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天灾人祸无活路 少小随家闯关东
第一节 关东逸事
关东曾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地方,当年的流放之地,有罪之人要发配到宁古塔,发配到黑龙江。但经过开发之后,这里成了关外人向往的富庶之地,每当遭到天灾人祸都要来这个地方避难,于是这里就有了新的悲欢离合。
天灾人祸,社会动荡。李海青一家逃荒关东,不仅延续了生命,还意外收获了爱情。
诗曰:
自古中华出圣贤,辉煌历史五千年。
英雄淘尽风流在,沧海横流卷巨澜。
大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是由出身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在满洲(现今中国东北)建立的汗王朝——后金。自建朝以来,就觊觎中原,总想鲸吞江南的锦绣之地,可总是望而兴叹。时值明朝末期,政治腐败,农民破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加上连年灾荒,土地都被皇亲贵族、地主豪绅霸占,千百万农民身上无衣,口中无食,生活极度困苦。各地农民不断起义,冲击着腐朽的明王朝。
1644年3月18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克明朝都城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后金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明总兵吴三桂投降满洲,多尔衮率八旗军打败了李自成。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经过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出现了让人欣喜的“康乾盛世”。
但是事物的发展总有它的兴衰规律。大清王朝传至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二帝后,国运衰败,气数将尽。父子即位统治时间仅24年,但由于连年灾荒不断,贪官污吏监守自盗,早已把国库掏空。就在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官府衙门巧设名目的各种苛捐杂税照收不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大清国民,已无法生存,为了活命不得不起来反抗。因此,南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1851—1864),遍及了18个省,占领了东南半壁江山;北有捻军(1853—1868),响应洪秀全的号召,各地揭竿而起,波及皖、鲁、豫、苏、陕等8个省区。
内乱频发,外患迭起。而后一时间中华大地成了多事之秋,眼看清朝大厦将倾。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中,清朝政府先后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丧失政治、经济、外交等独立地位。同治6岁登基,慈禧发动北京政变,从而开始了她长达48年之久的垂帘听政。慈禧虽然实施了一些新政,试图来改变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但总是收效不大。同治去后,1875年4岁的光绪登基,但是慈禧还大权独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英法等列强占广州,直驱天津,攻破京城,将百年皇家园林圆明园付之一炬。沙俄打劫占领东北,又和清政府签订了一些不平等条约。列强在大清朝的土地上,享受着特权。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主战,可惜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于是光绪接受维新派的建议,准备实施新政,力求通过变法来改变清王朝所面临的奄奄一息的命运。变法提出后,立刻遭到以慈禧为首的朝廷保守派的极力反对。变法失败后,光绪清楚地认识到,大清国的命运将断送在以慈禧为首的朝廷保守派的一些人手中,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此时的光绪已回天无术,只好带病延年。
人祸不断,战事频仍,老天也偏是凑趣。就说山东省吧,大旱从1876年开始,持续4年,接着自光绪五年(1879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连续闹水灾,真是民不聊生。山东有个武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北,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建制于春秋时期,西晋太康年间称为武城,沿用至今。就在光绪十五年的三月八日,在武城县祝官屯,屯东李宗盛的婆娘又生了一个男孩,本来居家过日子,添人进口本是件高兴的事,可是全家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因就是生不逢时。当时山东一带,水灾旱灾连年不断,减产歉收,生活艰难。
