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神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制毒工厂

“现在咱们又回到‘矿山酒店’了!”骆驼警长指了指地下。“矿山就在这下面。”

惠通警长立马从骆驼警长的背上跳了下来。在他的带领下,来到了矿山口。

“这就是矿山口了!”骆驼警长带领他走了进去。

突然,他们在一大片蓝色的矿前停下了,一缕阳光照射在那片矿石上,显得格外耀眼。

“看!”骆驼警长拍了拍惠通警长的肩膀,然后指着那片蓝色的矿石。“这就是蓝宝石矿了,怎么样,很美丽吧!”

“这是蓝宝石吗?”惠通警长眯起眼睛,细细打量着那些蓝色的矿石。“我怎么觉得有些不大对劲?”

“这当然是蓝宝石了!”骆驼警长毋庸置疑地回答道。“我们‘沙漠镇’的未来就靠它了!”

“我觉得有点不对。”惠通警长发表了他的观点。

“可是我们也没办法测试啊!”骆驼警长两手一摊,表示无可奈何。

“哎,的确!”惠通警长叹了口气。

突然一口锅出现在骆驼警长的眼中,这是有洁癖的他无法忍受。“这些保安吃完饭连锅都不收,就跑出去了!”他端起那口锅,放到一边。

惠通警长突然眼前一亮,他指着那口锅,拍了拍手。“这锅是铝做的吧!”

“没错!”骆驼警长回答道。

“我有办法验证我的猜想了!”

“哦?”骆驼警长十分好奇。“怎么验证?”

谁料惠通警长故意卖起关子来。“我问你,你知道铝的熔点是多少摄氏度吗?”

“这我当然知道!”骆驼警长自豪地回答他。“660摄氏度,我的理科可是学的很好的!”

“那我再问你,蓝宝石的熔点是多少?”惠通警长紧接着问道。

“大约是2050摄氏度!”骆驼警长惊叫了起来。“我明白了,你是想将铝锅烧化,化为铝水,再将一些这样的矿放入铝水中,观察是否融化?”

“没错!”惠通警长对骆驼警长竖起了大拇指。“聪明!”

“可是我们用什么东西来烧化铝锅呢?”骆驼警长抓了抓脑袋。

“这个上面就是酒店餐厅,我们可以借用他们的煤气炉!”

“那东西能达到660摄氏度?”骆驼警长有些难以置信。

“当然可以!”惠通警长为他指点迷津。“煤气炉外焰的温度甚至可以达到1000摄氏度左右!这个温度,足以烧化铝制品了!”

“好!”骆驼警长左手取了些矿石,右手拿着那口铝锅。“事不宜迟,咱们赶快去吧!”

说罢,他们便来到了酒店餐厅的厨房内。

5分钟过去了,那口铝锅纹丝不动,10分钟后,铝锅底部穿了一个大口子,随后铝水慢慢滴到了事先准备好的铁锅中。25分钟后,铝锅完全烧化成了铝水。

“呼!”惠通警长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惠通兄,铁锅中的铝水已经有的在凝固了。”骆驼警长着急地朝他挥了挥手。“这会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啊?”

“你不是学理科的吗?”惠通警长对他笑了笑。“难道你们物理老师没有教过你们晶体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吗?”

“哦?有这条吗?”骆驼警长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他只好将采集好的蓝色矿石放在了铝水中。

不过,令他吃惊的是,刚放进去的蓝色矿石一下子就不见了踪影。

“这?”骆驼警长吃惊不小。

“我早就料到会是这样,这根本就不是蓝宝石!”惠通警长下了结论。

“那这种矿石是?”骆驼警长不解地问道。

“我也不好说!”惠通警长将烟斗叼在了嘴里。“总之,这肯定不是蓝宝石,蓝宝石的熔点要比这种矿石的熔点高得多。”

骆驼警长沉默了。

“走吧!”惠通警长最先打破了现场的寂静。“咱们再去矿山内,我相信真相就快揭开了!”

矿山内的石壁上,到处分布着这种美丽的蓝色矿石,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惠通警长用两个手指在一片分布着密密麻麻的石壁上轻轻敲击了几下。清脆的回声传入了他的耳朵里。

“这石壁是空心的!”惠通警长朝骆驼警长挥了挥手。“你帮我一块推推。”

“好啊!”骆驼警长连忙跑去,不费吹灰之力就推开了眼前的石壁。

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漆黑的走廊。

惠通警长拿出手机照明道路,不到一分钟,就走到了走廊的尽头。那里有一扇装有密码锁的门,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墙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字符:

(1)31,41,59,?

(2)宫:1,商:2,角:3,羽:5,徵:?

上过警校的他们知道这串字符一定与密码有关,可这有什么玄机呢?

骆驼警长突然发现(2)的几个汉字就是古代的“五声音阶”!

“惠通警长,我发现(2)中的几个汉字竟然是古代的“无声音阶”,这么算的想的话,最后一个密码就是4了!”

“分析的很正确!”惠通警长夸赞道。“只是31,41,59,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突然,一个念头飞过他的脑海,他大叫一声。“圆周率!3.1415926......!”

“原来是这样!”骆驼警长恍然大悟,然后他们一同走到了密码门的前面,共同输入了破解出来的密码——“264”。

“吱!”密码门成功地被打开了。一束耀眼的光芒射了过来,迫使他们一齐用双手蒙上了眼睛。待适应后,缓缓睁开双眼。

一个巨型机器工作着,那种蓝色的矿石通过传送带运输到了机器中,迅速液化后,装进了事先处理好的“玻璃瓶”中。

他们不约而同地张大了嘴,一切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