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教学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学情分析

第一节 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分析

高职学生一般处在18~21岁年龄,从人的生命历程来看,从初中到高中,是由少年到青年的初期,大学则是从青年中期走向成年阶段。由少年到成年,青年时期可以认为是过渡时期,大学时期则是迅速发展走向成熟的关键。虽然从生理标准来看,大学生的生长发育基本上已经成熟。但是,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还处在成熟的“过渡”期。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心理成熟与生理成熟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就呈现出两极状态,即承受心理降低、需求期望心理提高。而在这一不平衡时期,他们又因种种原因未能升入心仪的大学,其内心世界是不稳定的、不平衡的、复杂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预期期望高,但存在学习不适应性

高职学生刚进校时,往往信心满满,有的甚至做出了短、中、长期目标,如毕业时同时取得专本科学历、获取几个职业证书等,期望值颇高。但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进入大学后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课堂容量加大,由中学每节课讲一两页到大学每节课要讲十来页甚至十几页,往往消化不良。此外大学与中学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中学老师讲课局限教材举一反三,学生可以细嚼慢咽,而大学老师授课速度快、教材外补充知识多。此外大学自学时间较长、自由支配时间较多,自学能力差的同学往往感到不适应。

2.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追求自己内心世界中存在的“自我”,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开始把自己看做是“成年人”,渴望与成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利,在心理上极力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摆脱学校及老师对其严格管理。由于生理、心理的迅速发展,使他们在缺乏足够准备的条件下,会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常使他们处于焦虑之中,稍一遇到不满或不平之事,就误认为老师或同学跟他过不去,容易造成情绪波动,甚至难以自控。

3.自卑感严重,但反抗性强烈

高职学校生源的构成比较特殊,学生大多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长期承受老师、家长的过多指责和同学们的歧视,此外有些学生还来自单亲家庭或生活贫困家庭,缺乏真诚的关爱,久而久之形成了抑郁自卑心理,对学校、对社会充满冷漠和恐惧。同时,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定偏见,一些高职学生认为自己与同龄人相比前途渺茫,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部分学生表现在行为上无所适从、怪异和反抗,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紧张,甚至上课逃课、不做作业、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参加集体活动等。

4.思想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

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是形象思维能力强的高职学生的强项,加之又没有升学压力,因此学生思想意识活跃,兴趣爱好广泛。但是,一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并且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而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有的则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和行为,甚至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

5.渴望得到认可,但人际关系障碍

高职学生在心理发展阶段存在着坦率与封闭的矛盾,一方面期盼得到人们的理解,愿意与人敞开心扉,渴望交流,另一方面又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为内向与固执。这种矛盾心理,往往造成遇事没有斡旋余地,容易形成社交障碍,难于与人沟通交流。此外,中学生交往范围较小,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老师、同学。进入大学,交往范围一下子扩大了,有校内老师、同学,有兄弟院校老师、同学,有企业兼职老师、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群的生疏、人际关系范围的扩大以及社交难度的增加,也导致了他们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

6.对专业不了解、缺乏专业的预备知识与技能

高职学院的生源一般都是高考的低分考生,他们在高中学习阶段就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经过了努力学习,仍然无望升入理想大学及理想专业学习;由于不能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学习上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进取心。为了求职的需要,有部分学生自愿选择了高职专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迫于各种压力,被动地选择了高职教育。也有一些同学是为了能上大学才不得已进入非自己志愿的“冷门”专业。还有一些学生,是家长为避免其子女在社会上惹是生非,目的是把孩子送到学校让老师管着,学习知识则放在次要的位置。因此,入校后,他们往往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为专业的不理想所困扰,学习上打不起精神,上课无心听讲,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对专业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其在生产、科研领域的应用等真正的认识。

因此我们可以进行专业职业认知教育,围绕培养学生能够胜任的技能、工艺、检验等岗位的基本任务,开展入学教育、学校认同教育、专业基础和能力认知教育等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行业、企业和职业等基本知识,了解行业、企业和职业的行为规范、职业责任和职业技能要求等,使其具有一定的专业预备知识和技能,树立职业意识,以便他们转变观念和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对实践操作具有较强的兴趣和悟性

高职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不喜欢讲述概念、论述原理的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但对实践操作却有较强的兴趣和悟性。这种现象在工科学生特别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一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的感性思维能力较逻辑思维能力强;二是文化基础差以及学习方法欠缺造成对专业理论课的理解有一定难度;三是大部分老师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授课,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和学习积极性不高。

所以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应用动画、虚拟仿真、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的特点,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部分尽量放在学生兴趣和注意力集中的前半部分;教师要采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中做或做中学,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必须引起注意的是,虽然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技能型课程的偏好,符合高职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特点,但要防止另一极端走向,出现重技能、轻理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