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中美对消防救援人员安全的研究
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我国消防员安全的研究还很不成熟,无论是法律法规、事故技术调查制度,还是安全防范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借鉴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的消防员安全保护措施。
一、国内消防救援人员安全的研究
长期以来,消防员部队一直倡导“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消防员往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一旦有伤亡,更多的是进行表彰和宣传。消防员伤亡调查缺乏严格的程序,调查数据收集也不够系统。对具体伤亡原因深入分析较少,向全国消防部队通报的更少。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推进,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灭火救援工作的高危险性、艰巨性和消防员面临的危险性越来越受到消防部队和社会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随着消防部队基层建设水平的提高,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和消防员伤亡保险等工作被当作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消防员防护装备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一)理论研究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和专著,仅限于部分论文。如王向东、高晓斌等在《消防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应用前景》一文中认为,消防职业安全与健康是我国经济社发展、社会文明及社会进步程度的反映,使从事消防职业的人员获得安全与健康是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团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消防职业安全与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一个分支,必将得到重视。陈国良在《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提高灭火救援水平》一文中,根据消防部队的职业特点,引入了风险管理的理念,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灭火救援工作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及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并针对实际提出了一些措施,以期控制或减少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的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孙伯春在《关于消防指战员在灭火救援中自我防护问题的探讨》一文中认为,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应战能力的指导思想,加强灭火救援中自我防护。一是要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明确“自我防护”的重要性;二是要认真分析研究灭火救援中“自我防护”的薄弱环节;三是要采取措施加强“自我防护”。金京涛、刘建国在《消防官兵灭火战斗牺牲情况分析及其对策探讨》一文中对30年来消防部队官兵在灭火扑救中牺牲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消防官兵牺牲的原因,有的是在灭火战斗中由于不可预见和抗拒的因素造成的,也有的是因为官兵的行为失当,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造成的。如果各项防范措施得当,其中很多牺牲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有必要对灭火战斗中各类牺牲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未来的灭火战斗中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部队减员,实现战斗减员最小化、战斗成果最大化的目标,较好地完成消防部队所承担的任务。