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白活性成分介绍
美白活性成分按其来源和结构,可以分为化学类美白、天然植物美白及天然中草药美白成分,以下将分别介绍。
1 化学类美白成分
常用的化学类美白活性成分有不同的安全级别,将安全的美白成分用“☆”表示;危险的用“◆”表示;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值得长期信赖的用“○”表示;安全但不宜经年累月使用者以“△”表示,以便读者在选择时加以区别。
(1)对苯二酚◆
对苯二酚(hydroquinone)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及破坏已经形成的黑色素细胞的能力,其美白效果非常显著。在医药界会使用2%~5%的外用药膏来治疗皮肤表层色斑,但放在以护肤保养为宗旨的化妆品领域来说,则是具危险性的成分。一是对苯二酚过度使用,会引发细胞毒性反应,对皮肤造成伤害;二是对苯二酚非常惧光,产品容易变色、变质,往往需要配合大量的紫外线吸收剂或抗光剂,例如偏二硫化钠(sodium metabisulfite),对皮肤来说,是一大负担。 使用期间,皮肤普遍有泛红现象,医师称之为正常副作用,但这其实就是刺激过敏的表征。所以,对于明显的色斑,应求助皮肤科医师,否则整脸大面积的涂擦此类成分的化妆品,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2)熊果苷及其衍生物△
熊果苷(arbutin),化学名称为对苯二酚葡萄糖苷,可从沙梨树、虎耳草等植物中提取,是一种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化学美白剂。由于熊果苷在不影响细胞增殖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减少黑色素的形成,是一种被认为副作用很低的美白剂,曾被称为是21世纪最佳的美白剂。但熊果苷分两种,一种是α-熊果苷;另一种β-熊果苷,只有前者是具有活性的有良好美白效果的,所以如果使用含熊果苷产品,一定要是α-熊果苷才能有效。
熊果苷具有高度的光敏感性,因而产品中往往要添加大量防晒剂,容易对皮肤造成负担,加快皮肤老化。此外,医学研究显示,过高浓度的熊果苷反而会引起皮肤黑色素细胞内的黑色素的增加,不适宜长期使用。
ASC Ⅲ也是新开发合成的美白成分,全称是Amplifier of Synthesis of Collagen Ⅲ,属于对苯二酚(HQ)的衍生物。结构与熊果苷类似,作用也与之相同。
(3)曲酸☆
曲酸(kojicacid)又叫曲菌酶,化学名为2-羟甲基-6-羟基-1,4-吡喃酮,产生于曲霉属和青霉属等丝状菌发酵液中,是一种水溶性物质。这种成分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的:日本酒酿造业在发酵米时,发现工人的双手皮肤特别白皙,因此研究出其中的Kojic acid成分具有抗菌作用。
曲酸对黑色素合成的抑制原理是:它们在反应时与Cu2+结合,阻止了Cu2+对酪氨酸酶的活化作用,或具有与酶争夺作用物质而产生的阻碍作用。
曲酸易氧化,具有高度的光敏感性,需夜间使用,日间产品需添加防晒剂,容易对皮肤造成负担,加速皮肤老化。
近年来含曲酸的美白祛斑化妆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国内,早期因为曲酸提取不纯,可能掺杂有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一度引起科学家们的质疑。2000年和2002年下半年,又相继有科学家对曲酸本身的致癌性提出疑问。根据日本最新的研究报告,曲酸成分可能会有致癌的危险。有人认为,曲酸分子式中的吡喃是与苯一样的方向性化合物,从理论上讲是和苯一样有致癌性的。此外曲酸中的羟基也可使人体内积累自由基,这也是有致癌性的。因为其可疑的安全性,日本在2003年就已宣布禁止进口和生产含有致癌曲酸的化妆品;在美国,曲酸的使用是属于药品管辖的范围;在中国台湾地区,核准的使用上限是2%。
(4)壬二酸☆
壬二酸(agelaic acid ,AZA)又名杜鹃花酸,是一种天然的有9个碳原子的直链饱和的二羧酸[HOOC(CH2)7COOH],为无色到淡黄色晶体或结晶粉末,微溶于水,较易溶于热水和乙酸,是酪氨酸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直接干扰黑色素的生物合成,对活性高的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但不影响正常黑色素细胞,具有较强的美白效果,是高安全性的美白成分。但由于其对乳化体系的不良影响和溶解性等问题,限制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5)维生素C☆
