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了辐射供冷/供暖系统的研究工作。大多是在置换通风与辐射末端相结合的基础上展开的CFD模拟研究和试验室研究。研究内容涉及辐射冷板的冷量确定、结露控制和新风量确定等多个方面。其中,天津大学依据德国DN4715标准对其研制的新型冷却顶板进行了测试。因为置换通风在,所以美国的做法是在冬季增加另外一套供暖设备(Steven J.Emmerich等,2005),或是采用独立新风和常规的变风量系统(VAV)代替置换通风在冬季工况下使用。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目前所有“辐射顶板+置换通风”的相关研究很少涉及甚至回避冬季工况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即便对其进行过研究,结果也很可能是否定的(张腾飞,2008)。另外,考虑到我国目前室内空气中的粉尘颗粒(airborne material)与欧洲不同,故将置换通风与毛细管网相结合作为冬夏一体的空调系统,其可行性值得怀疑。应该看到,我国目前针对“辐射型末端+新风系统”所组成的空调复合式系统的术语尚未形成规范的用法。例如,对于“毛细管末端+置换通风”的空调系统有“恒温恒湿空调”的商业名;而对于“内埋管的混凝土板+置换通风”的空调系统有“不用空调和暖气”的商业宣传。
同时湖南大学殷平教授领导的一个小组致力于独立新风与干式空调末端结合的相关研究。这与目前大多数“置换风+辐射末端”相比,是两个相互联系但又有根本区别的两个研究方向。但由于独立新风本身在美国也是一个新生事物,我国目前的研究多是基于有限的翻译资料。因此,整体上仍处于综述状态,且存在较多误区。比如,很多文章将之引述为一种美国的前沿技术,事实上它是对旧有技术的一种重新整合。再如,独立新风(DOAS)与低温送风独立新风(CDOAS)的概念混淆等。
具体到毛细管末端,相关研究刚刚展开。内容涉及针对设备和系统的介绍(马玉奇,刘学来,李永安等,2006;闫振华等,2008),热工性能的评价等方面(狄文静等,2008;黄翔等,2008)。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毛细管网的热工性能较高,与新风系统相结合后,完全可以满足冬夏季空调要求。学者们认为,毛细管空调系统将逐渐成为未来空调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