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职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特点分析
一、高职学生的智力特点分析
1.多元智力理论
智力也叫智能,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备8项智力,即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认识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各项智力及其内涵见表2-1。
表2-1 各项智力、内涵特点及职业体现
2.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职业教育教学观
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8项智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各项智力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发挥程度却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正常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只具有一两项发达智力,其余的一般或较不发达。
个体的智力类型是多种智力组合集成的结果。从总体上来说,个体所具有的智力类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逻辑思维;另一类是形象思维。通过学习、教育与培养,智力类型为逻辑思维者可以成为研究型、学术型、设计型的人才,智力类型为形象思维者可成为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逻辑思维强的人”,语言智力、数理智力较发达,能较快地掌握诸如原理、定理、论证性的知识,而“形象思维强的人”,运动智力和空间智力突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
普通本科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数理推理及语言方面的能力,而高职学生则在空间视觉、身体动觉等方面能力较强。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在智力类型及结构上的差异,决定了两种类型教育的人才培养的差异,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应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非学术型、研究型人才。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虽然学生的智能类型和智能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有一两项发达智能,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发展领域和特点。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方法,他们都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我们的专业教学应根据高职学生运动智力、空间智力突出,而逻辑数理智力欠缺的特点,打破原有学科式的课程体系重新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任务、项目为驱动,采用项目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竞赛教学法、口诀教学法、经验公式教学法及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充分激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尊重高职学生个体智力的差异,建立差异化教学体系。教学中可设置多级多元的学习目标体系,即把教学目标分为及格、中等、良好和优秀四个不同水平层次的目标维度,根据本专业学生能力素质进行分组,选择不同的目标等级。具体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对于同一教学内容设置不同难度的课题分别对应及格、中等、良好和优秀等级;二是同一难度内容的课题设置不同完成时间分别对应及格、中等、良好和优秀等级;三是同一难度内容的课题,根据完成质量采用差异性考核评价标准,分别对应及格、中等、良好和优秀等级。如对于“板对接单面焊双面成形”课题,只要外观检验合格就及格了,内部质量X射线探伤达三级为中等,内部质量X射线探伤达二级为良好,内部质量X射线探伤达一级为优秀。
尊重高职学生个体智力的差异,形成多元化考核评价观。目前,教学考核单一化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普遍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考核主体单一,即只由任课教师考核;二是考核内容单一,即只考核专业知识与技能;三是考核方法单一,即只考核结果,根据最终结果评分。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既缺乏教学过程的考核,又缺乏用人单位——企业的参与,还忽略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价值信念等职业素养内容,所以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考核体系。改单一考核为多元考核,做到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不仅有老师,还有企业人员,甚至学生;考核内容多元化,即考核内容不仅有专业知识与技能,还有职业态度、团队精神、价值观等职业素养内容;考核方式多元化,既考核结果,又进行过程考核,如教学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时间意识等。实践证明,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考核体系,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3.高职学生的智力培育
(1)影响青年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
青年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教育因素两方面。遗传因素是指人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的特点,主要指感觉器官、运动器官、脑和神经系统的特点。遗传因素是智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教育因素则是青少年智力发展的关键。遗传因素和教育因素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即使遗传方面有些欠缺,也可通过后天良好教育及努力学习,使智力得到提高。反之,如果一个人的遗传素质再好,但后天不认真学习、自身不努力,那么智力也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2)青年学生智力的培养
要培养、提升青年学生的智力,主要从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五方面着手。
①注意力的培养 一切认识都是从注意开始的,人们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以及知识与技能的增长,都是在注意的作用下实现的。培养青年学生的注意力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注意力。 在青少年初期,许多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还比较差,很容易受无关刺激的影响。这时教师就应该改传统的乏味的一张嘴、一本书、一个教室的填鸭式教学法为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以具体工作任务为驱动,采用做中学、学中做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此外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下)与网络教育(线上)互补融合,如采用翻转课堂形式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二是激活学生的思维,稳定注意力。 激活思维是稳定学生注意的一个有利的手段。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以后,他们的心理活动、思维就会围绕教学的思路展开,注意力就会保持稳定。思维的激活常常是由老师设问引起,充满悬念的问题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又转化为探索问题的强大动力,促进学生对所提问题刨根究底。教师设问要做到难易适度及新颖有趣。
②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的特点,注重培养青年学生的观察力,对于他们的学习、专业技术技能创新及创业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拟定观察计划,明确目的和任务。观察的目的越明确,观察的任务越具体,观察的效果就越好。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布置安排了观察任务,学生似乎也明白了,可老师一检查教学结果,却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有些学生并未弄清任务细节或是在活动过程中把观察细节忽视了。
二是掌握观察方法与技巧,提升观察效果。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技巧,是获取好的观察效果的关键。例如,指导学生观察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按次序逐项观察,顺序方式可以按时间顺序由先到后、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结构顺序由上而下、特点顺序由显到微等等。提醒学生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眼、耳、心并用,凡事多问问多想想。只有这样通过深入细致观察,才能够获取事物的本质特征。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察力就慢慢提高了。
三是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其观察质量。一个知识贫乏、经验不足的人,对相应事物不可能作出全面的、深刻的观察。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观察前,要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籍,推荐相关学习网站,要指导学生搜寻相关资料,安排课外阅读、复习相关的教学内容,以获取必需的预备知识与经验。这种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储备知识的做法比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方法更好,学生印象更深,观察质量更佳。
③记忆力的培养 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如何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保持良好的记忆力,对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及时复习,善于复习。遗忘是记忆的相反过程,它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错误回忆的现象。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即刚刚记住材料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遗忘速度很快,两天后就慢了下来。所以掌握遗忘规律,及时复习,特别是遗忘速度最快的最初几小时内复习与巩固是克服遗忘的有效手段。
