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一个崭新的生命
1945年4月,因为过度地忧虑,军中服役的泰德·本哲明诺患上了结肠痉挛,这种病非常折磨人,如果战期延长,他很可能会撑不下去。本哲明诺回忆:
当时,我正在第94步兵师任职,长期的劳累让我觉得极度疲惫。我的工作是记录战争中牺牲后被匆匆埋掉的官兵,我把他们的遗物收集起来,然后把这些遗物送到他们的家属或者朋友那里。我总是担心在工作中产生失误,而且,我也时刻在担心着自己的生命,我不知道还能不能活到战争结束,我期盼着回家,抱抱我那还没见过面的儿子,他已经16个月大了。我每天都这样担忧着,身心俱疲,整整瘦了30斤,眼看着自己只剩下一把骨头了。
一想到自己可能会惨死在异地,我就极其恐惧,像小孩子似的一边哭一边发抖。在德军进行最后一次大反攻的那段日子里,每当独处时,我就忍不住哭泣,我已经没有信心再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生活下去了。
结果,我住进了医院,一名军医给我的忠告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他给我做了一次全方面的检查,确诊我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而生的病。他对我说:“泰德,你要把人生当成一个沙漏,沙漏里面的沙子数也数不清,但是只有一条细缝可以供它们通过,所以,沙子只能一粒一粒慢慢流下去,在不打破沙漏的情况下,我们都无法让更多的沙子同时通过细缝。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如同这个沙漏,每天一睁眼,就有一大堆工作等着我们去完成,而且,必须要在一天内解决掉。这些事情,如果我们不像沙漏通过细缝那样一件一件地做,就会使自己心力交瘁。”
我把军医的这段话牢牢记在心里,在之后的生活里,我始终奉行着这样的人生哲学:一次只让一粒沙通过,一次只做好一件事。直到现在,它仍然指导着我在印刷公司公关广告部门的工作。我发现,生意场就如同战场,要在很少的时间里处理很多的事情:原料不够、新报表有待处理、安排订货、地址变更、分公司的增设和关闭等。我不再忧愁不安,“一次只让一粒沙通过,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我时常重复着军医讲给我的话。我的工作效率因此提高了,再没有过以前在战场上的那种焦虑情绪。我已经推开生活中那扇通往平和心境的大门。
当下,最可怕的事情是,我们的医院里一半以上的床位是留给患精神疾病的人的,他们会垮掉,都是因为昨天和明天的压力汇集在了一起。如果他们能够牢记耶稣的格言——不要为明天忧愁,或者是威廉·奥萨爵士的话——生活在完全独立的隔舱里,他们就不会生病住医院,而会过上轻松愉悦的生活。
我们永远都站在人生的交会点上——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的过去,还有永恒难测的未来。我们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过去和未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命,把眼下的事情做好。“无论压力有多大,每个人都要坚持到夜幕降临。”罗伯特·史蒂文森写道,“无论工作有多么的辛苦,每个人都能尽力完成。从日出到日落,每个人都要以愉悦的心情生活,这便是生活的真理。”
这正是人生的真理之一。在懂得这个真理之前,密歇根州的希尔太太曾经一度陷在绝望的泥潭里,她甚至有过自杀的打算。希尔太太对我讲述了她的过去:
我的丈夫在1937年去世了,那个时候,我身上已经没什么钱了,心情也跌落到了低谷。我写信给我以前的经理莱奥·罗奇先生,他同意让我回去做我以前的工作。两年前,我把汽车卖掉了,现在勉强凑了点钱,买了辆分期付款的旧车,又开始做起了推销员,向学校推销《世界百科全书》。
我原本以为做些事情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我不再焦虑。但独自一人的生活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的工作做得毫无起色,连分期买车的钱也支付不起。
1938年春天,我到密苏里州的维沙里市去做推销。那里的学校经费不够,道路年久失修,一种巨大的孤独感环绕着我。一想到成功的希望渺茫,活着举步维艰,我顿时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每天早上,我都为起床后要面对的生活而忧虑,身边的一切都让我担心不已:我怕自己付不起车钱,怕自己交不起房租,怕自己没有饭吃,怕自己没钱看病。总之,我什么都怕。我没有自杀的唯一理由是怕我的死会给姐姐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何况她也没有钱为我支付丧葬费。
然而,有一天,我读到一篇文章,它让我摆脱了绝望的阴影,使我获得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那句让我心生感激、重新振作起来的话是:对一个了解生活的人来讲,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我把这句话打印出来,贴在车窗上方,这样我在开车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它了。我发觉每次只认真生活一天其实很容易,我学会了把过去忘掉,也学会了不去想明天的事情,每天早上我都会对自己说:“今天又是崭新的人生。”
我彻底地克服了对孤独的恐惧和对穷困的担忧。现在,我的日子过得很愉快,事业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和热情。无论生活中再发生什么,我都不会再担忧了。因为我明白,每个人都没有必要为将来担忧,只要认真过好眼下的每一天,一切都会豁然开朗。“对于一个了解生活的人来讲,每一天都是崭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