武警学院消防指挥学2010届硕士研究生林维钧,曾针对消防部队消防员因执行灭火救援任务牺牲,作出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他从收集消防官兵伤亡的案例入手,对收集到的案例和数据进行了统计和研究,并结合案例具体分析了造成官兵伤亡的各种常见危险性因素。主要从灭火救援工作固有的危险性、处警次数增多、危险概率增大、消防部队建设的滞后性等客观方面和思想观念滞后、战术运用失当、人员素质不高、战训基础薄弱等主观方面,对造成消防员伤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深化消防员安全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减少消防员伤亡的系统制度、构建减少消防员伤亡的长效机制和加强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灭火救援安全的对策。林维钧的研究以大量的实际案例为基础,对官兵伤亡的案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对于认清形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灭火救援安全,减少官兵伤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消防员伤亡事故的统计
1994年,我国第一次出版了《中国火灾统计年鉴》,公布了全国火灾情况,但没有消防员伤亡情况的统计。直到2004年,《中国火灾统计年鉴》改为《中国消防年鉴》,第一次公布了1997~2003年消防人员的伤亡情况,但仅限于牺牲人数和受伤人数。到了2008年的《中国消防年鉴》,除了公布消防员伤亡的人数,还增加了牺牲原因、受伤原因和受伤部位。长期以来我国消防员伤亡情况的统计没有统一的标准,直到2004年公安部消防局下发了《重要火灾和处置灾害事故信息报告及处理规定(试行)》,将消防员伤亡信息纳入重要信息的报送范围。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部队名称;事件发生经过;伤亡原因,伤亡者的身份、年龄、职务、警衔、政治面貌;受伤官兵救治措施、善后工作情况;对已采取的和下一步加强工作的具体措施等。目前,全国的消防员伤亡情况统计采用报表的形式,还没有一套统一的统计软件。
(三)消防员伤亡事故技术调查
消防员伤亡事故虽有统计,但是只限于公安消防部队,对企事业专职消防队、志愿者消防队、森林警察在灭火救援中的伤亡统计,由于管辖权不在一个部门,往往没有上报数据或者数据不全。对伤亡事故的统计主要集中在牺牲和重伤,对轻伤、侥幸逃脱者基本没有涉及。如上所述,统计信息相对简单,没有专业的技术调查,缺少对事故原因的深入分析,未能提出指导性防范意见。
珍惜人的生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促进安全发展,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消防员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形势任务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滞后,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安全指导思想有待深化。消防员伤亡并不是灭火救援必须付出的代价,许多伤亡事故,通过预防是可以避免的。消防员伤亡不仅仅是部队保安全防事故的内容,还涉及消防员素质提高、部队装备改善、教育训练提升等系统工程。二是安全研究和管理工作有待完善。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工作项目对消防员安全状况进行系统研究,管理机构这方面的职能也不尽完善,这不利于安全理论的发展,预防措施的改善。三是消防员伤亡调查有待规范。目前,对消防员伤亡更侧重的是事迹宣传,较少从战训角度展开深入调查,这不利于原因的分析,教训的吸取,不利于避免类似情况的再度发生。四是安全标准和灭火救援规范有待推进。我国消防员职业健康与安全标准已颁布,但还需配套许多相应的灭火救援规范,以此规范灭火救援行动,指导消防部队建设。
二、美国消防员安全与健康研究进展
(一)消防员生命安全16项举措
“消防员生命安全16项举措”(以下简称“16项举措”)聚焦于消防员安全和健康相关的6个领域:建筑火灾扑救,野外火灾扑救,科研和培训,车辆和装备,人员的健康状态、保健和体能提高,事故预防。
“16项举措”针对导致消防员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生死亡事件的6个根本原因:作业程序不当,现场决策不当,缺乏预防意识,领导乏力,个人责任心不强(导致行为不当),艰苦卓绝和不可预测的现场环境。