维生素C(vitamin C)又名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是一种强还原剂,具有抗氧化作用,也可称为抗氧化剂。可以还原黑色素成淡色的麦拉宁。 维生素C的美白效果,跟本身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发挥美白作用的是L-型,即左旋的维生素C。天然的维生素C就是L-型的维生素C,而合成者通常混合着D-型与L-型两种。 D-型的维生素C是不具生理活性的。 所以,有些以维生素C美白成分的化妆品,会强调用的是L-型。
维生素C淡化黑色素的方式十分温和安全。其作用对象主要是已经形成的黑色素,安全上是可以放心的, 但因经还原的黑色素仍可能再次被氧化,因此必须长期保持一定的维生素C的浓度才有效。
若是想以口服天然蔬果中的维生素C来美白,恐怕要失望了,因为吃水果所获得的维生素C,不足以推动美白作用。服用过量时,一天如果超过5克,则会有腹泻和甲状腺失调的现象发生;搽的维生素C因其不耐热、不耐光,容易接触空气而氧化,所以必须结合金属来维持较佳的稳定性;乳液或面霜中,必须是脂溶性的维生素C的衍生物,才能顺利渗透到皮肤较里层。水溶性维生素C,除非是配合特殊渗透溶剂,否则看不出美白效果。
(6) 鞣花酸☆
鞣花酸(tanning acid)是广泛存在于各种软果、坚果等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天然多酚二内酯,是没食子酸的二聚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性,有美白作用。
(7) 泛酸及其衍生物 ☆
泛酸(pantothenic acid derivatives)亦称原维生素B5,是当今化妆品应用较好的一种维生素前体,人体吸收原维生素B5后,在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原维生素B5可定量转化为泛酸。泛酸及其衍生物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有很好的美白效果。
(8) 果酸△
果酸(AHA,fruit acid)是几种化学物质的总称,因为其中的大部分物质均可从天然水果中找到,所以以“果酸”称之。如:甘蔗中的甘醇酸、牛奶中的乳酸、苹果中的苹果酸等均属于果酸,英文统一表示为AHA。果酸是通过去除过度角化的角质层后,刺激新细胞的生长,同时有助于去除脸部细纹,淡化表皮色素,使皮肤变得更柔软、白皙、光滑且富有弹性。
对于浅层色斑,尤其是因为日照所产生的皮肤黝黑,果酸所发挥的功效,是令人满意的。因为这些浅层的黑色素本身就容易经由皮肤角质,以自然代谢的方式去除。对于深层的色斑,果酸若想达到剥离的效果,则必须使用高浓度的果酸换肤术,让高浓度的果酸作用到真皮上层,才能顺利去除雀斑、肝斑类型的色素斑。
一般化妆品专柜或护肤美容院买的果酸,浓度虽然不相同,但绝大多数在8%以下,不可能达到换肤效果。真正果酸换肤术,是皮肤科医师的执业范畴。在换肤过程中,会有真皮层组织液的渗漏,并伴随发炎红肿,必须有配套的护理措施,像是抗炎药物的使用等,才能确保安全。
基本上,角质层必须维持适当的厚度,皮肤自身的防御功能才能健全。长期使用果酸,或许在皮肤美白上会有很好的效果,但长期角质偏薄,皮肤免疫功能会下降,易形成敏感性肤质。建议使用果酸一段时间,应让皮肤休养生息,换另一种美白保养方式,例如:甘草酸、桑葚萃取液、熊果素轮流使用。
(9) 内皮素拮抗剂○
内皮素是角朊细胞释放的一种细胞分裂素,它会使黑色素细胞增殖,加快黑色素的合成。内皮素拮抗剂(endothelin antagonist)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重要的皮肤美白剂。它可以在洋甘菊中提取,也可以用生物发酵法制成。使用内皮素拮抗剂作为美白剂,比其他美白剂在抑制酪氨酸酶及其他活性酶上更高效和快速。可以这样来理解,因为合成黑色素时,酪氨酸酶处于黑色素细胞黑色素体内,酪氨酸酶抑制剂要起作用,必须通过好几关,即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黑色素细胞膜和黑色体膜)。而内皮素拮抗剂只需到达黑色素细胞膜即可发挥作用,减少了好几道关卡。
(10)胎盘素○
胎盘素(placenta)取自动物胎盘,是一复杂的生化萃取物,含有氨基酸族、酶、激素等可以复活细胞机能的珍贵成分,从人胎盘组织酶解后提取的也称宫宝素。如果不考虑取源,胎盘素算得上是美容圣品,使用胎盘素不只可以改善粗糙老化的皮肤,还可淡化皮肤上的斑点,全面性的美白效果也相当不错。胎盘素既无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也没有破坏黑色素或还原色素的作用,它的美白机理,可以从“活化细胞”的角度来解释:细胞被活化,新陈代谢的功能提高,色素代谢的能力增强,角质更新代谢正常,皮肤就自然白皙。
