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管理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引案二:核击广岛、长崎

1945年8月6日,美军向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拉开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核打击的序幕。广岛核爆炸导致近25万日本人丧生;8月9日美军继续向日本长崎投掷原子弹,长崎轰炸造成14万余人死亡。4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原子弹实战在日本本土上演,最终导致日本无条件投降。满目疮痍的广岛、长崎成为日本永恒的伤痛。

一、战争背景

1945年,太平洋战争后期,以美国主导的盟军发动对日军的战略反攻。美军在硫黄岛首役成功后,为了掌握整个琉球群岛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决定攻克被誉为日本“国门”的冲绳岛。

1945年6月21日,美军艰难完成了冲绳岛登陆战役,史称“破门之战”。此役耗时长达82天,美日两军交战异常惨烈。日军使用了神风特工队袭击美国军舰,袭击方式采取自杀式“飞蛾扑火”的方法,日本飞行员高唱“在天空中捐躯,在海洋中玉碎”的丧歌,驾驶着装有250公斤炸药的零式飞机直冲美军舰船,但求与其同归于尽。美国飞行员在迎战这种疯狂的自杀式飞机时,经常技术判断失常,导致美军航母甲板上事故频发。与此同时,冲绳岛上的日本守军也拼死抵抗,海上和陆地共同展开血战。冲绳之战,美军官兵共阵亡48000人。

成功登陆冲绳后,美军没有欢呼声。

当时日本天皇(裕仁天皇)是日本的元首,被视为神。日本国民都愿意为天皇而死。所有的日本人都成为盟军的敌人。美军直接面对的是一个全民皆兵,准备最后拼死一搏的岛国。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依据硫黄岛、冲绳岛登陆作战的伤亡计算评估,美军实施日本本土登陆作战方案会导致阵亡100万人,而且要花一年的时间。

为了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血腥战争,除常规登陆作战外,还有其他选项吗?

1942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授权推进一项秘密的原子弹研制计划,由于研制计划的总部设在纽约市曼哈顿区,因此这项秘密原子弹研制计划也称为“曼哈顿计划”。美国决定将所有分散在军队、大学和各实验室研制原子弹的单位联合起来,这种体制被称为“三位一体”制。罗斯福还赋予该工程高于一切的特殊优先权。

1945年7月初,美国制造出三颗原子弹,代号分别是“大男孩”“小男孩”“胖子”。

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曼哈顿计划”总负责人莱斯利·理查德·格罗夫斯(Leslie Richard Groves,1896—1970)提交给美国战争部长的一份详细报告中提出,“历史上第一次核爆炸试验是成功的,这次试验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我估计这次爆炸,相当于15000吨~20000吨TNT的威力,这仅仅是保守的估计,因为我们还没有核实进一步的相关数据。能量的数值很可能比保守的要多出许多倍。爆炸伴随着强烈冲击波和核辐射”。

美国总统杜鲁门及其智库认为,只有使用原子弹才可以撼动震慑日本天皇、日本军国主义内阁、日本民族,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盟军伤亡,并且可以尽快结束战争,达到速战速决的战效。与常规登陆战相比,杜鲁门做出了使用核武器的抉择。

来自杜鲁门总统图书馆藏档案的杜鲁门日记中这样有一段记载:

“1945年7月25日,这件针对日本人使用的武器,我们打算从现在到8月10日之间使用。”杜鲁门决定选择波茨坦会议中斯大林承诺8月15日对日出兵作战前击败日军,抢先占领日本本土。

要实现速战制取日本的战略意图,只有选择核战才能一战定日本,迫使日本全面投降,夺得战后话语权。

二、前奏

杜鲁门的重要智囊、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约翰·麦克罗伊认为,“应该让日本体面地投降,具体做法就是由杜鲁门总统给日本天皇或铃木首相写一封信,强调日本若达成投降条件,就可以在立宪的基础上保留天皇体制;若不接受,美国就会在日本本土使用其超级新式武器——原子弹。如果提出此条件和警告,日本还是不投降,美国不得不使用原子弹。这样做,美国在道义上会处于有利地位,也比较符合政治家的风范”。杜鲁门同意了麦克罗伊的建议。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会议发表了《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以下简称《波茨坦公告》),这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出的一份督促投降书。杜鲁门的智库基于已破译的日军军事和外交情报重新软化修改《波茨坦公告》条款,这份被软化了的公告中暗示日本可以保留“天皇制”;“让日本无条件投降”修改为“由日本政府宣布日军投降”。这是杜鲁门基于智库情报与心理分析送给日本的一个心理上可以承受的“面子”。