这些举措自2004年出台之后,经过不间断的推行、修改、丰满,现在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本书仅将其主要构架简介如下。
举措1:确定和倡议改变消防界原有的“行业文化”,从领导、管理、监督、义务、个人责任心各个方面,倡议一种重视安全的“新消防文化”。
此举措的内涵为:意识的改变应从上而下进行,各级领导应反省自己对待安全问题的态度和行为,认识到这种改变无损于所在消防局的权威,关注各种消防人员保健方案并着手实施。
举措2:从整个行业内,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加强其在健康和安全方面的责任意识。
此举措的内涵为:每个消防局都应该强化安全训练,美国消防员都应该配备保证其安全的装备,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守标准作业规程(注:美国紧急事故管理署于1999年发布了“消防救援人员标准作业规程”制定要求,这为消防员安全作业奠定了基础)。消防部门应该每天进行训练、学习和指导活动,应积极采用标准的“应急指挥系统”,遵守消防车检修规定,制订并坚持实行设备检查规定,出车人员必须系上安全带,不能想当然地对待任何一个现场环境。
举措3:在紧急事故管理的政策、战术、预案等各个层面上,都要更加加强“风险管理”的内容。
此举措的内涵为:深入理解“风险管理”概念和理论,确保每个人都能正确区分“可接受的风险”与“不可接受的风险”,开发并实施一套能预先确定不可接受风险的技术和方法。消防部门应该对每次救援进行战评总结,注意培养指挥梯队,指挥人员应该知道每个消防员在事故现场的状态和职能,现场人员应该遵守“标准作业规程”。
举措4:所有消防员都有权阻止不安全的行为。
此举措的内涵为:必须授予消防员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确认和报告的权利,必须允许他们有权阻止对他们自身或他人极有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解除他们因此而遭受惩罚或报复的后顾之忧。这要求每个人都清楚行为的安全性并警惕那些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各消防局都应制订相关工作制度,使消防员能够对发生在训练、火灾、其他勤务等场所的不安全状况提出异议,并确保对灭火作战的安全情况提出异议的人员的品质不受质疑。
举措5:制订和实施消防培训、人员资格和资格证照方面的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应该基于岗位要求的不同,公平适用于所有消防员。
此举措的内涵为:消防部门已认识到国家认证标准是提高人员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应招收具备资质证书的消防员,支持对证照进行定期审验的活动,并应对训练方法和内容进行经常性的更新,增加对一些不常用的技能的培训。
举措6:制订和实施消防员医疗和保健方面的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应该基于岗位要求的不同,公平适用于所有消防员。
此举措的内涵为:对于消防员而言,身体健康强壮是毋庸置疑的。消防局应该力行“标准作业规程”中强化消防员体能的内容,消防员个人也应该把健康作为职业成功的基础之一,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营养、经常锻炼、远离烟酒和毒品。注意预防心肺疾病、癌症、肥胖、高血压(这些都属于美国消防员典型的健康问题)。
举措7:在全国范围内,制订与这些安全举措有关的研究项目的进展规划,开发相关的数据收集系统。
此举措的内涵为:如果不对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这些安全倡议和举措将成为空谈。数据分析有助于对这些举措进行更正,也有助于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所以消防局应该积极参与类似“国家火灾事故报告系统”“消防人员侥幸脱险信息报告系统”这样的信息收集工作。为实现此项举措,在殉职消防员基金会的主导下,建成了“消防员安全举措研究数据库”,这是一个网络数据库,具有便捷的搜索引擎,可以向使用者提供与消防员安全主题相关的各种科研报告、调查报告、文章、新闻等资料。
举措8:尽可能地采用可以提高消防员健康或安全水平的新技术。
此举措的内涵为:技术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力,会为提高火场安全提供有力工具。消防局应提倡学习精神,应派员参加各种消防学术会议,保持对新技术的认知程度。在火场调度中,更多地把配备先进技术的指挥和救援车调往现场,使这些先进装备融入已有的指挥系统。
举措9:对任何造成消防员死亡、受伤或者侥幸脱险的事故进行彻底调查。
此举措的内涵为:使消防局之间共享此类事故的意识,逐渐可以占据道德上的制高点。对此类事故的调查工作不应拖延,应该在事故后即刻开始。消防局应该熟知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设立的消防员安全信息报告系统,并从中学习经验教训。鼓励消防员参与“消防人员侥幸脱险信息报告系统”,研究造成伤亡的“失误链”。
