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1)齿轮液压马达
外啮合齿轮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如图1-58所示,C为Ⅰ、Ⅱ两齿轮的啮合点,h为齿轮的全齿高。啮合点C到两齿轮Ⅰ、Ⅱ的齿根距离分别为a和b,齿宽为B。当高压油p进入马达的高压腔时,处于高压腔所有轮齿均受到压力油的作用,其中相互啮合的两个轮齿的齿面只有一部分齿面受高压油的作用。由于h和b均小于齿高h,所以在两个齿轮Ⅰ、Ⅱ上就产生作用力pB(h-a)和pB(h-b)。在这两个力作用下,对齿轮产生输出转矩,随着齿轮按图示方向旋转,油液被带到低压腔排出。
齿轮液压马达的排量为:
V=2πzm2B (1-22)
式中 z——齿数;
m——齿轮模数;
B——齿宽。
图1-58 外啮合齿轮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齿轮马达的结构特点:为了适应正反转要求,进出油口相等、具有对称性、有单独外泄油口将轴承部分的泄漏油引出壳体外;为了减少启动摩擦力矩,采用滚动轴承;为了减少转矩脉动,齿轮液压马达的齿数比泵的齿数要多。
齿轮液压马达由于密封性差,容积效率较低,输入油压力不能过高,不能产生较大转矩,并且瞬间转速和转矩随着啮合点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因此齿轮液压马达仅适合于高速小转矩的场合。一般用于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以及对转矩均匀性要求不高的机械设备上。
(2)叶片液压马达
常用叶片液压马达为双作用式,现以双作用式来说明其工作原理。
叶片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如图1-59所示。当高压油p从进油口进入工作区段的叶片1和4之间的容积时,其中叶片5两侧均受压力油p作用不产生转矩,而叶片1和4一侧受高压油p的作用,另一侧受低压油pt的作用。由于叶片1伸出面积大于叶片4伸出的面积,所以产生使转子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转矩。同理,叶片3和2之间也产生顺时针方向转矩。由图看出,当改变进油方向时,即高压油p进入叶片3和4之间容积和叶片1和2之间容积时,叶片带动转子逆时针转动。
图1-59 叶片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1~5—叶片
叶片液压马达的排量为:
V=2πB(R2-r2)-2zBS(R-r) (1-23)
式中 R——大圆弧半径;
r——小圆弧半径;
z——叶片数;
B——叶片宽度;
S——叶片厚度。
为了适应马达正反转要求,叶片液压马达的叶片为径向放置,为了使叶片底部始终通入高压油,在高、低油腔通入叶片底部的通路上装有梭阀。为了保证叶片液压马达在压力油通入后,高、低压腔不致串通能正常启动,在叶片底部设置了预紧弹簧——燕式弹簧。
叶片液压马达体积小,转动惯量小,反应灵敏,能适应较高频率的换向。但泄漏较大,低速时不够稳定。它适用于转矩小,转速高,机械性能要求不严格的场合。
(3)轴向柱塞马达
轴向柱塞泵除阀式配流型不能作马达用外,配流盘配流的轴向柱塞泵只需将配流盘改成对称结构,即可作液压马达用,因此二者是可逆的。轴向柱塞马达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如图1-60所示,配油盘4和斜盘1固定不动,马达轴5与缸体2相连接一起旋转。当压力油经配油盘4的窗口进入缸体2的柱塞孔时,柱塞3在压力油作用下外伸,紧贴斜盘1,斜盘1对柱塞3产生一个法向反力F,此力可分解为轴向分力Fx和垂直分力Fy。Fx与柱塞上液压力相平衡,而Fy则使柱塞对缸体中心产生一个转矩,带动马达轴逆时针方向旋转。轴向柱塞马达产生的瞬时总转矩是脉动的。若改变马达压力油输入方向,则马达轴5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实现换向。改变斜盘倾角α,可改变其排量。这样,在马达的进、出口压力差和输入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了马达的输出转矩和转速,斜盘倾角越大,产生的转矩越大,转速越低。若改变斜盘倾角的方向,则在马达进出油口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改变马达的旋转方向。
图1-60 轴向柱塞马达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1—斜盘;2—缸体;3—柱塞;4—配流盘;5—马达轴
轴向柱塞马达的排量为:
V=(πd2/4)Dztanα (1-24)
式中 z——柱塞数;
