的微信公众号,其营业额正在不断增长。当然,小平台有真假之分。只有卖家,没有买家,这是假的平台。真正的平台一定是个能够汇聚买家的卖场,千千万万的人有机会做新媒体+文创电商的小平台,这是第二波互联网的红利。大卖场+传播性,这是前沿性角度的思维角度。
第二个方面,领先性。当前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特色,是“IT男”真正在赚文化产业的钱,原本做文化产业的人都在为“IT男”打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很多“美丽的女生”只关注内容,不关注平台和技术。没有大平台,没有领先的大技术,很难在文化产业中做到领先。面向未来的文化科技跨界融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把独家内容与某种技术的领先性结合起来,才能寻找到真正的机会。
第三个方面,整体性。中国最大的市场机会就是家庭消费。例如,当前我国的电影市场主要是针对18~28岁的年轻人,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让所有人都来看电影的话将会怎样?这是不是一个巨大的盈利空间?例如《芳华》这部电影,年纪大的人也贡献了很多票房。家庭消费具有双重顾客的特征,当前的电影,在内容上更倾向于年轻人,相当于把更多的电影消费者清理出市场。孩子与家长都喜欢的电影,才是未来的方向。
第四个方面,品牌化。无形资产对很多人而言,真的很无形。很多人只是在做项目,而没有给自己的企业打造品牌。任何项目的成败,都涉及各种市场因素。如果只把精力放在项目上,有时候赚了钱,有时候不赚钱,那么十年下来可能什么积累都没有,所以必须用企业来积累项目带来的各种资产。企业的积累包括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如果企业重视无形资产,注重自身的品牌建设,那么企业就能创造自身的整体价值。想办法把品牌做好,做出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例如“美图秀秀”现在没赚钱,但是估值几百亿元,这就是企业整体价值,是面向未来的商业模式。它的价值在未来,不在当下。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自主性最重要。什么是自主性?例如“一条”,它虽然基于微信公众号、优酷视频、土豆视频、腾讯视频、新浪微博等平台,但事实上开创了自己的小平台,创立了自家的IP品牌。当前移动时代的文化产业,都绕不开BAT作为基础平台,但是只要拥有自家IP品牌,就有了自己的未来。这个自家IP品牌,一定要自己建设,不是买来就可以的。为什么?因为一个IP其实由四个部分构成:故事IP、形象IP、产品IP和企业IP,买来的IP只能浅层开发,是有可能IP失灵的。如果是自己的,才可以不断深入孵化,最终在企业层面实现无形资产的累积。例如,迪士尼自身就是IP孵化的载体,它不断地更新内容,演化所有的形象,从而不断地通过产品让其所有的IP更加深入人心,渗透到我们家庭生活中。
只有深入研究移动互联时代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才有可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建立符合未来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
陈少峰
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