1945年7月26日,经过修改且被软化的《波茨坦公告》在日本播放,时任日本陆军参谋长的梅津美治郎态度非常强硬地说:“面对美国的威胁,我们必须明确表示决不投降。一定要在日本本土决战。”

首相铃木贯太郎自信地说:“敌人出具这些条款意在尽快结束战争,不再奢望我们会无条件投降。在这关键时期,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他们就会屈服。”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日本政府认为《波茨坦公告》宣言没有什么重要价值,我们完全不予理睬。我们坚定地战斗到战争的最后胜利为止”。

1945年7月30日早晨,杜鲁门给日本的通牒被日本斩钉截铁地拒绝了,盟国所有的外交努力彻底破灭。杜鲁门和美国政府已别无选择。

日本拒降当日,杜鲁门在乘美国军舰返回国内途中,向军方下达了命令:“把那颗原子弹投下去吧!”

三、部署

美国核试爆以后仅剩存的两颗原子弹如何投放?何时投放?战略打击目标如何选择?成为杜鲁门智库的重要议题。

1945年4月,为了确定轰炸的城市,美国“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与陆军航空兵的专家组成目标选定委员会,候选名单共17个,由美国陆军航空兵战略航空参谋长诺斯塔德准将(Lauris Norstad)开列,17个日本城市依次为:东京、川崎、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户、广岛、吴、下关、山口、八幡、小仓、熊本、福冈、长崎、佐世保。

智库专家认为,目标重要性越高,震慑效果越强;威慑覆盖率越高,震慑效果越强。所以,核投放目标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东京、大阪、名古屋这几座面积大、同时已破坏严重的城市就剔除了;佐世保、吴等小城市也随后被删除。

放弃核爆东京,除东京已被美国空军狂轰滥炸成为满目疮痍且城市面积太大,核爆心理震慑效果相对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怕把天皇炸死了(东京大轰炸也有意避开了皇居所在地)。天皇是日本人的精神象征,如果被炸死了,日军极有可能选择死战而不投降,盟军就只能打登陆战硬啃下这块硬骨头,必将伤亡惨重,就将与使用原子弹的初衷相违背。

1945年5月11日,委员会重新拟定了如下一批城市:

1. 京都,AA级打击目标:日本的故都,100万人口的巨大工业城市,日本其他大城市(如东京)已遭到空中打击后的严重破坏,大量人口和机器设备都迁往京都,它成为战争后期最重要的军事生产中心。

2. 广岛,AA级打击目标:日军指挥中枢之一,第二军总区司令部所在地(日本本土只有两个军总区,第一军总区司令部设在东京),同时是日本陆军最大的集结地,从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开始,参加日俄战争、吞并朝鲜、出兵山东、出兵满洲、侵略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日军部队绝大多数都在广岛市区的宇品港登船出发,因此这里有规模巨大的军需品、军火仓库、军用码头设施,此外城东还有铁路中转枢纽和军火制造、船舶维修等军工设施。

3. 新泻,A级打击目标:濒临日本海的重要工业城市,拥有一座炼铝厂、一座巨大的钢铁工厂、一个重要的炼油厂和一个油港码头。

4. 小仓,A级打击目标:军事工业集聚区,厂区长达1.3千米,宽0.8千米,附近还有铁路车辆厂、机械工厂和发电厂。

这些目标都有共同的特征:

1. 军事或军工集聚区;

2. 城市直径在4.8千米以上,目标重要性和威慑覆盖率非常高;

3. 地形平坦,爆炸冲击波的效果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曼哈顿计划”负责人格罗夫斯把这份名单提交给马歇尔时,遭到了陆军部部长亨利·史汀生的反对。

