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病中草药验方与针刺疗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三、羊痘病

羊痘病,俗名“羊天花”,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一旦羊群感染本病,放牧人员应高度重视,并立即采取防控措施,严防扩散给周边羊群和饲养工人。

1.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5~6日,初期为红色或紫红色的小丘疹,质地坚硬,以后扩大成为顶端扁平的水疱,能发展成出血性大疱或脓疱,中央可有脐凹,大小为3~5厘米。在24~48小时内疱破,表面覆盖厚的淡褐色焦痂,痂四周有较特殊的灰白色或紫红色晕,其外再绕以红晕,以后变成乳头瘤样结节。最后变平、干燥、结痂而自愈。病程一般为3周,也可长达5~6周,病后机体可获得永久性免疫。皮疹数目不多,为单个或数个,好发于手指、前臂及面部等暴露部位。除了局部有轻微肿痛外,无全身症状或仅有微热,局部淋巴结肿大。有些羊在发病后2周,于躯干部出现圆形红斑,经2~3日形成丘疹,亦可在四肢内侧出现多形红斑样皮疹。

绵羊痘: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结膜、眼睑红肿,呼吸和脉搏加快,鼻流出黏液,食欲丧失,弓背站立,经1~2日后出现痘疹,痘疹多见于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先出现红斑,后变成丘疹再逐渐形成水疱,最后变成脓疱,脓疱破溃后,若无继发感染则逐渐干燥,形成痂皮,经2~3周痊愈;发生在舌和齿龈的痘疹往往形成溃疡;有的羊咽喉、支气管、肺脏和前胃或真胃黏膜上发生痘疹时,病羊因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而死于败血症;有的病羊见痘疹内出血,呈黑色痘;还有的病例痘疹发生化脓和坏疽,形成深层溃疡,发出恶臭,常为恶性经过,病死率高达20%~50%。

山羊痘:病羊发热,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在尾根、乳房、阴唇、尾内肛门的周围、阴囊及四肢内侧,均可发生痘疹,有时还出现在头部、腹部及背部的毛丛中,痘疹大小不等,呈圆形红色结节、丘疹,迅速形成水疱、脓疱及痂皮,经3~4周痂皮脱落。

羊痘病流行特点:在自然情况下,绵羊痘只能使绵羊感染,山羊痘只能使山羊感染,绵羊和山羊不能相互传染;最初是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发展蔓延全群;山羊痘通常侵害个别羊群,病势及损失比绵羊痘轻些;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水疱液和痂块易与飞尘或饲料相混而吸入呼吸道;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人、饲管用具、毛、皮、饲料、垫草等,都可成为间接传染的媒介。

本病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季节、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也可促进发病和加重病情。

2.剖检

病羊口腔和咽部黏膜增厚水肿,呈暗红色,有红斑点、丘疹和水疱,鼻腔、气管黏膜有少量溃疡,气管内壁有黏性渗出物,食道有数个圆形红斑,瘤胃和皱胃有小片的糜烂区和点状溃疡面,肝脏有淡黄色的干酪样结节,肺有片状的红色区域,淋巴结肿胀、色红。

3.诊断

绵羊和山羊都易感染。可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解剖变化,诊断为羊痘病。

4.防治方法

(1)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平时应注意环境卫生,做好羊只的常规驱虫、环境消毒等工作,以增强羊只机体的抵抗力。加强检疫,特别是引进种羊等的检疫。一般情况下,应尽量控制引种,如确要引种,应将引进种羊隔离4周,检疫合格后才能混群。

(2)治疗

① 使用羊痘一针灵(天行健动物药业) 羊痘一针灵含有专治羊痘的高效同源精致血清抗体。并且可提高羊群免疫力,增强羊群体质。发病初期打一针即可治愈(100千克体重/瓶),严重的两针可治愈。同时配合地塞米松,每瓶添加5毫升混合注射;如继发的有细菌感染可配合头孢肌内混合注射。

② 中草药疗法 病羊初期:二花6克,升麻3克,葛根6克,连翘6克,土茯苓3克,生甘草3克,水煎1次灌服;或者升麻3克,葛根9克,金银花9克,桔梗6克,浙贝母6克,紫草6克,大青叶9克,连翘9克,生甘草3克,水煎分2次灌服。

痘疹破溃时:连翘12克,黄柏45克,黄连3克,黄芪6克,栀子6克,水煎灌服。痘疹趋愈,形成痂皮。

病羊虚弱时:当归6克,黄芩6克,赤芍15克,紫草3克,金银花3克,甘草1.5克,水煎灌服,根据病情酌加用量。或者沙参6克,寸冬6克,桑叶3克,扁豆6克,花粉3克,玉竹6克,甘草3克,水煎1次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