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善用拖延公式,终结拖延
战胜拖延,是我终生的事业——不论是以研究者的身份,还是以一名拖延者的身份。
科学研究往往与“自我研究”相结合,这并非偶然。科学家常常对他们的研究对象有切身的体会,甚至那就是他们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对于拖延者面临的困境,我感同身受,多年来,我自己也饱受其苦。
如今,我的工作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我指导的团队获得了商学院竞赛的全美冠军,办公室的墙上也挂满了各项教学和研究奖的证书。不过,在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我的内心都会觉察到隐隐的无力感,这种感觉与沮丧相伴而生,因为我无法坚持提升自己。我遇到过一些人,他们天生就具备能轻松搞定事情的本领,他们让我相形见绌、心灰意冷,让我对他们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幸运的是,我因自己的兴趣而开始研究拖延,目标就是要找出那些能带来改变的关键的东西,然后,希望自己也能在生活中系统地将这些东西一一付诸实践。
我的博士专业是组织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们的职场行为和心理。应用于职场的心理学,聚焦于如何提升人们的职场表现、适应力、动机,以及如何应对动机不足的问题,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然而,这门学科中的许多技巧和方法都不为人所熟知,被深埋于晦涩难懂的学术刊物中。
在我研究的拖延领域也是如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了元分析(meta-analysis),并把它应用到了研究中。元分析指的是通过数学方法,从数以千计的研究结果中提炼、发掘其中的核心共识,并揭示隐藏在结果背后的真相。
如今,关于拖延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了,但这些研究就像是用许多乐器极不协调地演奏着一支曲子,听起来乱七八糟的。而本书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噪声转化成乐章。
阅读这本书时你会发现,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都误诊了拖延,把它归因到那些与拖延没有太大关系的特征上去了。而实际上,导致拖延的真正原因,一方面是遗传,这可以追溯到大脑的根本结构,也是拖延之所以会遍及每种文化并贯穿人类历史的原因。另一方面,拖延也与环境有关。环境或许不该对拖延现象的存在负责,却要对拖延的强度负责,因为现代生活已经使“拖延症”上升到了一种“大规模流行病”的程度。
然后,你猜怎么着?所有这些发现,都可归纳为我提出的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也就是书中讲到的拖延公式。我从会导致拖延的原因中提炼出了根本的要素,然后制订了战胜拖延的对策,帮助大家打败推迟事情的内在天性。
什么?太难了?当然有难度。否则我也不会花这么多时间来写一本书了。我希望你在阅读这本书时花费的时间能给你带来回报,也能让你掌握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以面对“如何利用(或如何浪费)你的时间”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