举措10:面向消防部门的资助项目应对安全举措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持,某些情况下应把消防局具备一定的安全要求作为其申请资助的必要条件。
此举措的内涵为:现在确实有一些消防资助项目是针对安全举措的,但消防部门应该清楚资助项目是与安全技术相联系的,如果消防部门根本就没有设置安全方面的实际措施,就无从申请相关资助项目。如某个消防局提出关于提高消防员健康水平的项目申请,至少首先应该制订一些实施方案并认真落实。同时也要求消防局应该认真研究制作专业的项目申请书的方法,至少应该首先设法了解各种消防资助项目的性质和特色。
举措11:应该制定并推行关于突发事件救援策略和程序的国家标准。
此举措的内涵为:有些地区有可能不得不通过延长响应时间的方法来确保消防员安全到场,这更凸显了制定相关标准的必要性。同时还应关注安全驾驶消防车、对车体内的物品进行固定、常规出动不必使用警铃和警灯等细节事项。对突发事件进行的救援应该遵守突发事件“标准作业规程”。
举措12:应该制定并推行关于对暴力事件(包括恐怖袭击事件)进行响应的程序规则。
此举措的内涵为:以前曾经有消防员在这类事件中受伤或死亡,所以消防应急救援人员应该得到政策方面的保护,使他们免受或少受各类暴力威胁。应该对这类响应加以“规划”,减免消防队“应即刻出警”的压力,并应在“标准作业规程”中说明对于哪些情况应该出动、哪些情况应该保守待命。同时消防局无论规模大小、无论面临这类事件的可能性大小,都应学习一些对这类事件进行响应的知识。
举措13:消防员及其家属接受心理咨询和支持的途径应该顺畅。
此举措的内涵为:消防是个高风险的职业,消防员个人及其家属随时都可能面临巨大的压力,所以他们有权接受心理救助。对于消防员而言,如果感觉到压力的存在(包括抑郁、焦虑等症状),不应“咬牙坚持”,而应及时从咨询人员、宗教人员等处寻求帮助,也应热心帮助周围遭遇心理压力问题的同事。对于消防组织而言,应该在各个层面的消防训练的内容中,增加应对心理压力的知识。
举措14:应该为消防宣传和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并把它作为一项对消防安全至关重要的工作来展开。
此举措的内涵为:社会消防意识的提高就意味着消防员安全保障的提高,所以消防局应该把对社会公众进行防火教育作为头等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充分利用国家消防局所提供的宣传资料和素材,并在政府部门中强调消防立法和执法的重要性。
举措15:进一步倡议广泛实施消防规范,推广家庭用消防喷淋设备的使用。
此举措的内涵为:在居住建筑物中广泛安装消防喷淋设备不但能够提高居民的安全状况,也有利于降低消防员在执行灭火任务过程中的伤亡事件的发生,所以消防组织应该积极倡议实施相关法规,同时确保所有的消防员都清楚喷淋设备的运作模式并理解其对于保障消防员安全的意义。业内人员也应具有模范意识,有可能的情况下在自己家内设置消防喷淋系统。
举措16:在消防车和消防装备的设计上,必须把安全作为第一要素。
此举措的内涵为:消防局在购买车辆和装备时,应该把安全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至少应与性能设计和价格同样重要,消防局可以组织专门人员制订购置原则,决策人员应通过学习相关的产品标准、参加学术会议等途径,了解相关的安全新技术。
(二)消防员安全研究专题科研项目列表
1.背景介绍
在“消防员生命安全16项举措”中,其中第7项举措明确要求为了减少可预防的消防员因公伤亡事件,更有效地推进消防员安全和健康工作,应制订一个全国性的专题研究项目日程表。在消防员安全这个主题下,数以千计的科研项目都有可能产生对某个方面具有一定意义的成果,在消防科研项目预研阶段也可能产生为数众多的与此相关的项目提议或设想。同时由于美国消防组织所固有的多样性、地方性、分散性,承担着不同科研职责的组织或个人在面对诸多的课题思路时,很难抉择将有限的可用资源重点投入哪个研究方向以及具体项目上。这都使得制订一份得到多方认可的科研优先项目列表成为了一项本身就非常令人瞩目的科研课题。
这个课题主要由“国家消防研究项目专题会议”承担和完成。会议召集代表着不同研究方向和关注对象的消防相关的与会者,研究确定消防员生命安全领域内的消防科研项目列表,并确定其优先顺序。最终产生的会议文件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出版,作为全美消防科研机构以及为消防科研提供资助和支持的机构未来工作的参考和指南,将科研工作和研究资助引导到由整个消防行业所确认的、对减少消防员因公伤亡事件而言更加重要和更加有意义的优先研究项目上。美国的大多数消防科研工作都是由大学、公立和私立消防机构以及独立的研究者所承担,而且科研工作通常都会与基层消防局或消防部门合作进行。这些科研课题大多是通过某个政府项目或者非公基金会得到研究资金。在近些年,最受关注的科研资助都来源于联邦政府的几个部门,其中份额最大的一个资助项目是由联邦应急管理署所主管的“消防员援助基金”方案。当然,一些私营公司所从事的消防科研工作也稳定地占有一席之地。“国家消防研究项目专题会议”认识到这些研究力量之间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证所进行的研究工作的相关性,以及宝贵的资源不会浪费于没有实际意义或者重复进行的科研项目上。如果能确保消防员安全方面的研究过程的累积性、增效性,确保后续的研究工作是立足于之前的研究项目,相关的消防科研也会得到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