但不同来源的胎盘素活性成分的多寡差距较大,美容效果有差异,需注意辨别含胎盘素的化妆品的真伪,同时,作为动物器官提取物,胎盘素的生物活性较大,也比较敏感,容易失活,需妥善防腐保存。
(11)甘草黄酮○
甘草黄酮外观为棕黄色半透明液体,是从特定品种的甘草中提取的天然美白剂,它既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同时也有解毒抗炎的作用,可以促进细胞修复。主要用于乳液和膏霜类。
(12)原花青素○
原花青素(OPC)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但并不是最强。如果用维生素E作为比较,番茄红素(ψ-胡萝卜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E的100倍,OPC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只有维生素E的50倍,已知最强的抗氧化剂是虾青素,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E的1000倍。原花青素的广泛使用是因为其较好的水溶性。
(13)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又名双氧水,是无色无臭的澄明液体。其释放的初生态氧有漂白作用。临床上用于皮肤增白,治疗黄褐斑和雀斑等色素沉着性疾病。其不良反应有如较长期涂在毛发部位,毛发会脱色而变黄。双氧水对皮肤是具有刺激性的,在化妆品领域中,主要用途是作为染发剂的色素漂白成分,或烫发剂的第二剂。接触到皮肤,会有刺痛感。市面上大概买不到以双氧水作为美白成分的保养品。但是部分美容院,会以双氧水作为皮肤的漂白剂。在美容院现场调配化妆品中的添加量为10%~20%。要注意的是到美容院作全身性美白疗程时,不要使用这一类成分。
(14)超氧化物歧化酶○
根据衰老的自由基理论,在皮肤的衰老过程中,自由基对皮肤的损害是一个重要因素。体内产生的自由基与脂肪酸作用而生成丙醛等物质,它们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等作用形成脂褐素沉积于皮肤上,成为多种色斑。自由基也能使表皮内胶原纤维、弹力纤维交联和变性、变脆而失去弹性。当皮肤的水分不足时,容易使弹性纤维断裂形成皱纹,因此自由基对皮肤的损坏作用是很大的,如能采取措施来减少皮肤自由基的生成,对已生成的自由基进行有效的消除,并能保持皮肤的水分,就可以有效地减缓皮肤的衰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有效清除剂,目前已在化妆品中有所应用,但效果不特别显著,原因是SOD容易失活。
(15)甘醇酸△
甘醇酸(glycolic acid)具有强效去角质作用,同时由于其细小分子的特性,能轻易地穿透角质层,刺激和促进带有黑色素的细胞代谢。因为它能阻止不规则色素的生成,让皮肤不会产生斑点,因此间接发挥淡化色斑的功效,使肤色变得匀质透明,皮肤柔嫩、细致。
(16)美拉白 ☆
美拉白(melawhite)为目前较流行的合成美白成分,结构中含多肽氨基酸,具有制衡酪氨酸酶活性的功效,氨基酸结构对皮肤细胞较为安全,无副作用。
这一美白效果优秀的制品,主要的销售渠道是护肤美容院。制品的酸碱性也较为适中,为pH6~6.5,一般肤质使用不会引发过敏或刺激。
(17)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glutathione)取自植物酶,特别是啤酒酶,是含巯基的氨基酸。巯基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具有制衡效果。可使黑色素的生成缓慢,达到美白的效果。 值得推荐的是,谷胱甘肽本身也是极佳的抗氧化剂,可以捕捉自由基,达到抗老化的作用。
(18)汞化合物◆
汞能渗入皮肤,与表皮层的蛋白质结合,破坏细胞内酶的活动,使黑色素无法形成,故其美白效果迅速而明显。但汞同时会与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结合而沉淀,成为另一种色斑,称为汞斑。这种色斑,无法用美白制品去除,只有靠激光等医疗方式,因此汞被严格限制使用在美白化妆品中。
总而言之,可应用的美白成分有很多种,每一种又各具特色,在选择时需根据自身皮肤类型和肤质状况来谨慎选择。
2 天然美白成分
因为化学美白成分存在很多安全性问题,现在各大公司都把目光投到来自大自然的植物,并投入大量资金研究植物中含有的美白成分。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许多天然美白成分,可以预见,安全无刺激的植物美白将成为主潮流。
(1)芦荟
