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年12月,武汉市发生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随着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和扩大,经全基因组测序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COVID-19”。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消化道症状及全身症状(如乏力)。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快速传播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多部门出台举措合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面对返程高峰和疫情发展形势,当前进入了疫情防控的攻坚期和关键期,各行各业的人们积极响应,个人更应当从自我防护做起,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暴露科学是环境与健康领域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人体暴露污染物的特征和有关理论方法学。随着当前非靶向分析技术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对环境暴露因素的监测已经从“管中窥豹式”发展成为“全景式”,暴露组学应运而生,关注人体从出生开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因素的暴露以及自身行为因素,可以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人的环境暴露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风险防控。暴露组学也被认为是21世纪破解疾病之谜的主要切入点。北京科技大学环境暴露与健康研究中心紧密围绕“暴露科学和暴露组学”,以“减少暴露,改善健康”为宗旨,在暴露行为模式、暴露测量、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相关标准及政策等方面深入开展了前瞻性、系统性的研究工作。该中心负责人段小丽教授于“十二五”期间在环境保护部(现生态环境部)的支持之下,牵头组织开展了我国首次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编制了首套《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成人卷)(儿童卷0~5岁)(儿童卷6~17岁),主编了《暴露参数调查技术规范》(HJ 877—2017)、《暴露参数调查基本数据集》(HJ 968—2019)等国家标准,“区域环境污染人群暴露风险防控技术及其应用”技术成果获得“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我国环境暴露评价和健康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生态环境系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领域为数不多的重点实验室之一,于2011年获科技部批准建设,2014年通过验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目标,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在环境质量演变、环境基准和风险评估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管理支撑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形成目标导向型的基础研究特色,为生态环境保护精准化管理和环境风险管控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科技大学环境暴露与健康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广泛搜集资料,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悉心的整理,组织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露风险防范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系列),涉及环保相关从业人员、高等院校学生和教职工、特殊从业人员以及普通大众人群等。希望通过本《手册》能够提高不同从业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知,更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暴露行为予以指导,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水平。
疫情期间,为维护社会的有序运转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安保、司乘、环卫、社区等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默默奉献。为了科学地指导这些从业人员认识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水平,我们组织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露风险防范手册 特殊从业人员》,进一步细化了暴露场景,根据不同行业人员的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希望通过本《手册》能够为这些特殊行业人员的工作、生活等提供个人防范指导,共同打赢疫情阻击战!
在《手册》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多位专家的指导,包括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吴丰昌院士、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杨功焕研究员、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白雪涛研究员、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徐东群研究员、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潘小川教授和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许群教授,插图绘制得到了廊坊蜂海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谅解和批评指正,如有问题,烦请与作者联系(jasmine@ustb.edu.cn)。
编写组
2020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