“国家消防研究项目专题会议报告”得到了美国消防研究者和研究资助者的广泛应用。实践已经证明,该会议的成果在两个方面卓有成效,一是帮助确定有可能实质性地提高消防员安全状况的研究方向;二是保证有限的可用资源直接投入最有可能产出有价值结果的研究项目中。
2.第一届“国家消防研究项目专题会议”的议程和成果
2005年6月1~3日,殉职消防员基金会得到来自美国财政部、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的项目资助,并得到国家消防局的大力支持与参与,在马里兰州埃米茨堡的国家应急培训中心举办了第一届“国家消防研究项目专题会议”。53名与会者来自基层消防部队、消防团体、消防科研机构、与消防科研或科研资助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建筑、职业疾病与行为等研究机构。
会议规划组由来自国家消防局、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殉职消防员基金会、消防局长协会、马里兰火灾和应急救援研究所、国际消防培训学会、国际消防员协会、消防协会、国家志愿消防委员会、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纽约消防局、灭火别动队、美国军队研究实验室、印第安事务管理局的18名专家组成,他们制订会议议程,确定有关的研究主题、受邀参会的组织和个人。
会议针对“消防员生命安全16项举措”所聚焦的6个相关领域确定各领域内的研究项目。不同领域的有些项目会发生重合现象,会议规划组认为这样的项目会达成多重目的。有些已有项目在消防员安全方面也体现出新的价值,会议规划组认为这样的项目应该得到扩展或与其他项目融合。有些原本与消防无关的项目,也可能通过改造适用于消防领域。最终会议规划组划定了4个科研主题:消防员的健康状态、保健和体能提高;训练和事故管理;技术应用、消防车辆和装备、交通;火灾预防、公众宣教和数据。
每个主题下设一个会议讨论组,讨论组在规划组预定的项目列表基础上,结合本组的科研和实践经验,研究确定本主题下应设置的研究方向或项目,备好各项目预案向全体与会者展示,并标注出各项目的需求程度和预期收益,将项目的优先顺序分为1、2、3级。其中,优先程度1级表示最为急切和关键的项目;2级表示急需程度较低,但重要性较强的项目;3级表示极有价值但并非急需的项目。
由于一些研究课题可能会得到来自不同消防部门的代表的共同支持,而一些被一个讨论组认为重要的课题却有可能得到其他代表的否认。所以会议要求在各个讨论组向全体与会人员展示、讲解各自的研究结果之后,由全体人员进行表决投票,按照得票数量的多少,将各项目的优先类型划分为A、B、C三类,其中A为得票最多的一类项目。由于会议从开始就要求讨论对象限于需求程度很高的项目课题,所以项目被划分为C类的,仅意味着与会者认为其他项目的重要性更加明显。
通过这样的议程,会议对44个研究项目进行了表决。其中有16个得分为1级A类,主要包括消防员的选拔和测评,消防职业心血管疾病相关因素,热应激状态对消防员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效果,消防员体能评估测试技术,消防(灭火作战)文化的分析,灭火现象中造成消防员伤亡的因素,事故指挥支持技术,实体火灾训练造成人员死亡和险情的教训和经验信息收集,消防员体能和处境研究,消防通信协同性能,消防员个人安全报警装备失效分析,交通工具事故相关的消防员伤亡,消防员直接面对火灾险情相关数据的确认和收集等。
[举例一]
项目名称:消防(灭火作战)文化的分析
需求:确定消防机构内部所存在的与高危险性行为有关,以及对改变这些行为形成阻碍的各种态度、观念和行为方式,确定能对促进改变这些行为发生推动作用的正面、有效的推动因素。
背景:业内已经广泛认识到现行的消防文化对实质性地提高消防员的安全和健康状况形成了障碍,现有的消防文化经常把冒险而行和英雄主义置于消防员安全之上。
会议评语:我们认为该项目所针对的是在降低消防员伤亡方面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小组分级:1;会议分类:A。
[举例二]
项目名称:消防员体能和处境研究
需求:有能力对在险恶区域执行任务的消防员的位置和身体状态进行不间断监测是保障消防员生命安全的一个关键问题。能够确定消防员附近环境中所存在的生命威胁和状态变化、对消防员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监测也同样重要。监测所得信息应该同时传达给消防员本人以及场外的指挥部,指挥部能对相关信息进行监测和记录。