亨利·史汀生负责了整个原子弹爆炸计划,并且促成和领导战略事务局向中情局的转型。亨利·史汀生领导的中情局(原战略事务局)吸纳了大量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高端专业人才。亨利·史汀生在“二战”期间开始将心理学应用于战争战略和战术。

史汀生曾在20世纪初担任菲律宾总督,期间多次造访京都。史汀生和其领导的智库认为,京都对日本人有巨大的感情价值和宗教意义,如果将其毁灭,将给战后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史汀生直接找到了总统杜鲁门,劝说他将京都从名单中划掉,并继续禁止对其进行常规轰炸。杜鲁门同意了史汀生及其智库的方案。

但是,美国军方和科学家仍然坚持京都为首要目标,他们列举了一个十分实际的理由:京都坐落在盆地中,街道都是方形网格状,最适合评估原子弹轰炸效果。杜鲁门毅然拒绝了军方和科学界的建议。杜鲁门深知军界和科学界仅仅考量了军事打击的单一效果,而忽视了日本民族的心理特质,忽视了美军对日本战后的治理和民主化改良所带来的压力。

1945年7月24日,作为京都的替代品,长崎被列入原子弹轰炸名单。但是这里地形多山,并不能很好地测试原子弹的效果。所以,1945年7月25日,杜鲁门最终下达对日进行原子弹轰炸的指令时,目标城市的优先级为:广岛、小仓、新泻、长崎。

四、核打击

自1945年6月始,航空509大队从美国本土转移至距日本本土2000多千米的太平洋提尼安岛,这里距日本本土仅需6个小时的航程,是当时全球最大的空军基地。拥有4条跑道,停着超过500架B—29型轰炸机。岛上已经驻有美军第21航空大队,主要负责对日本本土进行常态轰炸。21航空大队每天都要飞往日本本土执行轰炸任务,日本东京被轰炸得满目疮痍就是21大队的杰作。而509大队的成员则每天进行着枯燥的模拟精确投放原子弹的强化训练。

1945年8月4日晚,509大队的大队长保罗·蒂贝兹上校召开大队全体会议,他向队员宣布了509大队训练了10个月的目的就是在日本投掷一颗特殊的炸弹。如果任务成功,将会使战争结束的日期缩短至少6个月。在会上队员们观看了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纪录片,最后,他们被告知这项任务属于最高机密,不得写信回家,不得向任何人提及。

1945年8月5日下午,82号B—29轰炸机开始装弹,这架原子弹载机由大队长蒂贝兹上校亲自驾驶,以蒂贝兹母亲的名字命名为“伊诺·阿盖依”(Enola Gay)。还有2架负责记录数据和摄影,另有3架负责气象观察。

8月6日凌晨2点40分,3架负责观察气象的B—29已经起飞,分别飞往广岛、小仓和长崎,它们将把这三个城市的气象信息传给82号机。其中飞抵广岛上空探测天气的一架B—29轰炸机向伊诺·阿盖依号报告,广岛上空能见度良好,侦查中未遇敌方战斗机,高射炮火也很微弱,建议优先考虑广岛。

8月6日7时50分,美机编队在四国岛室户岬上空飞入日本领空,23分钟后从东北方向进入广岛市区上空。伊诺·阿盖依号触发空袭警报,而广岛市民已对空袭警报无动于衷,很少有人进入防空洞躲避。

8月6日8时12分17秒,伊拉·盖伊号机长蒂贝兹通知机组人员戴上护目镜。投弹手法雷比少校开始用诺顿瞄准镜最后一次校正轰炸目标——太田川和元安川分流处T字形的相生桥。

8月6日8时15分17秒,“伊诺·阿盖伊”号炸弹舱门打开,原子弹“小男孩”从9600米的高空中笔直地落了下去,“小男孩”内的气压引爆器发出脉冲信号,25公斤的铀块“子弹”迅速射入35公斤重的铀块“靶心”里,两块铀235合而为一,“小男孩”爆炸了。爆心投影点在相生桥以东约100米的细工町19番地岛病院上空,爆炸高度为(580±15)米。

