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加个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2章 子义拜见明廷

刘毅不知道他自己要是再晚一点说,卖个关子什么的,说不定已经翻车了,他其实有一些想岔了,陷入了思维误区。

孔融是什么人?名士!当世大儒!他施恩那叫做有君子之风,叫做礼贤下士,是看得起你。就连刘备当时已经是平原相,两千石的大员,知道孔融居然听说过他都激动无比。

而他刘毅是什么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令,他这样干别人心里难免会嘀咕,怀疑他是否别有所图。

幸好刘毅平素不喜欢磨叽,直接把话说完。

而李氏、太史慈二人听得此言皆是心中剧震!

县尉?

不是去做杀手刺客?

县尉她知道,是一县之中仅此于县长的大人物,是掌管一县兵事治安的实权派。

不过……没听错吧?

“明廷说的可是县尉?就是那个轶两百石的县尉?”李氏双手紧紧攥着衣服下摆,犹豫着出言问道。

一旁的太史慈也忍不住有些紧张,吏和官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此前他打算去做的奏曹史是吏,而县尉是官。

哪知道刘毅笑着摇了摇头,“不是。”

不是?

难道刚才的只是戏言?

也是,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此人定是听到了刚才慈儿在门外的话语才如此调侃。

心中虽这么想,但是李氏还是难免涌起一丝愤怒。他们虽然是平民,同这明廷地位悬殊,但是也不该被此人这般戏弄!

而太史慈心情却很是激动,同他母亲李氏不同,他对官制很清楚,千石明廷所辖必是万户大县,而这种大县对应的县尉,非是如黄县一般的两百石。

而是四百石!

果然,他见那刘明廷笑着解释道:“平寿县为近两万户的大县,按制,平寿县县尉轶为四百石,非是两百石。现在平寿县县尉空缺,我欲荐太史慈为县尉。”

不是开玩笑?四百石,那岂不是同黄县县长一样了?儿子有志于此,做母亲的肯定也会稍加了解,她知道他们的顶头大官黄县县长就是四百石。

李氏虽然不清楚官和吏的地位差别,但是她知道四百石同一百石的级别差距,中间隔了比两百石、两百石、比三百石、三百石。

整整跳了五级!两者简直是天壤之别。

而且,作为一个县令,县尉一职已经是这刘明廷能拿出的最大筹码,此人还每月都差大兄带来礼物,今日更是亲自前来,已经表现出了他的重视和诚意。

自己之前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一想到这里,李氏就感觉很羞愧,她讷讷说道:“多谢明廷抬爱。”

说着她对着太史慈一瞪眼,呵斥一声,“愣着干什么呢,还不快同明廷见礼?”同时还对着刘毅解释道:“我儿无甚见识,一时慑于明廷威仪,未能及时同明廷行礼,望明廷见谅。”

……这李氏也真是有急智,看样子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要不是他通武艺,同太史慈气机交融,感受到那股隐含的戒备,说不定就要被忽悠过去了。

不过他现在也大概猜到一些,应该是自己贸然相访唐突了,李氏这样反复也全是为了她儿子,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李氏一片拳拳爱子之心,就如同前世他母亲了帮他找工作殚精竭虑一样……

刘毅收敛了一下内心的伤感,继而摆摆手道:“无妨无妨。”

他见太史慈头上已经着冠,便出言相询,“慈既已加冠,不知道取的是何字?”

应该还是子义没换成别的吧……

太史慈听到两人刚才的对话已经是羞得满脸通红,他刚才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接到了母亲的一个眼神,又看刘毅似乎是个练气有成的好手,就连忙展开气势锁定二人并加以威慑。

所以他很清楚刘明廷绝对知道刚才他是心存戒备的,不是如阿母所说的什么“慑于威仪”。

反而是他自己,贸然展开气势来震慑二人。此时他万分庆幸刘明廷实力还不错,如果也像大舅那样被压制得说不出话来,那乐子就大了。

李氏不知道习武之人的门道,随口扯了个一戳就破的谎,太史慈自然是臊得满脸通红。

但是他毕竟是个大孝子,不会因此事责怪母亲,所以他只是深深下拜,闷声道:“太史子义,拜见刘明廷。”

“免礼,免礼,子义快快请起!”刘毅不待他拜下,便上前将太史慈扶起,同时递了个眼色给旁边的王费。

在太史慈解除了气势后终于能开口说话的王费接收到了刘毅的讯息,他先是轻咳了一声,吸引了另外几人的注意力,然后才笑呵呵地说道:

“妹子,侄儿,刘明廷在仍是屯长之时就听闻子义之名,但因为忙于剿灭蛾贼,才没有亲自前来,现在以四百石之位相邀,不知道二位意下如何?”

母子二人对视一眼后,李氏缓缓说道,“明廷如此厚爱,我等自无不允,子义就托付给明廷了。”说完她又对着太史慈肃声道,“我儿谨记,你追随明廷,切莫违背了信义二字!”

太史慈亦是大声回答:“孩儿谨记阿母教诲!”

随后他整了整衣衫,对着刘毅拜倒在地,“太史慈拜见明廷!”

这次刘毅没有着急上前去扶他,因为这一拜是代表主从关系的确立,代表了身家性命、命运前程的托付,是非常慎重严肃的。

等太史慈拜完,刘毅才上前将他扶起,并回了一揖,太史慈也站着受了,待两人互礼完毕,认主仪式完成,太史慈便自觉的站到了刘毅身后。

其实刘毅倒是挺想听到太史慈叫主公的,可惜能够被称为“主公”的只有刘备一人。

前世刘毅看电影电视剧时见张口闭口喊主公啥啥的有些好奇,就去和贴吧上水友们讨论,考据后最终的结论是“主公”应为刘备的专有称呼,而且是在他从入主益州到称汉中王这段时间的称呼。

当时曹操官职已经是丞相了,而刘备作为一个能和曹操对抗的实力派大诸侯,官职才是益州牧,位居曹操之下,那怎么行?然后就有手下结合“主上”和公爵级别的称谓“明公”两个词生造了“主公”。

他们当时发现,在《三国志》和裴注里,“主公”一词,一共出现了十多次,全部是在《蜀书》当中,魏、吴居然丝毫没有提及,而且在刘备称王之后,“主公”也随之变成了“大王”。

现在真正来到了汉末,他确认目前果然还没有“主公”一词。

刘毅正发散思维想着以后是抢刘备造的“主公”还是孙权造的“至尊”,身后的太史慈转到他面前来,向他抱拳道:“明廷可否容慈些许时日,好安置阿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