芦荟(aloe)是百合科,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都有种植。其有效成分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具有防紫外线作用,使皮肤避免由紫外线引起的黑色素增加;芦荟中含有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及SOD,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抑制黑色素生成。
从芦荟叶中得到的芦荟提取物组成十分复杂,其化学成分仍需进一步分析研究,而且因芦荟的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芦荟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也不尽相同。目前,芦荟提取物有从芦荟叶中分离出的胶质——芦荟凝胶;从叶中提取的芦荟油;从叶中提取的水溶性芦荟浓缩液及芦荟粉制品等。这些芦荟提取物都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主要为芦荟素、芦荟大黄素、芦荟苷、复合黏多糖、蛋白质、维生素B及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其中芦荟素及其衍生物是各种芦荟植物提取物的主要成分。
(2)珍珠粉
珍珠自古流传具美白功效,其中含有蛋白质(水解后可得到18种氨基酸,其中7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碳酸钙、20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B等。现代科学发现,珍珠中的微量元素可促进人体皮肤SOD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的合成;珍珠粉中所含的多种氨基酸,能促进角质层细胞代谢,保持皮肤白皙。珍珠粉美白需要内服外用配合,效果才能显现。
(3)茶花
茶花(Camellia)又名山茶花(学名:Camellia japonica),属茶科植物,具有抗氧化、镇静皮肤的功能,还有防止表皮层暗沉、色素堆积的美白功效。
(4)沙棘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别名为醋柳、酸刺,它是一种多年生的落叶灌木,是一种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陆,我国的西北、华北、西南等地也有大量的沙棘。经科学测定,沙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黄酮、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胡萝卜素、黏多糖和微量元素等近百种生理活性物质,大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天然药用成分。沙棘提取物沙棘油富含维生素E(生育酚)和维生素C、胡萝卜素、不饱和脂肪酸及游离氨基酸等,具有消除体内自由基和抗氧化等功能,对皮肤有营养美白和保护作用。
(5)杏仁
杏仁(almond)是蔷薇科杏的种子,分为甜杏仁和苦杏仁,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糖、微量苦杏仁苷。脂肪的组成中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具有软化皮肤和美容的功效。
(6)玫瑰
玫瑰(Rosa rugosa)是蔷薇科蔷薇属植物,玫瑰果实可食,无糖,富含维生素C,去除皮肤上的黑斑,令皮肤嫩白自然,对防皱纹也有帮助。
(7)桑葚提取物☆
桑葚提取物(mulberrybark extract)又称为桑果萃取物、桑皮白、桑枝等。主要萃取自白桑葚的枝干。桑葚萃取液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功能,所以能有效控制黑色素的生成。安全性佳。
(8)甘草萃取物○
从甘草(licorice)的根中提取而来,含有黄酮类成分,具温和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临床上证实可促进细胞修复,所以,作为敷脸成分,除美白效果之外,应可视为护肤理疗成分。一般添加在日晒后的护理产品中,用来消除强烈日晒后皮肤上的细微炎症,修护细胞。若以安全性来衡量,甘草萃取物是自然安全又温和的成分。尤其对敏感性皮肤,更具保护、免于受刺激的作用。因此,过敏性皮肤想美白,这是不错的选择。
3 天然中草药美白
我国传统的中药,许多具有良好的美白祛斑作用,有许多治疗面斑的药方流传至今。这种绿色植物成分具有优异的美白效果,是这类化妆品今后的发展方向。其中包括了当归、辛夷、川芎、丹参、白附子、白芷、白茯苓、鲜皮、白芍、白术、葛根、菟丝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