二是运用联想,方法多样。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联想而加深理解的记忆方式,称为理解记忆。机械记忆则是以多次重复机械复习的方式进行的记忆。一般理解记忆效果要好于机械记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联想进行理解记忆。此外,记笔记、写心得、制作资料卡片、材料分类整理等也是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因为记笔记、写心得、制作资料卡片及材料整理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已学知识进行再加工、再理解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又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有时也需要进行机械记忆,如课文背诵、公式记忆等。
三是手脑并用,加强实践。某职业院校曾做过这样一个比较实验,将同一年级、同一专业两个班分别按两种不同方式教学,毕业时比较教学质量。一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先理论后操作;二班采用工学交替、学做一体,上午理论下午操作。毕业时二班成绩比一班好得多,理论和操作成绩远高于一班。
这说明手脑并用,加强实践对理解知识及增强记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一方面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所要记忆的知识加深了理解;另一方面,实践活动也刺激了脑细胞,使其保持了敏锐和活跃,增强了记忆效果。
④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青年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该注意保护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想象习惯,提高他们想象力。
一是通过观察,启发引导主动想象,培养想象力。培养观察能力是发展想象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观察事物和现象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还要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想象,即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具体合理地想象与观察对象有关的内容。如教师在教“仰焊操作要用小电流”时,学生往往不理解。这时就可组织学生观察仰焊成形过程,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焊缝容易下淌出现焊瘤。这时教师就可主动引导想象“重力方向如何?重力大小与质量有何关系?”学生仔细一想就明白了道理,焊缝金属在重力作用下容易下淌,采用小电流可减小熔池质量,减少重力影响。
二是通过阅读,信息化教学,激发想象力。 教学资料中蕴含着大量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素材,通过阅读,激发学生想象材料中描述的某些景物、记叙的事物或情节,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与之相关的事物或情节,如现代化机械生产作业现场等。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仿真、动画、视频等大量呈现出图、文、声并茂的教学信息,提供了多感官刺激,使学生的想象力不断提高,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⑤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的能力,就是思维能力。通过“想”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案。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思维力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得到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思维敏捷性培养常用的方法有两个:第一是教学中对学生提出速度要求,利用青少年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加强速度比赛的训练。第二是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高速度的要领和方法。
例如,焊条电弧焊教学中,给出母材牌号规格、焊条型号、焊条直径、焊缝位置、焊接环境等,要求学生进行抢答比赛,焊接电流大小怎么确定?如何采用减小焊后变形的措施?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手法?通过这些经验数据、经验公式及经验手法,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通过具体化达到“熟能生巧”。
二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学生要善于概括归纳总结、抓住事物本质开展活动。有的学生能记住现成知识经验,但不会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实训教学中,按照老师给定的工艺方法,工艺步骤去做能做得好,而对需独立思考去做的项目(课题)却不知道怎么做,不知用什么方法,按什么工艺步骤去做。这就是缺乏深刻思维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对材料、知识的概括、总结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新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点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强心、求知欲、学习热情、成就动机、坚持性、独立性、自制力等都是非智力因素的具体表现。由于智力因素相对稳定,非智力因素则具有更大的可塑性,所以非智力因素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成长甚至成才有着更显著影响。
1.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激发和引导个体朝着学习目标,并直接推动其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或力量。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越明确,越强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反之,学习动机不纯或不强烈,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差。高职学生由于自己文化基础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加之自我约束力差,普遍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机与热情,缺乏坚忍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导致学习没有持久力,不能持之以恒。要激发、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
教师要改变职校生就是差生的观念误区,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学生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凡事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以宽容的胸怀对待每个学生,既欣赏他的优点,又包容他的缺点。
(2)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让他们认识到“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我们都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因为表扬、鼓励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一味批评、指责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实践证明,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3)明确目标,形成持久学习动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目标的力量,正如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让学生给自己设立目标,鼓励学生通过自己一步步努力来实现这些目标,从而形成正确的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这种学习动机将产生持久而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高职学生的兴趣、意志、性格与情感
(1)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某一事物有兴趣,他就会想方设法了解它,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个性化的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动画、虚拟仿真、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以增强直观性;教师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通过任务或项目驱动的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联系生产实际,以生产实际的真实例子作启发,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
(2)高职学生的意志培养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乃至成才的根本保证。教师可充分认真挖掘各种德育素材,如利用著名科学家或其他名人的座右铭及励志故事等来激励学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有意识地设置难度“坡度”,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克服困难的过程,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产生不断向更高目标攀登的不渝意志。
当学生遇到挫折、困难时,教师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绝不能让学生因一时受挫而意志消沉,甚至放弃目标。
(3)高职学生的情感培养
高职学生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普遍感到压力很大,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情感压抑较严重。
作为教师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以实际行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来赢得学生对学校、对专业的认同,对老师的认可,对学习的热爱,让学生以积极、自豪、愉快的学业情感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4)高职学生的性格培养
性格是人在自身态度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可塑性,可以后天培养。如勤奋就是对智力和能力有突出作用的性格特征,它能补偿某种智力或能力的相对不足。
培养学生的性格,一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要通过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活动,如参观企业、创新创业比赛、生产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独立自主的精神;三要通过心理素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及好胜心。
总之,加强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更是不可忽视,作为教师对此必须充分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