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黄曙辉

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尚书》是流传至今历史最为久远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中保存了大量先秦时期政治、思想、历史、哲学、历法、典章、法律、语言文字、地理、军事诸方面的珍贵文献资料,为研究我国上古时代历史、文化的一部重要古籍。《尚书》属于五经之一。尚,上也。“尚书”即上古以来之书,是汇编上古历史文件与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又经后代儒者增改。

西汉初伏生所藏壁中《尚书》尚存二十八篇,以西汉当时通行文字隶书抄写,故称《今文尚书》。后又有汉武帝时在孔子住宅壁中发现之《尚书》,较今文多十六篇,《汉书·艺文志》记载刘向见到藏于朝廷中秘府的《尚书》,东汉杜林避难陇西时获得漆书《尚书》,这些《尚书》都以秦汉以前的古文写就,故称《古文尚书》,然均已散佚。至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献《古文尚书》五十八篇,其中包括西汉今文二十八篇,但被析成三十三篇,以及另外二十五篇,用来凑成刘向、郑玄所说的古文五十八篇之数。全书有一篇《孔安国序》,各篇有题为《孔安国传》的注。此部伪《孔传古文尚书》,当时以为真,立于学官。唐代修《五经正义》,其《尚书》正文,即梅赜所献之古文。然宋代吴棫、朱熹,宋元之际吴澄,元代赵孟頫及明代梅鷟等学者(吴澄说见《书纂言》、梅鷟说见《尚书谱》和《尚书考异》),都怀疑梅赜所献之书为伪书,至清代阎若璩撰写《尚书古文疏证》,列举九十九事,判定《古文尚书》为伪作,《孔安国传》是“伪《孔传》”,这一本子是“伪孔本”。《古文尚书》之非真,当时以为定论。不过现代有人提出,梅赜所献之《尚书》,亦有其来源,或为梅氏选择编纂而成,不得径冠以“伪”字。伪孔本中保存了今文二十八篇,它们是商周文献的孑遗,仍是今天研究古史的珍贵资料。古文《尚书》之真伪,尚是经学史上悬案,未可云定谳。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内有不少《尚书》文献,当为真《古文尚书》,却与梅赜所献者不同,则梅书之伪,又得到地下实物的验证,期待清华竹简的研究成果早日完整公布,为《古文尚书》真伪之争划上句号。

今古文《尚书》篇目分别如下:

《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分别为:《虞书》(两篇。汉今文与马融、郑玄古文中与《夏书》合称为《虞夏书》),《尧典》、《皋陶谟》;《夏书》(两篇),《禹贡》、《甘誓》;《商书》(五篇),《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周书》(十九篇),《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

《虞书》记载的是我国上古唐虞时代的历史传说,包括唐尧禅让给虞舜、虞舜的政治活动、虞舜与大臣的对话等,因都以虞舜为中心,故称《虞书》。

《夏书》中的《禹贡》记载大禹治水以后全国的地理情况,另一篇《甘誓》记载大禹的儿子启征讨诸侯有扈氏的誓师辞,这都说的是夏朝初期的事情。

《商书》中的《汤誓》记载商汤伐桀,其馀都是商朝后半期的事情,其中《盘庚》记载盘庚迁都于殷时告谕臣民的讲话;其馀都记载商朝末年的事,《西伯戡黎》、《微子》与商纣王有关,和《周书》中前一部分的内容是直接相连的。

《周书》中,从《牧誓》到《立政》这十四篇内容最为丰富,详细记载了周朝灭殷(即商)以及周人如何巩固其对殷人的统治等情况,包括:武王伐纣、周公摄政、周公东征、周公召公会谈、周公还政等;周公姬旦为其主要人物。后面五篇的时代和内容性质各不一样,前三篇是西周前期周朝中央的档案资料,后两篇属于春秋中期鲁国和秦国的资料。

《伪古文尚书》五十八篇,凡《虞书》五篇、《夏书》四篇、《商书》十七篇、《周书》三十二篇。除古文中本有的二十八篇被分作三十三篇外,另有二十五篇为伪造,分别是:《大禹谟》、《五子之歌》、《胤征》、《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中、下三篇)、《咸有一德》、《说命》(上、中、下三篇)、《泰誓》(上、中、下三篇)、《武成》、《旅獒》、《微子之命》、《周官》、《君陈》、《毕命》、《君牙》、《冏命》和《蔡仲之命》。

孔传《伪古文尚书》中有仅存篇目的四十篇:《汩作》、《九共》(九篇)、《槁沃》、《帝告》、《厘沃》、《汤征》、《汝鸠》、《汝方》、《夏社》、《疑至》、《臣扈》、《典宝》、《明居》、《肆命》、《徂后》、《沃丁》、《咸乂》(四篇)、《仲丁》、《河亶甲》、《祖乙》、《高宗之训》、《分器》、《旅巢命》、《归禾》、《嘉禾》、《成王政》、《将薄姑》、《贿肃慎之命》、《亳姑》。

