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家境不富穷人苦 求生艰难路不平
谋生的路是世界上最难走的路,创业的路是最艰辛的人生路。李海青在谋生中创业,所走的路必然不寻常。
诗曰:
人生好似是飘萍,无奈逐流恨不成。
憔悴朝歌心自苦,何时有信到龙庭!
1907年12月中旬,李海青回家和父母商量,要在农历十二月末辞掉马倌这份活儿。李海青说:“我不想再当马倌,当马倌有啥出息。头两年我因年岁小,没有办法,转过年我就19岁了,我已经长大了。今后还要成家,娶妻生子,我需要很多钱。父母年岁已大,我不能再靠父母了,我要独自出去赚钱闯荡一下,有机会学点儿手艺,将来也能养家糊口混碗饭吃。”父母听了小儿子一番话,觉得儿子真的长大了,说得蛮在理,虽然舍不得李海青出外闯荡,但又没有反驳的合适理由,只好由着李海青的性子去做。同年阴历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李海青辞掉了马倌这份活儿,回家过阴历年。
1908年3月,李海青来到了肇州这座小县城,当时说是县城倒像个大屯子,由于城不大又比较落后,买卖商号只有可数的几家。李海青到了县城才知道活儿十分难找,只能帮人临时干些装车卸货的杂活儿,别说赚钱,当时就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回家吧,又怕家里人和乡邻说三道四,出来才几天就回来了。李海青第一次体会到求生不易、赚钱更难的道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老天饿不死瞎家雀儿”,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不能回去,一定要坚持住。李海青暗下决心。
此时,天气渐渐转暖,在一起干装卸活儿的一位工友讲:“开江了,咱们上肇源打鱼去。”李海青硬着头皮跟这位工友来到肇源。当时肇源有个建筑工程队正在招力工,李海青前去报名当了力工。来到工程队后,李海青非常认干,从不耍滑偷懒,少言寡语,又会来事儿,包工头和瓦工师傅都非常喜欢他。当时队里有个瓦工老周师傅,对李海青是看在眼里爱在心上,见李海青才十八九岁当力工,有点儿可惜,在日常干活儿中又发现李海青非常聪明好学,如果培养成瓦工,一定是把好手。老周师傅问李海青愿不愿意学瓦工,李海青说愿意。老周师傅征求包工头的同意,李海青拜老周师傅为师,在工程队里学瓦工。
同年秋天,李海青家从张家围子搬到离大同二十多里、离大官屯(今双榆树乡)不远的一个屯子定居,这个屯子后来就是现在的“海青窝堡”(今双榆树乡向阳五队)。
天气渐渐上冻,工程队活儿已干完,开始猫冬放长假要等到春暖花开时再回队干活儿。李海青在队里学瓦工时间不算太长,满打满算才10个月,在这10个月中,由于周师傅的言传身教,个人的勤奋努力,李海青的瓦工技术突飞猛进,队里安排的瓦工活儿,他都能又快又好地独立完成,队长也很满意。例如,砌墙把大角子,砌门窗口要求平直达标,墙面平滑灰口均匀一致。李海青干出的瓦工活儿不像是新手干的,倒像个技艺超群的老瓦工干的。又由于李海青为人处世实在,包工头特别看重这个青年人,不但喜欢他这个人,更喜欢他干的活儿。在这10个月的学徒期间,海青一直挣着力工工资,包工头向李海青和队友们宣布,李海青出徒了,过年可以挣瓦工钱了。李海青从心底里感激周师傅一年来的培养,更感谢包工头对他的恩惠。
1909年4月,李海青帮家种完地后,准备回工程队干活儿,临走前向父母兄嫂们讲:“学瓦工我已出徒,再回工程队干就能挣瓦工钱了,我想今年秋咱家把房子盖起来。咱家人口越来越多,孩子们越来越大,房子已经不够住了。盖好房子后把老房子当仓子,咱家破东西又多,装粮食和破东西没个仓子怎么行?我八月节前后就把钱拿回来,盖几间房是没问题的。”
这一年工程队是在安达站干活儿,离肇州百十里地,离家也不远。肇州的运粮大车来往安达,回家也很方便。当时安达站是粮食集散地,东部十多个产粮县的粮食都运往安达,再由安达运往各地。许多国外粮商在安达站设有办事机构,所以土木建筑的活儿也多。李海青干活儿的工程队在安达站建南市场,南市场建完还建北市场,工程量之大足够干二三年了。阴历八月十五快到了,工程队队长认为工期短任务重,这几个月工友们干得很辛苦,现在活儿透亮了,总算可以喘口气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日放三天假,家近的可以回去看看,家远回不去的可以去澡堂子泡泡澡,听听戏。李海青八月十四清晨,跟师兄弟一起回家,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盖起了五间土坯房。当时屯子有好几个年岁大的乡邻都夸李海青真有出息。八月十六日晚饭前,李海青和师兄弟回到了所在的工程队。
