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蔬菜病虫害现代防治技术大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西葫芦绵疫病

(一)症状

棚室栽培中西葫芦绵疫病发生越来越严重,并呈迅速蔓延的趋势。该病主要为害果实,有时为害叶、茎及其他部位。果实上的病斑椭圆形,水浸状,暗绿色。干燥条件下,病斑稍凹陷,扩展不快,仅皮下果肉变褐腐烂,表面生白霉。湿度大、气温高时,病斑迅速扩展,整个果实变褐色,软腐,表面布满白色霉层,产生病瓜烂在田间(图1-80)。叶上先出现暗绿色,圆形、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湿度大时软腐似开水煮过状。

1-80.jpg

图1-80 西葫芦绵疫病瓜条受害症状

(二)病原特征

西葫芦绵疫病病原菌为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 Fitzp.],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在CA培养基上菌落呈放射状、均匀絮状,气生菌丝中等、繁茂,菌丝宽3~10微米。孢囊梗呈不规则、伞状分枝,细长,粗1.5~3.5微米。孢子囊卵形至肾脏形、梨形至近球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形态变异大,大小为(40~81) 微米× (29~52) 微米。游动孢子肾脏形,大小为(10~15) 微米× (8~10) 微米,鞭毛长;休止孢子球形,8~10微米,间接萌发能形成卵形小孢子囊,大小为(8~13) 微米× (6~8) 微米,有的形成厚垣孢子,球形至不规则形,顶生、间生。藏卵器球形,大小为22~32微米,平滑,柄棍棒状或圆锥形;雄器球形至圆筒形,无色,围生,大小为(10~20) 微米× (9~14) 微米。卵孢子无色,球形,平滑,直径21~30微米。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4~28℃,最高36.5℃,最低7℃。

(三)病害发生规律及流行特点

北方寒冷地区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种子上不能越冬,菌丝因耐寒性差也不能成为初侵染源。在南方温暖地区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及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灌溉水传到茎基部、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田间25~30℃,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一般雨季、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土壤湿度95%以上,持续4~6小时,病菌即完成侵染,2~3天就可完成一代。易积水的菜地,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当前生产中较抗绵疫病的品种主要有早青1代、阿太1代等早熟品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大雨后及时排水,必要时可用干草把瓜垫起。应尽量避免与黄瓜等作物连作,以免相互传染;实行2~3年以上轮作可有效预防绵疫病的发生。

2.药剂防治

进行种子杀菌消毒,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浸种30分钟,捞出用清水冲净后,再按常规方法催芽。发病初期喷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8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粉,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霜脲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此外,夏季高温雨季浇水前每亩撒96%以上的硫酸铜3千克,后浇水,防效明显,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