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实验室消防知识与安全用电
1.1.1 实验室防火
实验室防火工作应以预防为主,杜绝火灾隐患。下面具体介绍着火原因及消防知识。
(1)着火原因
可燃物质(一切可氧化的物质)、助燃物质(氧化剂)和火源(能够提供一定的温度或能量),是可燃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着火是化工实验常见事故之一,引起着火的原因很多,其中绝大多数是不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造成的,如用敞口容器加热低沸点的溶剂、加热方法不正确等,均可引起着火。因此实验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2)实验室常用的消防器材
应该知道实验室内各种灭火器材的存放位置,并熟悉其使用方法,一旦发生火灾时可迅速使用。按实验室应急预案进行处置,立即报警(火警电话为119),防止灾情扩大。
① 灭火砂箱 用于扑灭易燃液体和其他不能用水灭火的危险品引起的火灾。砂子能隔断空气并起到降温作用从而灭火,但砂中不能混有可燃性杂物,并且要保持干燥。由于砂箱中存砂有限,故只能扑灭局部小规模的火源;大规模火源,可用不燃性固体粉末扑灭。
② 石棉布、毛毡或湿布、灭火毯 用于扑灭火源区域不大的火灾,也是扑灭衣服着火的常用方法,通过隔绝空气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③ 泡沫灭火器 实验室多使用手提式泡沫灭火器,外壳用薄钢板制成,内有一个盛有硫酸铝的玻璃胆,胆外装有碳酸氢钠和发泡剂(甘草精)。使用时把灭火器倒置,马上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CO2的泡沫,泡沫黏附在燃烧物体的表面,形成与空气隔绝的薄层而灭火。适用于扑灭实验室的一般火灾,但泡沫导电,故不能用于扑救电器设备和电线的火灾。
④ 其他灭火器材
a.四氯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灭电器设备火灾。
b.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能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因此要注意防止现场人员发生窒息。
c.干粉灭火器,可扑灭易燃液体、气体、带电设备引起的火灾。
d. 1211灭火器,适用于扑救油类、电器类、精密仪器等火灾。
1.1.2 实验室防爆
(1)化工实验室爆炸事故的两种情况
① 某些化合物容易发生爆炸,如过氧化物、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等,在受热或受到碰撞时,均会发生爆炸。含过氧化物的乙醚在蒸馏时,也有爆炸的危险。乙醇在和浓硝酸混合时,也会引起极强烈的爆炸。
② 仪器安装不正确或操作不当时,也会引起爆炸。如蒸馏或反应时实验装置被堵塞,减压蒸馏时使用不耐压的仪器等。
(2)爆炸事故的预防
① 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要特别小心。
② 易爆固体的残渣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置。
③ 反应过于猛烈时,应当控制加料速度和反应温度,必要时采取冷却措施。
④ 在用玻璃仪器组装实验装置之前,要先检查玻璃仪器是否破损。
⑤ 常压操作时,不能在密闭体系内进行加热或反应,要经常检查反应装置是否被堵塞;如发现被堵塞,应停止加热或反应,将堵塞排除后再继续加热或反应。
⑥ 减压蒸馏时,仪器必须耐压(不能用平底烧瓶、锥形瓶、薄壁试管等不耐压容器作为接收器或反应器)。
⑦ 常压蒸馏(含)减压蒸馏,均不能将被蒸液体蒸干,以免局部过热或产生过氧化物而发生爆炸。
(3)爆炸事故处理
爆炸事故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爆炸危险,按实验室应急预案进行处置,保持镇静,根据险情进行排除或及时报警。
1.1.3 安全用电常识
电对人的伤害可分为内伤与外伤两种,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发生。
(1)电伤危险因素
电流通过人体某一部分即为触电。触电是最直接的电气事故,常常是致命的。其伤害程度与电流强度的大小、触电时间以及人体电阻等因素有关。
实验室常用电压为220~380V、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人体的心脏每跳动一次大约有0.1~0.2s的间歇时间,此时对电流最敏感,电流流过人体脊柱和心脏时危害极大。
人体电阻分为皮肤电阻(潮湿时约为2000Ω,干燥时约为5000Ω)和体内电阻(150~500Ω)。随着电压升高,人体电阻相应降低。触电时,因为皮肤破裂而使人体电阻骤然降低,通过人体的电流随之增大而危及人的生命。
(2)防止触电注意事项
① 电气设备要可靠接地,对220V的二相电源,应使用带有接地线的三芯插座。
② 一般不要带电进行电器维修操作。特殊情况需要时,必须穿绝缘胶鞋,戴橡皮手套等防护用具。
③ 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一般规定其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切断电源时间低于0.1s。
④ 实验室严禁随意拖拉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