义和团兴起后,清王朝对外腐败无能,八国联军(英、法、德、俄、美、日、意、奥)侵入中国,后来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亿5000万两(4亿5000万即当时中国总人口,以示每人一两,达羞辱中国人之意)。贪官污吏大肆催粮催捐,搜刮民脂民膏,地主也如狼似虎,使得农民一贫如洗,于是纷纷反抗,八国联军入侵前,甚至妇女们都组织了起来,成立“红灯照”。现在大人们都难以活命,拿什么去喂养婴儿。父母一起合计,既然孩子来到这个世上,也是心肝宝贝,不管父母吃多大苦、遭多大罪,也一定要把孩子养活。
李家于是给儿子起了一个乳名叫“丹忱”(意思是父母的生活担子太沉重了)。这个小儿子历经坎坷,长大成人后,成为英名一时的人物。先后曾用过的名字有李丹忱、李青山、李海青、李忠义(为了行文方便,本传记以其江湖报号李海青来叙述)。
李海青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东北义勇军历史研究者计英臣在其《黑龙江义勇军最早的创建者——李海青》一文中说:“李海青是黑龙江义勇军最早的创建者,是东北义勇军的著名将领,是察哈尔抗日的中坚力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率领义勇军参加了江桥抗战,与中国军队共同打响了抗日第一枪。在抗日战争中,率部跨越九省市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热河、河北、察哈尔、北平市以及东三省特别行政区哈尔滨),纵横几万里,是为数不多的参加过江桥抗战、热河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卢沟桥抗战的将军;是东北义勇军中抗日最坚决、抗战时间最长、抗日战场最大、功勋最为卓著、让敌寇闻风丧胆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中有所介绍,其名列于东北抗日义勇军一百零八将之中,并镌刻在东北抗日义勇军广场的纪念碑上。”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听到这一消息,计英臣多次向民政部上报材料,积极为李海青申报抗日英烈。2015年8月24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李海青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十六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的身份,被批准为抗日英烈。
从这里可知道李海青是一位在东北抗日的英雄,那他是怎样到东北黑龙江的呢,那就且看下文吧。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李海青已经10岁,山东仍是十年九灾害,连年闹灾,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相继在饥饿中故去。许多农户几年无收,李家是人口多的穷佃户,更是在劫难逃,村里的野菜树皮都被穷人吃光了。
李海青父亲跟全家人合计,与其全家人坐以待毙,还不如举家搬迁,闯出一条生路。人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经常听闯关东的山东灾民回来讲,有“关东城黄金铺地,日子好过”的传闻,“关东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富庶,这给走投无路的李海青一家带来了求生的一线希望。
关东在明代主要是指辽东地区,到了清代把吉林、黑龙江也涵盖其内。这里地广人稀,土地肥沃,人们生活比较富裕。多年来成为中原饥民逃难的首选之地。于是,父母把海青的姐姐留在山东找了婆家,父母和海青的两个哥哥加上10岁的李海青全家5口人,肩挑背扛闯关东。在逃荒的路上,看到了很多山东老乡死在路上。李家老少沿路乞讨,含辛茹苦,历经近两个月的时间来到松花江和嫩江交汇处的大平原,这个地方是北大荒的富庶之地。
当时,对于举目无亲的异乡人,来到北大荒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但想找一个比较合适的落脚处,谈何容易。李海青一家先后从郭尔罗斯后旗一带农村,辗转肇州周边乡屯,父兄给地主家做短工、当长工、赶大车、干零活,干一年半载换一个地方,没有固定的落脚村屯。
肇州是鱼米之乡,建制于金天会八年即公元1130年,为了纪念完颜阿骨打率部在反辽起义中连战连胜,在出河店址(今茂兴镇勒勒营子古城址)建州,命名为“肇州”。其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下游左畔。清顺治五年(1648)划肇州建郭尔罗斯后旗,最初的旗府设在榛子岭(今肇东市四站镇榛柴岗),蒙古名嘉朱温都尔。后来在境内设两个公府,西公府驻今肇源民意乡西公营子,东公府驻四站老爷屯。1906年2月1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黑龙江将军奏准,设置肇州厅,选驻“骆驼脖子”(今肇源镇),辖境包括今肇州、肇源、肇东三县(市)。后来肇州(1913年)、肇东(1914年)在郭尔罗斯后旗立县进行汉人治理。1937年4月郭尔罗斯后旗改称肇源县。这就是现在所说的“三肇”。
