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激素惹的祸吗
“激素”一直是青少年研究的重点之一,但家长和老师把它当成了万恶之源,很容易把青少年惹的各种麻烦都归咎于它。在他们眼里,“激素”就像是邪恶的毒药或鸡尾酒一样,青少年将其一饮而尽,随后便癫狂发作。但这种认识其实是将信使错当成了罪魁祸首。大家不妨仔细想一想:如果一个3岁大的孩子哭闹不止,你会认为这是激素在作祟吗?当然不会。因为我们很清楚,婴幼儿之所以会这样,只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
在某种程度上,青少年亦是如此。关于激素的影响,我们必须认清一点:青少年的大脑是头一次“遭遇”各种激素,因此还不知道该如何调节身体对这些化学物质的反应。这有点像你吸第一口烟(希望这也是最后一口烟)时的状况,你的脸涨红了,觉得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或许还会觉得有点反胃。
性激素主要包括睾酮、雌激素和孕酮。科学家已经知道,这些激素会引发青少年的剧烈身体变化,比如变声,男孩会长胡子,女孩将经历月经初潮,乳房也会渐渐发育。在儿童体内,这些激素都存在。但发育期开始后,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将发生极大变化。对女孩来说,其体内雌激素和孕酮的浓度会随着月经周期而有节奏地变化。由于这两种激素和大脑内控制情绪的化学物质都有关联,所以,一个14岁大的女孩前一秒还喜笑颜开,后一秒便可能泪流不止。对男孩来说,睾酮在一个叫作杏仁核的脑结构中找到了非常适合它的受体。该结构负责“战斗或逃跑”反应,即攻击行为和恐惧反应。青春期结束时,男孩体内睾酮的浓度可以达到发育前睾酮浓度的30倍。
边缘系统是大脑的情绪中枢,而性激素在边缘系统内特别活跃。青少年不但情绪变化无常,而且喜欢做各种易于引发强烈情绪反应的事,比如阅读动情的小说或乘坐让人惊叫不止的过山车。性激素在边缘系统内的活跃可以部分解释上述现象。青少年的大脑一方面喜欢寻求刺激,另一方面却又不具备成熟的决策能力,对青少年及其家庭来说,这会造成严重的,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
虽然科学家们很早就了解激素是如何工作的,但他们只是在最近5年才搞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在婴儿出生时,其体内就有性激素,但它们蛰伏了十多年。那么,到底是什么启动了发育过程呢?几年前,研究者发现6,性激素启动过程的各个阶段顺序发生,就像多米诺骨牌挨个儿倒下一样:起初,一个基因产生出一种名叫“吻素”(kisspeptin)的蛋白质,该过程发生于负责调节新陈代谢的下丘脑;当这种蛋白质连接另一个基因的受体时,它将引发垂体释放出储存的性激素;而这一股股睾酮、雌激素和孕酮最终将激活睾丸和卵巢。
自从性激素被发现后,在20世纪剩余的岁月里,人们便一窝蜂地用它来解释青少年的各种行为。但问题是,与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相比,十几岁的青少年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不见得更高,这两个年龄段年轻人之间的差异仅仅在于对激素的反应不同。比如,青少年时期的应激反应不断增多7。包括惊恐障碍在内的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在这一时期一般会上升,这部分是由上述原因造成的。青少年对压力的忍耐力比不上成人,他们更容易患上压力引发的各种疾病,如感冒、头痛和胃部不适。在如今的青少年中,咬指甲和进食障碍等问题也广泛存在。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不断冲击着他们的头脑,信息的来源包括家庭、学校、同龄人,还有发达程度史无前例的大众媒体和互联网。在面临相同的外界压力时,成年人为什么就扛得住呢?2007年,纽约州立大学南部医学中心(SUNY Downstate Medical Center)的研究者报告说,对于负责调节焦虑情绪的激素四氢孕酮(tetrahydropregnanolone,简称THP),成人和青少年的反应完全相反。这种激素就像镇静剂一样,能让身处压力之中的成年人平静下来,其镇静效果大概能持续半小时左右。但同样的激素反而会让青少年变得更加焦虑。在实验中,四氢孕酮根本不能抑制未成年小鼠的焦虑情绪。所以,对青少年而言,焦虑只会引发更多的焦虑。这一现象背后的确存在着生理原因。
青少年冲动,喜怒无常,容易感到无聊;他们喜欢用行动表达态度,喜欢顶嘴,而且容易分心;毒品和酒精会对他们造成严重伤害;对于酗酒、飙车和性行为,他们常常无法做出理性决策。青少年的特点还有很多,为了给这些特点寻找合理解释,我们必须从神经学的角度进行探索,看看他们的大脑内部都发生了哪些过程。性激素水平的提升标志着发育期的开始,标志着一个孩子将渐渐变成一个性成熟,但却没有完全成熟的“大人”。
我们虽然可以用激素对青少年的独特之处做出部分解释,但还是需要对他们大脑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不同脑区建立新联系的时候,以及各种化学物质,尤其是神经递质(大脑的“信使”)不断变化的时候。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时期。大脑的可塑性和高速成长为青少年提供了获得巨大成就的非凡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在不断增强。但这是一把双刃剑,青少年的大脑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寻求各种刺激,因此,压力、毒品、化学物质以及任何环境变化同样能够对其造成负面影响。由于他们的头脑容易做出过激反应,所以上述影响容易让青少年产生更严重的问题。
名词解释
杏仁核:大脑深层的杏仁状结构,位于颞叶前部,负责处理情绪。
边缘系统:脑的一部分,位于丘脑两侧、小脑下方,包含涉及情绪、动机和记忆的脑结构。
下丘脑:脑的一部分,位于脑干上方,负责调控主要代谢过程,如体温、饥渴和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