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审读小组名实谈
按照评选条例,茅盾文学奖从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部作品中,由审读小组筛选出20—30部作为候选篇目,再交给评委会最后定夺。
从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审读小组成员来看,基本是属于资深出版家、资深编辑家、文学评论家,年富力强,主要从事当代文学的编辑、出版和研究,而且对整个文坛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且自身艺术素质较高。
但他们是个审读小组,他们说话算不了数,名不正言不顺,多多少少有点“陪太子读书”的味道。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审读小组确定的20多部候选作品中,有的是比较靠前的,甚至全票通过的作品,却可能根本不会获奖;第二,没有列入审读小组推出的候选作品,评委会也可以经过3名以上评委的提议,在经过评委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取得不少于半数的票数后,可在审读小组推荐的书目以外,增添备选书目。有时,审读小组的意见和评委会的意见相差很大。据介绍,第三届、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都有没有进入审读小组推出的候选作品范围的,但也获了奖。
在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中,这批由优秀编辑家、评论家、出版家组成的审读小组,在138部参评作品中,推出了25部候选作品。其中全票通过的是:《长恨歌》(王安忆)、《尘埃落定》(阿来)、《第二十幕》(周大新)。另外的得票居前的几部是《许三观卖血记》(余华)、《高老庄》(贾平凹)等。这个体现审读小组的意愿的名单肯定也会引起社会的争议,但基本会符合大多数读者的意愿。但评委会最后的评选结果如何?那只有走着瞧了。
1999年8月已经评选25部候选作品出来,但现在却没有了下文,呈现出一副“难产”迹象。一种说法是,有关方面因为对候选篇目不满意而暂停。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评委的名单难以确定而搁浅。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本届茅盾文学奖出现“难产”呢?笔者专程赴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