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热泵工质的充注量
5.5.1 热泵工质充注量的简略估算方法
热泵中某一部分内的工质质量估算方法为:
MRi=VNiCYiρL (5-6)
式中,MRi为热泵某一部分内的工质质量,kg;VNi为热泵某一部分的内容积,m3;CYi为热泵某一部分的充注系数,无量纲;ρL为一定压力下工质饱和液的密度,kg/m3。
热泵各部分的充注系数如表5-7所示。
表5-7 热泵各部分的充注系数
热泵中工质的总充注量约为各部分内工质质量之和,即:
(5-7)
式中,MR为热泵中工质的总充注量,kg。
热泵中工质的大部分存在于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由于蒸发器和冷凝器内存在气液两相流动,采用充注系数法估算误差可能较大,当要求较准确估算时,可采用空泡系数法。
5.5.2 热泵蒸发器中工质充注量的计算
对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其内部一般分为两相区和过热区。两相区内的工质质量为:
MRELV=VELVρELV (5-8)
过热区内的工质质量为:
MRESH=VESHρESH (5-9)
式中,MRELV为蒸发器内两相区内的工质质量,kg;VELV为蒸发器内两相区的内容积,m3;ρELV为蒸发器内两相区工质的当量密度,kg/m3;MRESH为蒸发器内过热区内的工质质量,kg;VESH为蒸发器内过热区的内容积,m3;ρESH为蒸发器内过热区工质气体的密度(近似等于蒸发压力下工质的饱和气密度),kg/m3。
设蒸发器内两相区和过热区的内容积之比与传热量之比相同,则近似有:
(5-10)
(5-11)
式中,VNE为蒸发器的内容积,m3;hEV为工质在蒸发压力下饱和气的焓,kJ/kg;hCL为工质在冷凝压力下饱和液的焓,kJ/kg;cpEV为工质在蒸发压力下饱和气的比热容,kJ/(kg·℃);tESH为工质在蒸发器出口处的温度, ℃;tE为工质在蒸发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
蒸发器两相区内某干度时工质的当量密度为:
ρELVX=αEρEV+(1-αE)ρEL (5-12)
(5-13)
(5-14)
式中,ρELVX为蒸发器两相区内某干度时工质的当量密度,kg/m3;αE为空泡系数,无量纲;ρEV为蒸发压力下饱和气的密度,kg/m3;ρEL为蒸发压力下饱和液的密度,kg/m3;sE为气液滑动比,无量纲;xE为工质的干度,无量纲。
设工质在蒸发器进口处(即两相区开始处)干度为xE0,在两相区结束处干度为1,且工质干度在两相区内沿流程按线性变化,则蒸发器两相区内当量密度为:
(5-15)
式中,vEV为蒸发压力下饱和气的比体积,m3/kg;vEL为蒸发压力下饱和液的比体积,m3/kg;xE0为蒸发器进口处工质的干度,无量纲。
蒸发器内工质的充注量为:
MRE=MRELV+MRESH (5-16)
5.5.3 热泵冷凝器中工质充注量的计算
对冷凝器,其内部一般分为过热区、两相区和过冷区。过热区内的工质质量为:
MRCSH=VCSHρCSH (5-17)
两相区内工质的质量为:
MRCLV=VCLVρCLV (5-18)
过冷区内的工质质量为:
MRCSC=VCSCρCSC (5-19)
式中,MRCSH为冷凝器内过热区内的工质质量,kg;VCSH为冷凝器内过热区的内容积,m3;ρCSH为冷凝器内过热区工质气体的密度(近似等于冷凝压力下工质的饱和气密度),kg/m3;MRCLV为冷凝器内两相区内的工质质量,kg;VCLV为冷凝器内两相区的内容积,m3;ρCLV为冷凝器内两相区工质的当量密度,kg/m3;MRCSC为冷凝器内过冷区内的工质质量,kg;VCSC为冷凝器内过冷区的内容积,m3;ρCSC为冷凝器内过冷区工质液体的密度(近似等于冷凝压力下工质的饱和液密度),kg/m3。
设冷凝器内过热区、两相区和过冷区的内容积之比与传热量之比相同,则近似有:
(5-20)
(5-21)
(5-22)
式中,VNC为冷凝器的内容积,m3;cpCV为工质在冷凝压力下饱和气的比热容,kJ/(kg·℃);tCSH为工质在冷凝器进口处的温度(约等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tC为工质在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hCV为工质在冷凝压力下饱和气的焓,kJ/kg;hCL为工质在冷凝压力下饱和液的焓,kJ/kg;cpCL为工质在冷凝压力下饱和液的比热容,kJ/(kg·℃);tCSC为工质在冷凝器出口处的温度, ℃。
设工质在冷凝器两相区开始处干度为1,在两相区结束处干度为0,且工质干度在两相区内沿流程按线性变化,则冷凝器两相区内当量密度为:
(5-23)
式中,sC为冷凝器两相区内的气液滑动比,无量纲;vCV为冷凝压力下饱和气的比体积,m3/kg;vCL为冷凝压力下饱和液的比体积,m3/kg。
冷凝器内工质的充注量为:
MRC=MRCSH+MRCLV+MRCSC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