D——分布圆直径;
d——柱塞直径;
α——斜盘相对传动轴倾角。
(4)单作用连杆型径向柱塞马达
单作用连杆型径向柱塞马达的结构如图1-61所示,其工作原理见图1-62。马达的外形呈五角星状(或七星状),壳体内有五个沿径向均匀分布的柱塞缸,柱塞与连杆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曲轴的偏心轮外圆接触。在图1-62(a)位置,高压油进入柱塞缸1、2的顶部,柱塞受高压油作用;柱塞缸3处于与高压进油和低压回油均不相通的过渡位置;柱塞缸4、5与回油口相通。于是,高压油作用在柱塞1和2的作用力F通过连杆作用于偏心轮中心O1,对曲轴旋转中心O形成转矩T,曲轴逆时针方向旋转。曲轴旋转时带动配流轴同步旋转,因此,配流状态发生变化。如配流轴转到图1-62(b)所示位置:柱塞1、2、3同时通高压油,对曲轴旋转中心形成转矩,柱塞4和5仍通回油。如配流轴转到图1-62(c)所示位置,柱塞1退出高压区处于过渡状态,柱塞2和3通高压油,柱塞4和5通回油。如此类推,在配流轴随同曲轴旋转时,各柱塞缸将依次与高压进油和低压回油相通,保证曲轴连续旋转。若进回油口互换,则液压马达反转,过程同上。
图1-61 单作用连杆型径向柱塞马达的结构
1—柱塞;2—壳体;3—连杆;4—挡圈;5—曲轴;6—滚柱轴承;7—配流轴;8—卡环
图1-62 单作用连杆型径向柱塞马达的工作原理
1~5—柱塞缸
这是壳体固定、曲轴旋转的情况。若将曲轴固定,进回油口直接接到固定的配流轴上,可使壳体旋转。这种壳体旋转马达可作驱动车轮、卷筒之用。
单作用连杆型径向柱塞马达的排量V为:
(1-25)
式中 d——柱塞直径;
e——曲轴偏心距;
z——柱塞数。
单作用连杆型径向柱塞马达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缺点是体积和重量较大,转矩脉动,低速稳定性较差。近几年来,因其主要摩擦副大多采用静压支承或静压平衡结构,其低速稳定性有很大的改善,最低转速可达3r/min。
(5)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的典型结构如图1-63所示。壳体1的内环由x个(图1-63中x=6)形状相同均布的导轨面组成。每个导轨面可分成对称的a、b两个区段。缸体2和输出轴3通过螺栓连成一体。柱塞4、滚轮组5组成柱塞组件。缸体2有z个(图1-63中z=8)径向分布的柱塞孔,柱塞4装在孔中。柱塞顶部做成球面顶在滚轮组的横梁上。横梁可在缸体径向槽内沿直径方向滑动。连接在横梁端部的滚轮在柱塞腔中压力油作用下顶在导轨曲面上。
图1-63 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的典型结构
1—壳体;2—缸体;3—输出轴;4—柱塞;5—滚轮组;6—配流轴
配流轴6圆周上均匀分布2x个配油窗口(图1-63中为12个窗口),这些窗口交替分成两组,通过配流轴6的两个轴向孔分别和进回油口A、B相通。其中每一组2个配油窗口应分别对准x个同向曲面的a段或b段。若导轨曲面a段对应高压油区,则b段对应低压油区。如图所示,柱塞Ⅰ、Ⅴ在压力油作用之下;柱塞Ⅲ、Ⅶ处于回油状态;柱塞Ⅱ、Ⅵ、Ⅳ、Ⅷ处于过渡状态(即高、低压油均不通)。柱塞Ⅰ、Ⅴ在压力油作用下,推动柱塞向外运动,使滚轮紧紧地压在导轨曲面上。滚轮受到一法向反力N,它可以分解为径向分力Fr和切向分力Ft。其中径向分力Fr与柱塞端液压作用力相平衡,而切向分力Ft通过柱塞对缸体2产生转矩,带动输出轴3转动,同时,处于回油区柱塞受压缩后,将低压油从回油窗口排出。由于导轨曲线段x和柱塞数z不相等,所以总有一部分柱塞在任一瞬间处于导轨面的a段(相应的总有一部分柱塞处于b段),使得缸体2和输出轴3连续转动。
总之,有x个导轨曲面,缸体旋转一转,每个柱塞往复运动x次,马达作用次数就为zx次。
图1-63所示为六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由于马达作用次数多,并可设置较多柱塞(也可设多排柱塞结构),这样,较小的尺寸可得到较大的排量。
当马达的进、回油口互换时,马达将反转。这种马达既可做成轴旋转结构,也可做成壳体旋转结构。
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的排量为:
(1-26)
式中 d——柱塞直径;
s——柱塞行程;
x——作用次数;
y——柱塞排数;
z——每排柱塞数。
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在柱塞数z与作用次数x之间存在一个大于1且小于z的最大公约数m时,通过合理设计导轨曲面,可使径向力平衡,理论输出转矩均匀无脉动。同时马达的启动转矩大,并能在低速下稳定地运转,故普遍应用于石油、建筑、起重运输、煤矿、船舶、农业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