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海外研发投资的进入模式研究
Belderbos R.(2003)在《Entry mode,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R & D in foreign affiliates:Evidence from Japanese firms》一文中提出假设:对外投资进入模式可能是影响海外分支机构研发密集度的决定性因素,并选取了420家日本制造业企业的海外分支机构为样本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进入模式对研发密集度的影响最显著。尽管当日本母公司缺乏强大的研发能力时少数合资子公司的研发密集度较高,但是被收购的子公司的研发密集度依然明显超过那些绿地投资的全资子公司。
Zedtwitz M.V.(2004)在《Managing foreign R & D laboratories in China》一文中,将焦点集中在由外企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研发单位,主要研究其研发任务、站点建设、与母公司的一体化进程以及全面的绩效考核指标。该研究基于2001—2004年间对37位当地研发指导者和管理者进行的定量专家采访以及对199家中国境内的外企研究实验室所采取的半定量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境内的外企研发实验室不仅仅是本土市场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本土发达技术的来源。
Buckley P J,Clegg L J,Cross A R(2007)在《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一文中,对中国跨国企业(MNEs)在1984—2001年期间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文章提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市场、特殊所有制形式的优势以及制度因素。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与东道国的政治风险、文化相似度、本土市场规模、地理距离以及自然资源禀赋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刘艳(2007)在《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模式分析》一文中,从技术的对外依赖程度角度着手,将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模式分为三种类型:独立研发、跨国技术联盟和跨国技术并购。文章提出,独立研发模式通过利用当地资源(如采购本土先进设备、雇佣当地技术人员)迅速获得当地先进的技术,但是该模式成本高昂。跨国技术联盟能够使双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并且成本较低。跨国技术并购模式下,企业通过资金投入并购东道国企业以迅速获取目标企业的核心技术。
陈衍泰、罗来军、林泽梁(2011)在《中国企业海外研发的进入模式与研发强度关系——基于跨案例的研究》一文中,通过跨案例研究方法,对不同行业的四个案例进行研究,发现企业的国际化经验和研发实力对海外研发强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提出并证实了子公司的相关国际化经验对以绿地投资方式进入的子公司的研发强度有正向的影响;对母公司研发实力比较弱的跨国公司来说,通过参与多数股份模式进入的合资企业下的子公司的研发强度比完全独资形式的子公司下的要高。此外,被并购的发达国家公司往往比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在海外绿地投资的子公司有更强的研发实力,但是随着子公司经验的增多,这种差别会减小。
顾君杰、张晨、任艳君、朱顺林(2012)在《中国海外研发投资的影响因素与模式选择》一文中阐述了中国海外研发投资现状及趋势,并就影响海外研发投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海外研发投资的主要模式。文章认为,影响海外研发投资的因素可从三个层面考虑。从企业层面来看,影响因素包括企业规模和国际经验;从行业层面来看,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行业壁垒、行业竞争;从国家层面来看,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研发设施和政策环境。
周茂、陆毅、陈丽丽(2015)在《企业生产率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一文中,对1661家母公司以及这些母公司对应的2157家子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KS检验法),认为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并购模式进入海外市场的可能性越大。此外,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影响差异很大,管理能力越强的企业明显倾向于选择并购模式,但研发能力对投资模式的选择效应却并不显著。
吴崇、蔡婷婷、孔蕤(2016)在《中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及其对绩效的协调效应研究》一文中,通过对2001—2013年间231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资产专用性越高,跨国公司越倾向于独资模式进入东道国巿场;东道国政治制度越完善,跨国公司越倾向于独资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
王砚羽、谢伟、李纪珍、乔元波(2016)共同撰写的文章《自建与合作:资源与海外研发机构进入模式研究》,通过对截至2011年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的46家中国创新型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四点结论:第一,当技术资源较为充裕时,企业倾向于选择自建模式进行海外研发投资;反之则倾向于通过合作方式来整合并利用东道国的技术资源。第二,当经济资源较为充裕时,企业倾向于选择自建模式进行海外研发投资;反之则选择合作方式。第三,从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作用强度的对比来看,经济资源较技术资源而言对海外研发机构自建倾向的影响更大。第四,相对于没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在海外研发活动中更倾向于自建研发机构。
总之,以上研究分别从多角度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海外投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现有研究中针对中国特别是像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海外投资的研究及其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还很鲜见,本书提供了新的视角来研究这一问题。