广岛市方圆42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土地上似乎都被翻了过来,蘑菇火球下的温度高达4000摄氏度以上,整个城市在燃烧。热力所及之处的人尽皆被蒸发或化为灰烬,广岛变成了人间地狱。广岛核爆炸导致近25万日本人丧生。

广岛核爆2天过去了,日本仍无任何反应。

1945年8月8日下午,即广岛核爆的2天之后,代号“胖子”的原子弹被推出美军提尼安岛的武器库,美军官兵纷纷在弹体上写下了对日本人的赠言,美军向日本人庄严保证:我们将把致命武器准确地扔到你们头上!

1945年8月9日,美军准备对第二目标小仓投弹,并将长崎作为备选。但小仓的天气十分不利,装有原子弹的轰炸机“博克之车”在云层上空穿梭了3次仍未找到缺口,最后向第二目标长崎飞去。

“博克之车”在箕岛上空调头,向预定爆心——三菱重工长崎船厂方向飞去。投弹手比汉(Kermit Beahan)正准备换用雷达瞄准器,突然发现两块云团之间有个大缝隙,比汉瞄准了预定轰炸目标——三菱重工长崎船厂以北2.5千米处的长崎市中心体育场跑道,扔下了原子弹“胖子”。“胖子”爆炸的高度为503±10米。

“胖子”是一颗钚弹,长约3.6米,直径1.5米,重约4.9吨,TNT当量为2.2万吨。“胖子”轰炸造成长崎市23万人口中的14万余人死亡,城市60%的建筑物被摧毁。幸存者饱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等辐射后遗症的折磨。

1945年8月9日晚上,裕仁天皇不得不召开御前会议,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顿时,参加会议的内阁和军界高层号啕大哭。

1945年8月15日正午,东京电台向全体日本国民播放裕仁天皇宣读的《终战诏书》,大多数日本国民是第一次听到天皇真正的声音。

五、战例评点

核武器轰炸广岛、长崎,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使用惨绝人寰的核武器实战战例,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经典的成功读心战争案例,是美国系统地开启心理学在军事管理和战略战术中淋漓尽致应用的先河。

读心一,保留天皇体制。

日本天皇是日本的元首,被视为天神。日本国民都愿意为天皇而死。换言之,与天皇为敌,会引发所有的日本人与美国及其盟军为敌,必将导致日本全民皆兵拼死一搏;与天皇交合,会引发所有的日本人和军国主义内阁与美国及其盟军为友,而顺利接受无条件投降。所以,美国智库认为保留天皇体制是快速结束战争、和平稳健接管战后日本的关键因素。

无论是敦促日本接受投降声明书——《波茨坦公告》,还是美军每日对东京空袭轰炸的常态军事行动都避开日本皇室,都是向日本传达一个基本信息:日本若达成投降条件,就可以在立宪的基础上保留天皇体制。这是杜鲁门基于智库情报与心理分析送给日本的一个心理上可以承受的“面子”。

读心二,核投放目标的选择。

核投放目标的选择是美军指挥中枢成功读心的杰作。美军智库专家认为,目标重要性越高,震慑效果越强;威慑覆盖率越高,震慑效果越强。所以,放弃核爆日本首都东京,除东京已被美国空军狂轰滥炸变得满目疮痍,核爆心理震慑效果大大减少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怕把天皇炸死了(东京大轰炸也有意避开了皇居所在地)。天皇是日本人的精神象征,如果被炸死了,日军极有可能选择死战而都不投降,盟军就只能打登陆战硬啃下这块硬骨头,必将伤亡惨重,就将与使用原子弹的初衷相违背。

京都坐落在盆地中,街道都是方形网格状,最适合评估原子弹轰炸效果,但为什么会被剔除呢?史汀生和其领导的智库认为,京都对日本人有巨大的感情价值和宗教意义,如果将其毁灭,将会给战后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杜鲁门接受了史汀生及其领导的智库的建议,最终下达对日进行原子弹轰炸的指令时,目标城市的优先级为:广岛、小仓、新泻、长崎。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会发现读心在军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等决策活动中发挥着神奇而高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