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疏散行为规律的研究
李鑫1,2
(1.武警学院研究生部,河北 廊坊;2.广西玉林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处,广西 玉林)
摘要:特殊人群疏散行为规律的研究是国内外安全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选取南方某市一家典型的医院为研究对象,对特殊人群数量、分布比例及移动能力等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为观测、统计、演习等。研究表明特殊人群的分布比例、移动速度等参数与正常人群都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独特的规律对于今后疏散模型的完善、建筑防火设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特殊人群;分布比例;移动速度;疏散行为
1 引言
目前,国内的人员疏散研究中对象主要针对正常人群,特殊人群疏散的基础数据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研究机构和人员都采用国外的疏散软件,利用是国外的人群数据库,国内外的管理体制及人员特性的差异往往导致对人员安全疏散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医院门诊综合楼作为人员密集场所,人员相对密集,特殊人群较多。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调研、模拟演习的方法对特殊人群的一些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测量分析,用于下一步评估该门诊综合楼特殊人群安全疏散的重要参数。
2 研究对象简介
南方某城市某医院是一家三甲综合性医院,规模较大,特殊人群相对密集。为方便调研演习及下步的计算机模拟评估,本文选择该医院人员流动量较大的门诊综合楼作为调研演习对象。
该门诊综合楼(如图1所示)建筑面积为5929m2,占地面积847m2,地上7层,建筑高度为28.5m,为一类高层民用建筑,钢筋砼框架结构,耐火等级一级。除一层和七层建筑结构不同以外,二到六层建筑结构一样,各楼层的使用功能如表1所示。
图1 门诊综合楼立面图
表1 门诊综合楼各层的使用功能
3 特殊人群数量、分布比例及移动能力的研究
3.1 调研的目标、方法及主要内容
(1)调研的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掌握该门诊综合楼正常人群(医护人员、病人家属)及特殊人群的数量及分布比例情况,同时掌握各科室各类特殊人群的疏散能力及疏散方式,从而了解紧急情况下正常人群协作特殊人群安全疏散的能力和方式,从而对该门诊综合楼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进行科学的评估。
(2)调研的方法。调研工作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医疗、家属探视等登记信息的方式统计各类人员数量。此外,发动医院消防管理人员及志愿者通过实地观测,记录各类特殊人群的疏散能力及疏散方式并做统计分析。
(3)调研的主要内容。每天各时间段正常人群(医护人员、病人家属)及特殊人群的数量及比例情况;各类特殊人群的行动能力及在各楼层的分布数量及比例情况。
3.2 特殊人群数量、分布比例调研结果
(1)正常人群及特殊人群数量调研结果。此次调研的统计时间为一周,为防止流动人员给最后的统计及估算带来误差,调研工作分7层统一时间开展,共分上午10时、下午16时及夜间20时、凌晨2时四个时段进行统计。通过统计数据汇总结果如表2,得出各时间段该门诊综合楼内正常人群与特殊人群的比例如表3所示。
表2 正常人群及特殊人群数据统计表(一周平均值)
表3 正常人群及特殊人群比例统计表
由调研结果分析得出:白天门诊综合楼各类人群数量比夜间多,白天的医护人员比例比夜间高,白天发生火灾相对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引导和组织病人家属、特殊人群疏散。夜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医护人员及看护家属人数不断减少,此时一旦发生火灾,有限的医护人员很组织安全疏散。因此,必须增加夜间医护人员的数量。此外,医院应提高医护人员与病人家属消防意识,强化疏散训练,确保任何时刻都能组织有序的人员疏散,确保特殊人群的安全。
(2)各楼层正常人群及特殊人群数量及分布调研结果。门诊综合楼各楼层因为功能不同,所以特殊人群(患者)的数量也不一样,本次研究只统计白天该楼人员最密集的时刻各楼层正常人群及特殊人群数量及分布情况。因为在人员最密集时刻,特殊人群相对较多的楼层的安全疏散性是评估该楼安全疏散的关键。通过统计数据汇总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楼层正常人群及特殊人群数据统计表(一周平均值)
