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由中南大学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医科大学化学系列教材《基础化学》《有机化学》自2013年出版以来,无论是在知识水平的深度还是广度上,对现代医药人才化学基础和理科思维的培养,均发挥了积极作用,获得了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同时,对我国医药化学系列课程的建设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以该系列教材为蓝本而分别建设并正式上线的中南大学慕课(MOOC)《大学化学(上)、(下)》于2017年获得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其中,《大学化学(上)》与生物医药类《基础化学》课程对接、《大学化学(下)》与生物医药类《有机化学》课程对接,为医药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构建了一个现代化的自主学习平台。

在第一版教材出版发行的五年时间里,化学学科飞速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一场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颠覆传统观念的“翻转课堂”理念为标志的、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SPOC),正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掀起浪潮。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推动“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顺应新一轮教学改革形势,我们决定对医科大学化学系列教材《基础化学》《有机化学》进行修订再版。

《基础化学(第二版)》的内容特色主要如下:

(1)继续以“大化学融合”的理念,通过进一步整合涵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基础知识的“溶液理论”“化学反应理论与电化学”“物质结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5大模块内容,构筑“加强化学原理,突出定量训练,反映医学特色,利于自主学习”的《基础化学》课程新体系。全书的章节编排,在保持原有体例和风格的前提下,仍然遵循“由中学化学知识自然过渡、与大一学生数学基础协调,并考虑生物医药类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和未来工作需要”的原则,强调化学知识结构完整性和系统性,更加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原理、基本公式在医学、药学、生物学上的应用。

(2)以二维码形式,引进了163个与教材配套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化学》(上)数字资源,开发了14种精密分析仪器结构和原理简介的虚拟仿真,实现了线下文字阅读与线上视频观看的融合,堪称“互联网+”立体化教材。

(3)为了开阔医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版还采取框图、双栏、双色印刷等形式,新编入许多与生物医药相关的反映21世纪化学学科发展以及能源、材料、信息、环境等领域热点问题的“拓展知识”模块;增加和完善“科学家小传”和“化学史话”2个模块,以培养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

(4)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诸多需要改进之处。本次修订,对部分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增删,对一些重要概念的表达,也力求更准确和科学等。如将一些具有铺垫性质的原正文内容重新整合为“拓展知识”穿插介绍,以明晰教学大纲内容和一般知识性介绍内容的分界线。

《基础化学(第二版)》是教育工作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编者主要是来自中南大学从事医学基础化学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本书由中南大学王一凡、刘绍乾担任主编,何跃武、王曼娟担任副主编。全书由王一凡教授统稿,刘绍乾协助统稿,全体主编和副主编负责审稿工作,校对工作由全体编者承担。本书编写的具体分工如下:第1、10章由刘绍乾负责编写;第2章由王曼娟负责编写;第3、4章由何跃武负责编写;第5、15、16章由向娟负责编写;第6、7、8章由王一凡负责编写;第9章由向阳负责编写;第11章由钱频负责编写;第12章由李战辉负责编写;第13章由张寿春负责编写;第14章由易小艺负责编写;第17章由董子和与梁逸曾负责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中南大学本科生院、化学化工学院也给予了课题资助,特别是中南大学《大学化学》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团队(负责人:王一凡教授)为本书提供了王一凡、刘绍乾、钱频、王曼娟、何跃武、肖旭贤、张寿春、颜军、文莉、易小艺、周建良等录制的多媒体教学视频,董子和老师也为本书制作了他本人配音讲解的精密分析仪器结构和原理的虚拟仿真,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外,在这里,我们还要对本教材的第一版主编梁逸曾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他生前是国内外知名的分析化学家,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际计量化学终身成就奖”,由于他的求学生涯中有一段医药学背景,长期以来他十分关注医学化学教学改革,对医学化学教材的改革提出过许多宝贵的见解,他的心血和付出为本书的编写出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限于编者的水平,本书的疏漏和不足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