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口号无需改译
最近,拜读了高放先生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译语可否改译》(载《北京日报》3月17日以下简称“高文”),文中提议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改译为“所有国家劳动者,联合起来!”我认为,这句世界性的历史口号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译文上都改不得。理由很简单,译文本身是准确无误的,而这一改动,其含义就变得离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本意了。
“无产者”和“劳动者”的含义是不同的,《宣言》中所说的只是“无产者”
高文提出“无产者”改译“劳动者”的一个理由是,“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无产者’与‘劳动者’基本上是同义语”。但实际上,“无产者”和“劳动者”的含义是不同的,特别是在《宣言》中,强调的是“无产者”,而不是“劳动者”。无产者是劳动者的一种,但劳动者并非只有无产者。在人类社会中劳动者是一直有的,原始社会不用说,奴隶社会有劳动者奴隶,封建社会有劳动者农民,但他们并不是《共产党宣言》号召联合起来的人。这一点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讲得很清楚,“穷人和劳动阶级一向就有;并且劳动阶级通常都是贫穷的。但是……这种工人,即无产者,并不是一向就有的”。“无产阶级是由于工业革命而产生的,这一革命在上世纪下半叶发生在英国,后来相继发生于世界各文明国家”,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出现于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开始得到发展壮大。所以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或者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那时候有些概念恐怕还容易混淆,《宣言》不嫌麻烦地对有关名词加了说明,例如:“它(资产阶级)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
无产者是与资产者一道登上现代社会的舞台的。《共产党宣言》用整整一章来论述资产者和无产者。恩格斯在《宣言》1888年英文版上专门加了一个注说:“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这个定义把所有其他劳动者,如农民、手工业者排除在外了。在《宣言》里,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手工业者和农民一旦降到无产阶级的队伍来之后,也就变成无产者,成为雇佣劳动阶级中的一员,而不再是农民或者手工业者了。
《宣言》号召联合的对象只是“无产者”,而不包括其他劳动者
马克思恩格斯把无产者看作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但是它们要推翻资本主义社会靠单个的力量是不行的,资本是国际力量,因此宣言号召他们联合起来,这样才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他们这里号召联合的对象只是无产者,而不包括其他劳动者。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写道:资产阶级时代有一个特点,这就是“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可以把这里的无产阶级替换为“劳动者阶级”吗?显然是不行的。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不是一般劳动者阶级,而是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一旦去掉“无产者”或者“无产阶级”这个概念,整个《宣言》就无立足之地了,因为资产阶级失去了它的对立面。
1864年马克思用英文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因为是工人协会,所以较多用工人阶级这个名词,而少用无产阶级。章程谈到“工人阶级的解放”,在另一个地方又说“劳动的解放”。确实,这里是把“工人阶级”和“劳动”等同起来的,但是这里的“劳动”不是指一般的劳动,而是指“雇佣劳动”,因此这里说的是雇佣劳动的解放,正因为如此,在德文版中“劳动的解放”一语用的是更为明确的“工人阶级的解放”。
讲了基本概念之后,可以来谈谈翻译问题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翻译是准确的。这个口号的德文是:ProletarienallerLander, vereinnigteuch!德语Proletarien只能译作“无产者”,没有别的含义和译法。恩格斯认可的Working menofallcountries, unite!中的“工人”毫无疑问指的是“现代工人”,即无产者。由于《宣言》对这个概念界定得很清楚,不会发生疑义。
至于“全世界”一语的翻译同样是准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这里要强调的恰恰是全世界无产者的共性,共同的利益,而不是他们之间的民族属性或利益的差别,共性才是联合的基础!
“《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
高文提出的问题显然不仅仅是译文的修改问题(因为译文本身是正确的),而是对《宣言》的基本内容进行修改的问题。
那么,《宣言》的内容是否全都正确?《宣言》可不可以修改?回答是肯定的,其中一些过时的不适应新的条件要求的原理、公式、口号,可以也应该予以修改。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就在这方面作出了榜样。对《宣言》的以后的各种版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了许多序言,加了许多注释,指出哪些提法、主张不准确,哪些已经过时,需要修改。顺便说一下,在纪念《宣言》发表160周年的时候,非常希望学者们来继续马恩的这项工作,结合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实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好好研究一下《宣言》提出的各项原理和主张,看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已经过时,这对我们的事业是非常有好处的。不过马克思恩格斯有一个重要的原则,这就是1873年德文版序言所说的:“《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也就是说,宣言的正文,不管是对是错,不能修改,就是原作者也无权修改。这是对历史文献的科学严谨的态度,是唯物主义的历史主义,是非常值得效法的。
而高文提出的修改或重译的理由,概括起来就是要使《宣言》中的这个口号适应当前的需要,让口号“与时俱进”。但是要这样做,办法不应是改译口号,或者修改口号本身,而是另提口号。可以举一个例子,20世纪初,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各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蓬勃兴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显然已经不够,需要扩大联合的对象。1920年9月召开的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就提出了另一个口号:“全世界无产者和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它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保持了连续性,但不是对这一口号的修改,而是另行构思一个新的口号,加进了新的内容。
《北京日报》2008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