李海青利用工程队每年放冬假时间,帮家干些农活儿,冬天积肥,春天送粪春耕整地。他发现父母年迈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已不能劳动,二哥又患上肺病弱不禁风,别说干活儿,命都难保。家庭重担明显落在大哥一人身上。有时大嫂、二嫂帮他点儿,李海青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要想解决自家劳力不足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拴车买马,可是拴车买马需要一大笔钱,不像盖几间房那么简单,想来想去还得自己去工程队挣。父母年迈,二哥治病都需要花钱,想想自己负担也不小,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婚事,只有等几年再说了。李海青在工程队饮食生活中,精打细算能省就省,从不乱花一分钱。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用两年的打工钱和日常节省的零用钱,在1911年11月,买了两匹马,拴了一挂车。
1912年3月末,李海青和大哥赶着车往自家的地里送农家肥,由于去年冬天买了车马,今年春耕施肥整地就方便多了,除了大嫂帮着在地里忙活外,二嫂就不用再干农活儿了,专心在家照顾患肺病的二哥。另外在家做饭,侍奉年迈父母也得有个人。在工程队还没来人通知上工前,为了减轻一下大哥大嫂的负担,李海青会多干点农活儿,尽量帮着把地种完。春季正是老年病的复发期,先是父亲的心脏病老寒腿怎么治都不见好,接下来母亲的哮喘病又犯了,李家一下摊上三个病人。对老实厚道的大哥大嫂、六神无主的二嫂来说恰似晴天霹雳,不知如何是好。好歹李海青在外打工好几年,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大主意还得李海青拿。根据家中实际状况,工程队暂时是回不去了,家中一大堆事等着他去处理,就是回工程队也干不了几个月,走了对父母的病也不放心,李海青只好等父母好些后再走,到离家近点儿的肇州双发屯给地主刘国良家打工,可没干多久,就走人了。
原因就是这年秋季的一天,李海青带着两个半拉子(没成年的打工者),在牲口棚铡谷草,东家刘国良觉得草铡得太长,一气之下,抓了一把铡好的草,扬到正在絮草的一个小半拉子的脸上,用眼瞪着李海青开口骂道:“妈拉个巴子,这是人干的活儿吗?哑巴牲口也糊弄。”李海青性格耿直倔强,号称“犟山东棒子”,自尊心受到伤害还是第一次.他认为长工也是人,怎能随便被人羞辱,越寻思越窝囊,再加上刘国良走后小半拉子一直在哭,愤怒之下,他把铡刀从刀床上卸下来,拎着铡刀就去追东家。东家刘国良骂完人,正往上屋走,李海青从后面举刀向刘国良后背砍去,嘴上还说着,我整死你个老兔羔子。刘国良见李海青玩命了,急忙躲开身子,只听“咔”的一声,铡刀砍在门框上,刘国良吓出了一身冷汗。事后刘国良找人说和,李海青也觉得为一点儿小事就动刀不值得,自己已无法在刘家再干下去了。
1912年11月,李海青来到离海青窝堡不远的李木匠屯,给木匠铺东家李长录家赶大车。木匠铺是这个屯唯一的大企业,李长录又是当地的乡绅,屯名来源于李木匠。一般人都知道木匠分得比较细,分软作和硬作木匠。软作木匠活儿是做箱柜、桌椅板凳、家具门窗。硬作木匠活儿是制造花轱辘车、房架子、打木车轮、犁杖等。李木匠铺主要生意靠农村,门前是既摆棺材又放犁杖和木车轮子。
李长录头脑灵活善于经营,在当地是有名的“李小鬼”。他不但开木匠铺还搞运输,用大车倒运物资拉脚儿,很来钱儿。李长录不但精于理财,还会用人。李海青来后,先是论上了一家子,可谓的同姓同宗,目的就是让李海青为他卖命。李海青来到李木匠铺家干活儿也比较实在,东家安排的活儿都能顺利地完成。李长录看重的就是这一点,觉得他机灵能干,办事准成,可以信任,不但把车交给他,除了出车拉脚儿外,还给李海青配备一匹马和一支匣枪。李海青为东家跑外面的事,四处为东家收账,借机练出一手好枪法。熟悉他的人,为了看他表演,故意把铜钱抛往空中,李海青甩手一枪将铜钱击中,当地人夸他枪响见物,是神枪手。李海青在李木匠铺打工,由于顺心,人也胖了,长得越来越有男子汉阳刚之气,也有几个妙龄少女怀春,托人说和要与他结成连理,但李海青不为所动,心里只有木兰姐姐。
1913年6月,李海青二哥病故。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加上父母的错误决定,从此,李海青被推向痛苦的万丈深渊,种下了姻缘苦果,李海青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十年的姐弟恋,终成泡影,在人言可畏中,李海青不得不离家出走,另谋生路。
正是:
百锻千锤出好材,毫光射斗云雾开。
莫云苦难终无尽,好运已朝你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