由调研结果分析得出:该综合楼一层大厅、服务台、急诊值班室及七层办公室人员较少,二层眼、耳鼻咽喉、口腔科、三层儿科、四层妇产科人员其次,但这几层的特殊人群类型相对单一,而五层内科和六层外科的特殊人群相对较多,且类型相对多样,在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越困难,所以应该将五、六层的安全疏散性作为该综合楼安全疏散的评估重点。
3.3 特殊人群移动能力的调查研究
3.3.1 特殊人群移动能力的分类调查研究
为全面客观地对各类特殊人群的安全疏散问题进行评估,本文的调研将根据移动能力对各类特殊人群进行分类,各类特殊人群的疏散能力及疏散方式(是否需要他人协作或使用疏散用的工具)不同。本次研究将借鉴美国NFPA101的《生命安全规范》相关规范按照疏散能力及疏散方式不同将特殊人群分为四类,如表5所示。
表5 特殊人群移动能力分类
按照上诉分类,正常人群都可以自由移动不在列入统计范围,本文对该门诊综合楼白天人员最密集的时刻各楼层特殊人群按疏散能力进行分类统计。通过统计数据汇总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各楼层各类移动能力人数统计表(一周平均值)
其中,特殊人群最多的第5层内、外科病房各类特殊人群统计数据汇总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第5层各类特殊人群人数统计表(一周平均值)
本次分别对该门诊综合楼7层的特殊人群共267人进行调研。由调研结果分析得出:该门诊综合楼特殊人群移动能力分类比例:其中,5、6层需帮助移动及不能移动人群较多,疏散困难大,与前面调研结果相吻合。研究得出分类比例也为下步的实地演习及计算机模拟提供了真实的数据参考。
各楼层各类人群移动能力所占比例统计如图2所示。
图2 各楼层各类移动能力人数统计图
3.3.2 特殊人群水平移动速度的研究
为获得各类特殊人群平时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速度,作者在上述调查的同时,在每层的内走道选取从走道中间到尽头楼梯间的一段长20m、宽3m的通道作为测算距离,通过人工实地观测统计,各类特殊人群选取10名正常通行人员的速度,从而统计平均得出他们平时移动速度的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特殊人群平时水平移动速度统计表
为获得特殊人群实际疏散移动能力的基础数据,为下步运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作铺垫,作者利用该门诊综合楼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特殊人群疏散演习测算的研究对象。出于安全考虑,经与院方沟通研究后,选择结构相似且人员较少的第2层作为演习地点,将楼层的封闭楼梯间视为安全区域,疏散演习人员通过带闭门器的防火门进入楼梯间即视为安全疏散,所以只测算水平疏散的能力,从而获取各类特殊人群水平疏散的速度。研究结果见表9。
表9 特殊人群疏散演习水平移动速度统计表
4 结论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观察、测试、演习等方法,对一家典型医院进行了特殊人群疏散行为规律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可以归纳如下。
(1)本章将某医院门诊综合楼作为调研演练对象,分析了平时医院特殊人群的比例及分布情况,得出特殊人群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作为下步模拟研究的对象。
(2)通过实地观测,获得医院内各类特殊人群平时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速度的参数;通过组织疏散模拟演习,获出医院疏散过程中各类特殊人群在水平方向上的疏散速度的参数。
(3)对比测算的特殊人群平时水平移动速度及疏散演习水平移动速度,由于是疏散模拟演习相对平时要紧张,各类特殊人群疏散速度相对平时观测正常的移动速度要快一些。后期计算机模拟疏散时可以将疏散演习水平移动速度作为特殊人群速度参数更真实。
参考文献
[1] 姜传胜.残疾人群自身疏散能力及其对健康人群疏散能力的影响研究,2009.1.
[2] 徐瞻,石龙.某大型医院人员疏散计算模拟.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07):512-514.
[3] 李利.医院病房区火灾烟气扩散过程计算模拟及人员安全疏散研究.沈阳:东北大学,2008.
[4] 田玉敏.高层建筑中特殊人群安全疏散问题的研究.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09):45-49.
[5] 郑聪荣.医院住院部避难逃生行为与路径设计探讨.城市建筑,2011,(06):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