背景:在2005年之前的15年期间,每年平均都有11名消防员死于执行建筑物内攻灭火状态下造成的窒息和烧伤。这些死亡事件大都伴随着消防员迷失方向、体力消耗殆尽、呼吸器耗空等现象,或者消防员在危险环境下作业时出现了人力无法克服的突发环境变化。对数个因素独立进行监测的基本技术现在是具备的,但是将这些技术集成并调适,使其有效地、稳定地应用于消防员的作业环境中,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在很多建筑物内,数据传输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人们期望能取得的解决方案是能够使得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消防员清楚理解自己的处境,并实时向场外传输数据,以供监测和记录。
会议评语:这个项目涉及对数个已有技术的调适和细化。消防员的现场位置追踪,以及建筑物内消防员和建筑物外指挥部之间的数据传输是目前急需的研究项目。为促进度量和监测消防员的体能状态和各种环境因素的技术发展,需要设立对现有技术进行兼容的并行研究项目。
小组分级:1;会议分类:A。
3.第二届“国家消防研究项目专题会议”的议程和成果
2011年5月20~22日,第二届“国家消防研究项目专题会议”由殉职消防员基金会出资并在国家消防学院举办。这届会议的目的是在第一届会议已建立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此后消防员安全健康研究领域所发生的改变和进步,更新研究项目列表,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南。
会议规划组沿用第一届会议所建立的模式,按科研主题划分了7个讨论组:社区减灾;野外火灾扑救;数据收集;技术与消防科学;消防员的健康状态和保健;应急服务;工具和装备。代表55个不同组织的70多名与会者自行决定参与哪个小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经验和指导作用。每个小组提出一套建议并选择最多10条建议呈交全体会议进一步研讨。考虑到个人专业的广泛性以及无法准确界定不同研究方向的可能性,会议鼓励每个小组保证其所作建议的开放性,能使与会者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其建议,并在推荐项目的优先排序时说明其理论依据,以此充分体现各个小组所具备的专业水准高度。
最终经会议研讨的41个建议编入“2011年国家消防研究项目专题会议报告”,这些建议为有志于消防员安全和存活能力的科研人员提供了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路线图。这版报告与2005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略去了会议对于项目优先顺序的评价分值,仅保留了各讨论组的评价分值。因为会议所选择的项目课题覆盖面非常广,由与会者对其优先顺序进行总体评价比较困难也不太现实。同时,第二届会议更加重视项目资助的获得,会议报告有助于科研工作寻求与申请来自各方的资助,尤其是获得“消防员援助基金”方案的支持。会议对于研究项目的总体分级评价有可能导致研究者和资助机构把注意力局限于级别最高的项目、忽略了其他项目,而与会者普遍认为应该对这一点加以强调:各讨论组所确认的所有项目都具备各自的研究价值,都应该得到关注。
为了体现出最急需关注的课题,每个讨论组都确定了1个首要推荐项目。
社区减灾。创新性地开发一个适用于各种规模社区的评估模型,用以对社区的防火工作和应急响应方案进行评价,并能够量化其生成正面结果的能力。该项目可能需要包涵(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数据:社区建筑类型及其数量、火灾预防措施、法规要求、减灾方法、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
野外火灾扑救。开发出各项使用飞机进行灭火和人员集体运送的安全、可靠的飞行作业规定,减少野外火灾扑救所造成的消防员伤亡情况。
数据收集。对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形成障碍的因素、对数据收集的认知因素的确认和研究。
技术与消防科学。对数据信息、信息传递机制的实施、标准的更新进行研究,使消防员能够习得相关科学理论和应用相关技术,这些是他们应对现代建筑环境中与传统认知不同的火灾状态所必需的。
消防员的健康状态和保健。与消防员保健相关的健康状态和疾病的干预与筛查研究。
应急服务。开发一套有科技基础的社区风险评估工具。
工具和装备。对现有的消防员全套个人防护服装在应对当今火灾环境方面的性能、功用以及相关安全特征的评估研究。
[举例]
项目名称:对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形成障碍因素的研究