在辗转中李海青一家饱尝了背井离乡,在家处处好,出外事事难的滋味。但有一点值得全家人欣慰的是,在北大荒干活儿只要人勤快不懒,就有饭吃饿不死人。穷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穷帮穷”。可以说,善良的人还是多数的。李海青一家在北大荒奔波,见到了8年前闯关东的李开树。李开树现已是肇州种粮大户,论辈分是李家没出五代的本家,是李海青的族兄。李海青一家在族兄李开树的关照下,在肇州县境内一个叫张家围子的小屯子住了下来。父兄早出晚归,给本屯地主家当长工,干杂活。李海青岁数小暂时还不能帮家干活儿。由于李家人憨厚,淳朴善良,待人和气,干活儿手脚勤快,深得工友和雇主的赏识。农闲时,全家动手,挖了近两亩的小荒地,种些蔬菜和年吃年用的农作物。李海青父母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人,治家非常勤俭,日子过得一天天好起来,除全家人年吃年用外,还有结余。
1904年3月(清光绪三十年),李海青刚好过完15岁生日,在族兄李开树家放羊也有三年多了。族兄李开树闯关东落脚北大荒,艰苦创业,已经有十多年。创业所付出的艰辛,只有当事人体验得最为深刻。现在李开树创业已经初具规模,有良田二十余垧,骡马三十多匹,羊近百头,除雇李海青放羊外,还常年雇七八名庄稼把势(长工、种田能手)侍弄这二十多垧大田。在张家围子方圆百八十里不算首富,也是富裕人家。
李海青通过放牧生涯,结识了两个最要好的朋友,通过朋友间往来,心情豁达开朗了许多,特别是认识义兄关寿峰后,李海青明白了很多道理,学会了许多求生本能,并深深体会到无知与愚昧是贫穷的根源。人过于老实,逆来顺受,就会被人宰割,受人欺负。只有摆脱落后和贫穷,才能立足在这个世上。李海青不仅这么想,而且也努力地朝着这个目标去做。李海青心里盘算,要拼命地赚钱,以族兄李开树为榜样,艰苦奋斗,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和族兄李开树一样成为富裕户。
李海青另一位好朋友,是一位蒙古族青春少女木兰。家住肇州喇嘛寺屯,当时虽叫屯,却没有多少住户。除喇嘛寺外,仅有几个蒙古包,蒙古族牧民在此放牧,做临时栖息之地,属于肇州与郭尔罗斯后旗的交界处,三不管的地方。木兰的阿爸扎木苏荣,年轻时被郭尔罗斯后旗牧民称为“草原上的鹰”,是蒙古族青年的摔跤王,不但骑术好,枪法准,而且还是郭尔罗斯草原上著名的兽医。独生女儿木兰活泼可爱,有着蒙古族姑娘的鲜明特点:高颧骨,单眼皮,眼睛虽然不大,却很有神,一副笑面,身体发育很丰满,说话如风铃般动听。用一句贴切的话形容,就是很有东方女性健康美,木兰非常活泼可爱,比李海青大一岁。
木兰跟李海青初次相识是在李海青13岁那年,那时李海青的家在张家围子住不到一年,父亲跟两个哥哥披星戴月给本屯地主张大腮家扛活,做长工。李海青年龄小,不定性,什么重活也干不了,当时也没人雇,只好在家帮母亲干点儿杂活儿,有时也到自家开的小荒地干点儿农活儿。转过年春天,海青父母商量后,买回两个小猪崽,准备等到年关小猪长大后,可以杀一头卖一头。不但过年有肉吃,还有买年货的钱。
养过猪的人都知道,如不养种猪和母猪,都得劁一刀把公猪的睾丸或母猪的卵巢摘出。这种兽医的小手术人们叫作“劁猪”。劁过的猪从此后不再发情,才会一天天长膘,就是我们所说的养肥猪。这种肥猪肉开锅就烂,鲜嫩好吃。李家的猪崽买回来了,“劁猪”这个技术活,全家都不会。通过乡邻们介绍,扎木苏荣大叔带着女儿木兰来到李海青家。扎木苏荣大叔劁完猪后,父女俩在李海青家吃的饭。木兰和李海青下午几个小时的相处,很合得来,酒足饭饱临走时,木兰姑娘诚恳邀请小海青到她蒙古包家中做客,玩几天,反正小海青在家也闲着没事,都是同龄人。李海青见木兰话说得如此真诚,心想出去走走也好。但他做不了主,用期待的目光看着父母,还没等自己的父母发话,身手敏捷的木兰早已牵着李海青的手跑出门外,把李海青拽上马,并叫李海青搂住自己的腰,催马扬鞭,紧随扎木苏荣阿爸的马后,传出木兰风铃般的声音:“李大伯,大妈!小海青在我家玩几天后,我再用马把他驮回来,二老放心好了。”
李家被劁过的小猪,由于李海青母亲喂得好,平时又多加点儿苞米糠,长得特别快。人们不是常说嘛,别看猪崽小,全靠糠瓢舀。意思是说,只要会养猪,饲料跟上,猪就会骨头肉一起长。年初期盼的养肥猪,年吃年用的目标一天天接近,全家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不久,族兄李开树把自家的羊群交给李海青让他放牧,因羊群的数量不是太多,海青又在本屯收了几家散养户的羊一起放。李海青从14岁至15岁,在这近一年半放羊生涯中,从没因为头疼脑热耽搁。说得确切一点儿,就是风雨不误,一个休息日也没有。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自从跟木兰姐到她家玩了一次之后,两个小朋友的友谊更深了一步。自从李海青当了羊倌之后,两个小朋友接触的次数逐渐多了起来,同时也方便了很多。两人再也不用到对方的家,也不用担心老人们的拘管,从此打开了两位小友的心灵的窗口。木兰时隔三五天,必定一个人骑马到草甸子上去看李海青,还给李海青带点儿好吃的。羊群在草原上游动,两个少年,一个吃着美餐,另一个唱着蒙古族民歌,这真是其乐无穷,如诗如画,仿佛进入了仙境。
如果时间长了木兰没有到草原来,李海青企盼的心就火急火燎的,有些坐卧不安。一个人会自言自语:木兰姐她怎么这么长时间还没来,是不是病了或是家里出了啥事了?两个人从期盼到思念,这种友谊是建立在相互体贴和关爱的基础上的,显得甜美和纯真。朋友是不分男女的,人间有大爱,社会才会变得更美好,生活才有色彩。所以人们更加珍惜这纯真的友谊,进而发展成为男女间的情谊。
正是:
人间福祸自难知,何晓运来运去时。
尘世姻缘谁可定,红线一牵怎不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