《尚书》各篇文体不尽相同,大多数篇章是“记言”,但也有些篇章是“记事”或“记言兼记事”。《尚书》中的“典”,即经典之意,像《尧典》记载尧舜的事迹和言论,古人奉为经典,故称“典”。君臣对话称为“谟”,臣对君的建议称为“训”。其中题为“誓”、“诰”的是号令。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命”是君对臣的封赐和命令等。《盘庚》、《微子》以人名为题,《高宗肜日》、《西伯戡黎》以事为题,《洪范》、《无逸》以内容为题。

《尚书》向来号称难读,韩愈《进学解》曾感叹“周《诰》殷《盘》,佶屈聱牙”,不依赖注释,基本无法通解。汉代以来,有关《尚书》的注释汗牛充栋,清代学者考证研究,用力更勤,成果也最丰硕,如江声的《尚书集注音疏》、王鸣盛的《尚书后案》、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王先谦的《尚书孔传参证》,都是旁征博引、汪洋浩瀚的专著,但这些可供研究《尚书》的学者参考,不是初学可用之书,真正能起到入门津逮之用,当推民国时期曾运乾先生所著的《尚书正读》。

曾运乾(1884—1945),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字星笠,晚年自号枣园,湖南省益阳人。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曾从王湘绮、曾广钧诸先生治文字学,于音韵、训诂尤有研究。历任东北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教授。他在音韵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声纽”的研究上,提出古纽“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的论点,认为喻纽三等字跟匣纽是同类,得到学界认可;提出《切韵》音系不只是韵类有洪细的区别,声类也有洪细的不同,声类和韵类的洪细恰好是相应的;认为中古有五十一类声纽。1996年中华书局合刊其相关音韵学著作为《音韵学讲义》,2012年湖南教育出版社《湖湘文库》版《声韵学》网罗更富。

曾氏学识渊博,上自诸经子史,下至小学训诂天文星相乐律无不博览,除相关音韵著作及各期刊上发表者外,尚有石印本《春秋三传通论》、《礼经礼记通论》各一卷和国立湖南大学出版之《广韵研究讲义》、《古声韵学讲义》、《尚书正读》六卷等,铅印本有与陈鼎忠(天倪)合撰之《通史叙例》1933年南京钟山书局本、《目录学讲义》国立清华大学本、《声韵学》湖南大学本。其他如《毛诗说》、《三礼说》、《尔雅说》、《荀子说》、《庄子说》等书稿,生前未能整理,其中《毛诗说》后由周秉钧整理于岳麓书社1990年出版。

《尚书正读》乃曾氏遗著之一,所释以今文二十八篇为主,其馀只存篇目与书序。除今文二十八篇外,其他各篇分别注有“逸”字或“亡”字。“逸”是指有经文的“逸篇”来说的,“亡”是指根本没有经文的篇名来说的。《蔡仲之命》属“逸篇”,但本书中没有任何文字说明,也无此四字篇名,当属遗漏。由于曾氏精通小学,故于训诂、辞气二者,均极其精能,以此通解《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不欲令其有一言之隔。《古文尚书》部分,因曾氏判定为伪,故未予以注释。会通汉唐以来诸家的注疏考证,多所折衷,对前人成说博观慎取以为参证。尤多广采清人诸家《尚书》研究成果,如江声的《尚书集注音疏》、王鸣盛的《尚书后案》、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焦循《禹贡郑注释》和《尚书补疏》、刘逢禄《尚书今古文集解》等,经其筛选,所取皆诸书精华。其注疏简明扼要,于训诂、文法、声音、辞气间力图推求古人立言真意所在,精谨绵密。其于经文纠结难明之处,则剖肌析理,能道其所以,胜义纷披,卓绝一时,使素称佶屈聱牙的《尚书》略可通读,颇便后学。

曾氏生前,曾以此书为讲稿,授课于中山大学与湖南大学,后经顾颉刚先生推荐,中华书局据湖南大学油印讲义加以整理,校正讹误,并加断句,于1964年正式出版。惟当时仅加断句,未可云文析义明;于引文起讫,亦未尝辨明,一般读者仍苦难读。今施以新式标点,疏通文义;于引用旧注以及博采通人之说处,悉加校核,标明起止,简体横排,以供广大读者参考。曾氏挚友杨树达先生1936年序此书,曾谓“依其训释以读经文,有如吾人读汉唐人之诏令奏议”,今经此爬梳整比,庶几益化艰深为平易,使佶屈聱牙之文已变为唐宋人之诏令奏议者,再变为人人可读之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