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从历史中学习
21世纪的主要特征是否可以界定为大国之间的合作,抑或,这是一个国家之间围绕新理念而展开冲突的时代吗?最近发生在北非、中国南海和俄罗斯周边的利益冲突是否预示着一种向19世纪多极(multipolar)体系的回归?或者,整个极性概念都有违时代的发展潮流?我们怎样预测,对当前的时代如何进行最佳界定,或者未来将带来什么?变化中的国家身份,以及非国家行为体和组织的互动,会如何影响国家利益和国家向前发展的能力?
通过回顾过去,我们已经迈出了回答这些问题的第一步。我们对当代国际关系发展过程的考察,聚焦于国际关系的核心概念是如何出现和发展的,最突出的是国家、主权、民族、均势和国际体系。这些概念每个都形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为当代国际关系提供了建筑材料。国家已经很好地确立了,但是它的主权可能受到外因和内因的侵蚀。当代国际体系的首要特征,正随着冷战两极(bipolarity)体系的终结而处在变革过程之中。
此外,我们已经看到人民及其领袖记忆历史事件的方式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既定事业或行动的合法性的认知。中国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以及认为日本从来没有令人满意地承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犯下的种族主义暴行的感觉,依然影响着今天的中日关系。伊朗对美国和英国支持伊朗前国王(被伊朗看作邪恶独裁者)的记忆,以及关于它们最近对两个主要伊斯兰国家——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入侵的记忆,严重影响着伊朗对于获取独立的核威慑能力的看法。因此,理解历史事件是理解当代领导人及其领导下的人民行为动机的好方式。
为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发展趋势和这些趋势如何影响了当代思想,我们将转向理论。理论提供分析的规则,并对具体事件提供一般性的解释。第三章,我们将考察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这些理论从极其不同的视角看待过去。
讨论问题
1.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通常被看作现代国际关系的开始。该条约为什么是一个有用的基准?这个基准忽略了哪些因素?
2. 欧洲列强的殖民化已经正式结束了。然而,殖民时代的影响犹在。请用具体例子加以解释。
3. 冷战已经结束了。请探讨两个冷战政治犹在的当代事件。
4. 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与西欧和美国历史非常一致。带着这种文明偏见,我们会忽略什么?
关键术语
均势 资本主义 冷战 殖民主义 遏制 缓和 威慑 多米诺效应 霸权 混合战争 帝国主义 国际联盟 合法性 民族 民族主义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推回 社会主义 主权 峰会 超级大国 第三帝国 跨国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反恐战争 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大规模毁灭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