需求:对在文化、事业、领导力、动机、训练、价值观、责任制度等方面所存在的,对于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形成障碍的各种因素进行确认,并对能够促使消防组织克服这些障碍和各种负面认知的对策进行研究。
背景:消防组织在数据收集方面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其发挥支持重要决策的作用仍然很不稳定,究其原因是由于消防员、指挥员个体以及消防局在教育、理解力、动机、领导力和事业心等方面的不足所造成。比如,在美国,一起火灾事故发生后,相关事故数据的输入大多是由消防局完成的,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向数据使用者充分地传达真实火灾现场的作业情况,比如“向火灾射水的时间”“通风的时间”等。有些消防局没有对这样的数据进行测量,而确实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测量的消防局,所采用的定义也不一致,而且往往并不清楚其所作测量的实际意义。科研人员必须对到底应该收集什么样的具体数据进行研讨和澄清。
会议评语:当前,存在着对数据认知缺乏的问题,以及消防组织对于现有的数据收集状态的自满问题,因而,无论这方面研究课题的具体项目名称是什么,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准确、有效地重现事故过程。否则,我们所进行的研究项目就有可能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我们对实际问题本身就没有准确地通过数据进行界定。
已经涉足以及应该从事该项目研究的机构:目前已涉及该项目研究的是消防数据使用者和收集者,包括美国国家消防局的“国家火灾事故报告系统”、消防协会、健康与公众服务部的疾控中心、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国际消防员协会、国际消防局长协会、国际消防认证认可委员会以及一些学术院所。应该加入该项目研究的是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能够解决数据质量问题的消防机构之外的个人和机构。
三、美国消防人员安全研究项目示例
[例一] 消防人员侥幸脱险信息报告系统。
这是个面向全国消防救援机构的信息收集和共享的网络系统。消防人员自愿向这个系统报告其所经历的,由于失察、疏忽而几乎造成伤亡或财产损失,但最终出于侥幸而避免的事件。该系统具有为报告者保密、不以给予惩戒为目的的特点。
事件报告分为5个部分。
报告者基本信息。包括报告者的部门、职务、事件发生时的年龄等。
事件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事件种类、当事人的执勤时段、天气状况等。其中事件种类分为火灾事故、火灾之外的其他事故、一般勤务、训练活动、车辆事故5大类,各类又具体细分,共83小类。
事件描述。
所获得经验教训。
联系信息。报告人可以选择不填写此栏。
设置该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消防员有机会从他人的切身经历中获得经验,帮助制订各种减少消防员伤亡率的政策,加强消防和救援行业的安全意识。系统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用于对消防指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做出改进。同时,视某类事件发生趋势的急迫情况,系统可以通过工作报告、新闻发布或警示邮件等形式,向消防部门传递相关信息。
[例二] 工程板材在火灾中的结构稳定性。
这个科研项目由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与国际消防局长协会、芝加哥消防局和密西根大学合作进行,主要研究采用轻量构造的设计及地面和顶棚采用工程板材的设计在火灾过程中和火灾发生后有可能对消防员形成的危险状况。该项目针对地面和顶棚分别采用时下流行的建材和采用传统建材等不同情况,进行了各种试验测试,对预测、计算可能会发生灾难性建筑结构坍塌时间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把项目的研究结果编写成讲座性质的课件,用于对相关的消防人员进行培训,参训人员通过学习可以了解该项目的研究基础,学习现代的建筑结构会对火灾后的现场环境造成何种影响,以及今后的火灾模拟方法会发生何种变化等。
[例三] 建筑火灾受火场风力驱使情况下的灭火战术研究。
在这个主题下,有两个科研项目比较具有典型意义。这两个项目是由两个独立的科研小组在进行内容相关的研究,一个是纽约大学理工学院和纽约消防局,一个是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与NFPA消防研究基金会。两个项目的研究重点都是针对以风力条件为主要影响因素的高层建筑火灾,研究特色是都进行了或计划进行一系列的燃烧试验。
