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读心研究的理论奠基
读心理论形成的源头可追溯到西方管理学的形成和心理学在工业中的应用。管理思想虽然由来已久,但在西方学界和管理界成为系统的管理理论,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其发展的历史及其内容来看,西方管理理论各学派的形成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人群关系理论阶段、当代管理理论阶段。而读心理论的萌芽时期主要在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一、以泰勒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管理学界和管理界公认的“科学管理之父”,他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纪元。迄今为止,所有的管理理论都是在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基础上承袭、衍生、改良和发展起来的。泰勒管理学理论是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和实证分析的结果。
1898年,泰勒对伯利恒钢铁公司搬运生铁块和使用铁锨的实验,改进了操作方法,训练了工人的熟练程度,得出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和一个“一流工人”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这一实验研究的结果:堆料场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为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从1.15美元提高到了1.88美元。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泰勒认为,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方法是选择合适且技术熟练的工人,把他们的每一项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得出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总时间,据此定出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这就是所谓的工作定额原理。
2. 为了提高劳动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 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作报酬制度。
5. 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
6. 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所谓经验工作法是指每个工人用什么方法操作,使用什么工具等,都由他根据自己或师傅的经验来决定。
7. 实行“职能工长制”。泰勒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即将管理的工作予以细分,使所有的管理者都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
8. 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二、韦伯的组织理论
马克思·韦伯(Max Weber)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也叫科层制)。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这种科层制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管理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一)组织管理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的主要特征
1. 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2. 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3. 组织成员都是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
4. 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
5. 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不例外地普遍适用。
6. 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二)科层制的结构和运行机制
韦伯认为,科层制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组织或机构中的成员是由一些专业人员充当的,他们受过专门训练,因而胜任本职工作,是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务的人,即该组织结构是一个能人结构。
2. 组织和机构中的成员行动受既定的严格而缜密的活动规则的指导。不仅是下级成员,就是上层领导也要严格遵照既定规则和章程行事。因而科层制实行的是规则管理,是一种只见规则不见成员的管理。
3. 这种管理方式带有明显的机械性,每一个成员都被当作组织这个严密规则系统中的一个承担某项任务的部件,而不是具有复杂动机和情感的人。
韦伯的这一理论使他得以根据组织内部的权威关系,揭示出不同的组织所具有的特性。韦伯对权力和权威作了区分。韦伯指出:权力是无视人们反对,强迫人们服从的能力;而权威则意味着人们在接受命令时是出于自愿,为此,在权威制度下,下级把上级发布的命令看作是合法的。
(三)组织形态
根据这种权威合法化的方式,他描述了三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合理—合法的组织、传统的组织、神授的组织。其中每一种组织形态都有其独特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体制。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组织都可以是三种组织形态的不同结合。
韦伯根据以上三种不同的组织形态,提出权力也有以下三种形式:
1. 神授的权力;
2. 传统的权力;
3. 合理—合法的权力。
韦伯从纯技术的观点看,认为科层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