2008年1月,纽约消防局研究人员在纽约市附近的一座废弃的7层楼高的建筑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体建筑物燃烧试验,这个研究小组从“火灾预防和安全项目”所得到的1000000美元的资助款项,可以使其在随后的3年时间内继续进行类似的试验并完成预定的研究内容。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设定条件下的燃烧试验,以测试对具有这种特点(即火灾过程中产生了“火场风力驱动现象”)的高层建筑火灾进行扑救的各种技术,这些试验可以使研究人员更好地探究在对高层建筑火灾进行扑救时,如何对火灾所产生的浓烟和强热气流进行控制。
这次试验所测试的扑救技术之一是正压送风技术,即通过排烟机向建筑物的特定区域内增压送风,以驱除走廊和楼梯间的火灾烟气和热气流,为消防员和建筑内的居民提供比较安全的环境。
这次试验所测试的扑救技术之二是通风控制设备的使用技术,在测试中采用了消防窗帘,这是一种长3m宽3.6m的毯状物,材质类似于消防员防护服,可以长时间承受815℃的热辐射,可以在15min内承受1090℃的热辐射。消防窗帘在试验过程中的使用方法是从着火楼层的上一层垂下,遮挡在着火楼层的窗户处,用以阻止气流从此处吹向建筑物内,切断火灾的氧气供给。
这次试验所测试的扑救技术之三是一种专门设计的消防射水器具,称为高层建筑用消防水枪,枪筒长3m左右,喷嘴和枪筒之间设计为弯曲形状。在试验过程中,该设备被设置在往火场产生通风的窗户的下一楼层或上一楼层的窗户处,喷嘴挂在通风窗户的窗台上,往火场射水。
在实际建筑物中进行火灾测试的目的是确定在大型的建筑物火灾中,尤其是在火灾主要受到风力状况驱动的情况下,这些灭火技术的有效性、使用范围和方法等,为灭火战术和日常训练提供新的信息和素材。
这次燃烧试验类似于一次现场演示,北美地区的许多消防局,比如芝加哥消防局、洛杉矶消防局、波士顿消防局、丹佛消防局、渥太华消防局等都派人观摩。
由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主持进行的另一个项目与此项目在内容上相互衔接。该项目首先设计了8个全尺寸的火灾试验场景,试验在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的大型火灾实验室中进行,试验目的是考察风力驱动状况对多房间建筑结构中的火灾蔓延情况的影响,考察通风控制设备以及火场供水对这类火灾的扑救效能。效能量度通过释热率、温度、热通量、气流速度来定量显示,同时也测量了各个试验场景下的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水化合物总量的变化以及压力的变化。并通过多角度摄像和热成像仪对试验过程进行了记录。试验所得数据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受风力状况影响的建筑火灾所涉及的火灾动力学理论,为相关的火灾模拟技术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开发适用于这类火灾的灭火战术提供了与实际火灾情况相符的数据。
随后,应对此类火灾现象的新设备和改良装备不断涌现。2012年,纽约和芝加哥消防局正式开始使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进攻性作战水枪系统”,该系统为模块化的轻型结构,可以通过电梯搬运至火场,或者作为固定设施的一部分,长期放置于高层建筑。该设备中的水带可在2.4~6m长度升降,装配了针对多类建筑物的窗户结构而设计的固定夹具系统;可接驳水枪头和水炮接头,可出雾状水和直流射流。
[例四] 消防定位系统。
在这个主题下,有多个科研项目同时进行,研究者希望因此而给消防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其中以伍斯特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分别进行的研究比较突出。他们的研究都聚焦在全球定位系统,致力于开发新型的三维、实时跟踪系统,这个系统具有一些引人注目的特性,比如能准确确定空间位置、确认火场中的消防员的行为举止和身体状况、建筑内部环境等。其中一个项目还可以记录消防员所经路途中的墙面、楼面及其他建筑设施的情形。
[例五] 新型的自给式呼吸器。
该项目始于2008年5月,“火灾预防和安全项目”提供2000000美元的资助款项,由美国消防员协会与相关企业共同承担新型呼吸器的研发活动,主要目标是开发一种形状更小、更轻、使用状态更灵活、工作时间更长的自给式呼吸器。研究人员对传统的自给式呼吸器的气瓶进行改进,开发出了一种外表为扁平的背囊形状、质地柔软的压力容器,相对于常见气瓶,这种新型容器外形较小,这种气瓶的呼吸器重量只有传统呼吸器的一半,但气体容量却是传统呼吸器的2倍。而且更重要的是,其性能达到或超过了相关的消防装备标准的要求。尽管这种设备还没有被正式命名,已有人依据其外形特征称其为“消防背包”。现在研究人员还努力使其市场化,这将对消防行业以及相关的制造行业都产生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